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163章一定得去 - 薪火 - 慕十七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薪火 >

第一卷_第163章一定得去

罢了,今天就到此结束,再写下去,我都要忍不住收拾行囊,买票过来了。至此,再见,你隔壁家的许爷爷许庆辉亲笔。”

翁思李花了至少半个小时,才把这一封信从头到尾读完。

许爷爷的故事自然是以许爷爷的视角来讲的,工学院的叶博士,医学院的唐教授,这都是当年教育界里面可以封神的人物。

在那个物质匮乏,经济落后,战乱频发的年代,他们教出了无数的得意门生,在各行各业里面,为后面建设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翁思李看了一眼旁边自家奶奶的信,并不急着拆开,而是想着先给许爷爷把信回了,毕竟两个人讲的故事,因为视角的不同,可能会有些出入,从而影响自己直观判断,导致回信内容出现偏差。

展开信笺纸,翁思李要说的事情很多,给许爷爷回信,大多数讲的都是许泽禹,然而这段时间,许泽禹的表现完全可以说得上是可圈可点。

特别是抗洪抢险的那一段,翁思李至今都觉得有些热血沸腾。

下笔如同神助,把许泽禹抗洪抢险的点点滴滴,全部给写在了信上。

并不担心许爷爷,会因为自家孙子涉险而觉得不高兴,经历过那样乱世的人,反而还会更加高兴,自家的孙子有担当勇气。

用了两个多小时,十几页信签纸,翁思李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自己写的满篇都是许泽禹。

把信纸折好,放入早就准备好的信封,怕超重信件被返回,又多贴了两张邮票在上面。

看了一下时间,都已经过了十一点了,原本应该早早休息,可还是忍不住想要看看奶奶在信上写了些什么,感觉精神状况不错,当及拆开了翁奶奶的回信。

“思李,展信悦,给你回信,是我在深思熟虑之后做下的决定。

你不是一直很好奇,这么多年以来,我明明有很多机会可以回李庄,为何从来都没有回去过一次?

故乡是我思念的故乡,可故乡同样也是我回不去的故乡。

有些事情,当年我觉得你年纪太小,不敢向你倾诉,哪怕是到了现在,我也不想让你去感受,那种如同坠入地狱一般的绝望。

可现在,我又忍不住,想要告诉你,想要提醒,咱们今日的和平安乐,是由无数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些人里面,也有我们的亲人。

所以,我们才应该更加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的美好,绝对要让他们的付出变得物有所值。

就从一九四三年,我第一次参加同大自主招考说起,结果你是知道,我落榜了,那一段时间里,我每天躲在家里,心情都特别的郁闷。

可哪怕是我关门闭户,也有不少人打着关心的旗号,来嘲笑我考同大就是痴人说梦,还不如早点找个好的婆家嫁了,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特别是隔房的那几家亲戚,重男轻女的思想让他们觉得我父母在我身上所付出的一切都是无用之功。

我在家里实在呆不下去,知理姐让我回到大堤上面继续摆茶摊,避免跟这些关心我的亲戚们碰面。

事实证明,在心情不好的情况下给自己找点事做确实能够转移注意力,我就是在那茶摊上面,认识你许爷爷的,第一次见面,他可拽了,连话都不愿意好好跟我说。

可那个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我们身边那么多的亲戚朋友,一路风雨走下来,最后居然只剩下了他跟我两个了。

好啦,废话不说,我给你讲正事儿吧!四三年的故事,要从我大哥的一封回信说起……”

翁思李觉得巧极了,许爷爷的信,就停在了这一封回信上面,可自己奶奶,却又从这一封回信开始。

直觉告诉她,这一封回信一定非常的重要,可能关系到后面,奶奶口中所说的那种绝望。

翁思李深呼吸了一口气,这才继续往下看,跟随着奶奶眷秀的文字,再一次穿越到了五十几年前的张家。

等张四莲和付知理气喘吁吁的回到家中,大伯娘冲着张妈妈打了声招呼,回自家的院子干活去。

张爸爸娘们家门关上,拿出早已被拆开的信件,递给张四莲:“你哥终于回信了,你们也过来看看吧!”

张四莲接过信,和付知理一起看了起来,信上的内容很简单,短短的只有四五句话。

“爹爹娘亲,二位妹妹,此刻我已至东北,走货特别顺利,手上携带的所有货物已经售出一大半。

还和几个大老板签了一些咱们本地特色的货品订单,爹爹如果有空,可以去双河镇,找李清明大哥,他手上有货品订单。

爹爹可以按照订单,置办货品,同清明大哥一起,前来送货。”

“大哥也正是,缺货了自己也不知道回来办,还得让爹给他办好送过去,他也不想想这里到东北那么远,爹爹经受得起着长途奔波的辛苦吗?”

“四莲,这才几个月时间,你不会就忘了吧?”付知理伸手轻轻的扯了扯她袖子,小声地开口提醒。

付知理这才想起之前和大哥之间的约定,大哥本来就不是出去走货的,而是去参加抗战的。

如果他写信回来,需要自己父亲帮忙送货,其实是约自己父亲一同上战场。

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他们的真实行踪和目的,这是他们之前对好的暗号,张四莲居然给忘了个一干二净,还是付知理提醒,这才想了起来。

抬头看了一眼沉默寡言的父亲,又看了一眼一言不发的母亲,张四莲也跟着沉默了下来。

毕竟这是去上战场,自己没有理由阻止,也没有资格支持。

大约过了好几分钟,张妈妈这才带着众人进了堂屋,小声地开口问道:“你是怎么想的?”

张爸爸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抬起头,无比坚定的说道:“我儿子不是孬种,我儿子他爹,自然更不是孬种,现在这种时候,正是我们这些男子汉大丈夫该为国出力的时候,所以这一趟,我是一定得去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