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190章出发
所以我想问一下,如果你们要准备灵伞,学校是可以帮你们提前代订。因为明天早上我们会直接从学校出发,步行去倪老师老家,所以没有多余的时间给你们自行准备。”
“翁老师,你帮我们每人都定制一把吧!”赵文越连忙开口说道。
萧恕眉头微微的皱了皱却没有反对,心里面则在计算,一把灵伞大概要花多少钱?
其他两名同学也没有出声,毕竟现在在学校,既不知道一把灵伞要多少钱,又担心钱花的过多家里面的父母不支持。
甚至有同学已经决定,大不了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把晚餐给省下来。
“我有个建议,你们四个都是倪老师的学生,又是一块考进高中的。
而且现在,还没有到经济自由的时候,不如你们四人合订一把灵伞,咱们心意送到,相信倪老师也会很高兴的。”
翁思李不知道灵伞的价格,但却非常清楚这四名同学之中,至少有两名家庭状况比较困难的。
而且明天去的学生应该会有不少,如果每人都举着一把灵伞过去,会不会有些铺张浪费?
“我没意见,到时候在上面把我们四个人的名字都写上,倪老师会知道我们的心意的。”赵文越因为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原因,所以压根儿都不把这一笔钱当回事儿。
萧恕点了点头表示可以,其他两名同学也没有意见,上课铃声响了起来,翁老师让他们回教室上课,晚些会通知他们明天早上集合的时间。
自己便去了罗询的办公室,可刚刚走到综合楼下,就被许泽禹拦住了去路。
“你这一个下午匆匆忙忙的在干什么?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
翁思李把倪老师的事情,简简单单的说了一遍,许泽禹表示自己长了这么大,最佩服的就是这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无论如何一定得去上炷香,送他一程。
翁思李满是意外的看着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许泽禹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
从当初特别不喜欢老师,却接下了支教工作,到来到了李庄,一个月时间不到,从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管自己开心快乐的大少爷,蜕变成了一个见义勇为有思想,有勇气担当的青年。
如果是换成以前,他在听说倪老师的故事之后,一定会骂那人是个傻子。
可是现在,翁思李居然从他眼中看出了一丝钦佩。
“走啊!你不是要去找罗询吗?咱们先去问问出发的时间定了没有?”
许泽禹开口催促着,翁思李跟着他的脚步来到了罗询的办公室。
此刻办公室里面,正坐着十几位老师,商量着明天上午的行程。
罗询看到他们过来,高兴地招呼着他们入座:“我正想着要不要找人去叫你,没想到你就过来了!”
翁思李淡淡的笑了笑,对着在场的老师们说道:“大家继续……”
在这里一半以上的都是班主任老师,一来是为了向罗询汇报明天参与祭拜活动的班上人数。
二来也是想要早点知道出发的时间和流程,所以基本上去的人数在班上一确定下来,跟翁思李一样,不用广播通知就直接过来了。
“刚刚我们正在讨论的是出发时间,为了这个,我专门去问了一下倪老师出殡的时间,定在早上9点15分。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八点半之前赶到,才能跟着送殡的队伍,一起送倪老师出门。
从咱们学校步行到倪老师家,大约需要四十五分钟左右,所以我们出发的时间必须得定在早上七点,这样才耽误不了行程。”
一名看起来大约有五十几岁的老师开口说道,显然他跟倪老师家比较熟悉,早就打听好了一切。
“好,等我这边把人数统计好,稍后我会跟饭堂商量,明天的早餐,这一部分可以提前一个小时。
让所有参加这一场祭奠送行活动的学生,六点过就可以到饭堂用早餐,七点准时出发。”
罗询说完之后,在场的所有老师都表示同意,接下来就是商量定制花圈的事情,在争取全班同学同意之后,每个班级定制一个。
如果有学生需要定制灵伞,也可以提前报上来由学校统一定制。
翁思李表示高三三班四名同学合订一把,其他班上的老师显然也征求过他们班上学生的意见,大多数都是在一个班上的同学们一起合订的。
许泽禹见状,因为没有送花圈的习俗,也不懂为何要送灵伞,准备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表示哀思。
开口说道:“麻烦罗老师,帮我和翁老师各订一束菊花,费用由我们自己付。”
“给我也订一束,花圈是班级体献的,我们作为倪老师的后辈,也应该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
有了一人开口,其他的老师们纷纷表示都要,最后还是罗询决定,所有参加祭拜活动的老师每人都订一束菊花,费用到时候等价格出来之后再一起均摊。
出行时间和行程全部决定好了,需要祭拜的东西也全部登记好了。
罗询让大家各自去忙活,顺便通知班上要参与的学生们,明天早上的时间。
自己则骑着摩托车,准备出去订制这些祭祀用品。
第二天天才蒙蒙发亮,准备前去拜祭倪老师的学生们都来到了饭堂,大家迅速的吃完早餐,到校门口集合,由各班的带队老师统计人数。
四班的带队老师是江尧,这样一来,支教小组就占了三个名额。
罗询开着面包车从外面进来,在众人面前停下了车,从后备箱里面搬出两大筐扎好的菊花花束。
找了两名学生代表,让他们帮忙分发到在场的每一位老师手上。
等把车开到停车场再返回来时,这边已经统计好了人数,按班级分队站好,选了一名个子最高的学生充当旗手,手里举着一个写着李庄中学的条幅。
出了校门,顺着马路一路往镇子郊外走去,在位于郊区比较偏僻的地方,队伍停在了一个扎纸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