第一卷_第91章冯爷爷 - 薪火 - 慕十七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薪火 >

第一卷_第91章冯爷爷

旁边的侧门被人从里往外推开,一个高高大大的少年从里面走了出来:“伍叔,有事?”“他们找你”

那位被称作伍叔的男人,伸手指了指罗询他们。

冯杰抬头看了一眼罗询她们,翁思李惊讶地伸手指着他:“你不就是我们刚刚在山上遇到的,那个背着柴的吗?”

众人这才发现,这一身衣服确实和刚刚那背柴人身上穿的衣服一模一样,只是原本脏乱的脸,现在已经变得干干净净起来。

十五六岁的大男孩,皮肤大概是因为常晒太阳的原因有一些黝黑,个头却比翁思李至少要高出五六厘米的样子。

只见他淡淡的看了翁思李一眼,语气特别平和的说道:“你们不用在我这里做无用之功,我是不会去读书的,你们赶快走吧!”

“冯杰同学,你的情况我们已经有所了解,我们过来就是帮你想办法解决的。”翁思李看出了他眼中的抗拒,连忙开口说道。

“如果有办法解决,我早就去学校报到了,你们根本就不了解情况,更不要信口开河。”

冯杰说完之后回到侧门处,正准备将门给关上,门里面却忽然伸出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脑袋,一双苍老又带着几分睿智的眼睛,扫视了一眼门外的众人,带着几分疑问的开口说道:“杰娃子,有客人啊!赶快把大门打开,请他们进来坐呀!”

老人看着纹丝不动的冯杰,一把将他推开:“发什么呆,赶快去烧壶开水,把我晒的茶拿点出来,给大家伙儿尝尝。”

话音一落,就见他闪身进了屋,转眼间,堂屋的大门就被打开,老人满面笑容的对翁思李他们说道:“都进来坐,这孩子不懂礼,你们莫要见怪。”

罗询看着精神奕奕满嘴客气的老人,满脸疑问的看着带他们过来的伍叔,也不知道该不该进去。

伍叔哪里敢拿主意,只得将目光望向还站在侧门边的冯杰,冯杰看着爷爷高兴的样子,淡淡的开口说道:“进屋坐吧,我去给你们烧茶。”

听到他开口,伍叔连忙带着众人进了堂屋,破旧的墙上,正上方的那一面,整整齐齐的贴着一张张金光闪闪的奖状,好像这边的人,把奖状贴在墙上就是一种很平常的习惯。

然而其它几面墙壁上,密密麻麻的张贴着不少的大字,有对联有古诗,还有一些至理格言。

字体端正有力,颇有几分颜氏风采,翁思李正看得入神,耳边就响起了老爷子的声音:“写的好吧!我写的,我三岁的时候就跟我爹学习练字,十八岁那一年,参加同大医学院举办的毛笔字比赛,力压一众大学生,还拿了个二等奖,就连当时的傅先生,都夸我是小颜真卿呢!”

苍老的声音里面充满着自豪,眼睛也跟着灼灼生辉起来。

“冯爷爷真厉害。”翁思李忍不住开口夸赞起来。

“别,你可千万别夸我,我要是真的厉害,就不会考不上同大了,说了也不怕你这小姑娘笑,我参加三次同济大学的招生考试,每一次都名落深山。

要不是因为四五年同大回迁,我一定就会继续考下去的,哎……”老爷子说完,还忍不住叹了口气,眼睛里面写满了遗憾两个字。

“茶好了,各位请喝茶。”

冯杰手中端着一个圆圆的木托盘,上面放着几只只有拳头大小的小陶杯,从厨房的方向走了进来。

翁思李端起一个小茶杯,轻声说了声谢谢,老爷子也端了一杯茶,开口说道:“这可是我在山上采的野茶,一年最多只有两斤,平时我都舍不得喝的。”

“好喝,有点像银针?”翁思李带着几分不确定的说道,因为家里奶奶不喜欢喝茶,所以自己也跟着对茶没有什么爱好,不过觉得味道有些熟悉,好像是以前喝过的白毫银针。”

“小姑娘有点意思,这确实是白茶,但却跟福建的银针不一样,我们这边的茶,味道会更清醇甘冽些,这是气候造就的。”

老爷子带着几分得意的说道,许泽禹眼中闪过一丝意外,白毫银针自家爷爷手上有一些存货,因为产量少价格高得离谱,更主要的是很难买到,难不成,这老爷子也喝过?

许泽禹端起手中的茶杯喝了一口,眼睛里面再一次出现了惊讶:“这茶的味道,居然真的不输白毫银针。”

正想着开口询问一下这茶叶的来头,看看能不能弄上两斤,给家里的老头子寄过去。

老爷子却在这个时候皱着眉头开口说道:“对了,你们是哪里来的亲戚,我怎么好像没见过你们?”

一想着眼前这些人全是陌生人,老爷子眼睛里面出现了一丝戒备。

翁思李笑了笑开口说道:“我们是李庄中学的老师,这不高一的军训已经开始了,所以……”

“爷爷,天好像要下雨了,你出去帮我把外面晒的豆子端回来。”

冯杰直接打断了他的话,指了指放在外面院子里面的一个簸箕。

老爷子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明明是万里晴空,没好气的说道:“这天不会下雨的,咱们继续喝茶。”

冯杰连忙点头:“我刚刚看到了一片乌云飘过,所以就怕下雨,既然爷爷说不会下雨,那就一定不会下。”

老爷子看着他傻头傻脑的样子,居然直接送了他一个白眼,继续跟翁思李说道:“小姑娘,看起来年纪不大,还在念书吧!我告诉你呀,要想有出息,就必须得上一所好的大学,虽说清北名气大,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上海同济。

我不止一次给我们家杰娃说,无论如何一定要考到同济大学去,先不说它跟我们李庄之间的那一种斩不断的联系,就冲着同济大学的法学院,那可是当年我看着筹建的。

如果当时,我要是会德语,说不定我就能变成法学院的一员,其实当年参加升学考试,我的各门文化课成绩可都是达标了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