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一本书读完人类兵器的历史》(14)
燃烧武器
燃烧武器也叫火焰武器或纵火武器,它是利用燃烧剂燃烧时产生的高温火焰,来达到杀伤敌人和毁坏敌方的武器装备及各种设施的目的。燃烧武器的种类很多,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不同的燃烧武器,它们的形状、战斗状态和使用方法都不相同。从武器的发展历史来看,燃烧武器是一种古老的兵器。燃烧武器的发展
在古代战争中,人们常常把火作为一种进攻性武器,在围攻和突击要塞、城镇的时候,往往使用抛射器具向敌方阵地投掷内装树脂和硫磺的“燃烧筒”,或者发射带有燃烧着麻线的箭,以便造成火灾,趁火对敌人发起进攻。这是人类利用燃烧武器的开始。
火成为武器
在“火烧赤壁”的故事,诸葛亮巧借东风,使得曹操所率领的号称80万人的大军,被大火烧得落花流水,曹操本人带领残兵败将落荒而逃,总算保住了一条性命!这只是古代作战采用火攻的一个战例。实际上,早在公元前500多年的时候,我国卓越的军事家孙武,在他所著的《孙子兵法》中就有一个《火攻篇》,专门总结了火攻的经验。
自从我国发明了火药之后,使用纵火器具的人就越来越多。公元969年,宋朝的冯义升和岳义方二人发明了火药箭。这比以前的火箭已经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以前的火箭,只是在箭头附近扎一些容易燃烧的草叶、油类和松香等引火物,打仗时点着引线射向敌人。而冯、岳二人发明的火药箭,是用慢性燃烧的火药缚在箭头上,用弓发射。那些被火药箭射中的地方,就会立即着火燃烧起来,并且火力猛,燃烧快,不容易扑灭。
到了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能喷射火焰的喷火器诞生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的第二年,当时英军与德军在伊普雷斯互相对峙着,双方部队各自隐蔽在相距很近的堑壕里,连续许多天没有进行激战。7月30日的早晨,从德军的堑壕里突然飞出无数条“火龙”,带着“滋滋”和“呼呼”的响声,向着英军的阵地猛扑过去。英军被这种突如其来的袭击惊呆了!在一片恐慌和混乱之中,他们扔下手中的武器,仓皇逃命。这是火焰喷射器,即喷火器第一次在战场上使用。
▲喷火坦克
后来,人们为了提高喷火器的机动性能,又把喷火器装到坦克上,于是出现了“喷火坦克”。这种坦克能携带几百升油料,机动性能和越野性能都很好,又有装甲防护,因此成为一种比较有效的喷火武器。在20世纪30年代,在阿比西尼亚的战争中,意大利使用了喷火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在1940年6月与法军作战,以及德军在1941年的侵苏战争中,都曾经使用了喷火喷克。
美国人发明的凝固汽油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广泛使用。美国航空兵在二次大战中所投下的凝固汽油弹大约有14000吨,其中在菲律宾的吕宋岛上对日军的战役中,所投掷的凝固汽油弹就达3000吨。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航空燃烧弹得到了大量使用,仅在1943年至1944年的两年时间里,英、美空军投在柏林区的燃烧炸弹就达20928吨。在1945年3月9日到10日的两天中,美军航空兵向日本东京投了1665吨燃烧炸弹,随后又对日本其他城市进行了同等规模的轰炸。
在现代战争中,燃烧武器是一种具有特殊杀伤效果的战术武器,它的作用是其他武器所不能代替的。近几年来,各国的燃烧武器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尽可能提高各种燃烧剂的热能,并延长燃烧时间,以发挥更大的效力;二是燃烧武器的品种越来越多,并且发射(运送)的手段越来越先进。
常用军事燃烧剂
常用的军事燃烧剂包括铝热剂、凝固汽油和黄磷两种。
1.铝热剂
铝是一种银白色而有光泽的金属,不仅可以用它来制造飞机,制作电线及许多日常生活用品,而且在军事上,还可以用它来制作“燃烧剂”。
▲铝热剂燃烧
铝热剂是用铝粉和氧化铁的粉末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氧化铁是一种红色的物质,它是由铁和氧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铝热剂的最大特点是,它不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就能燃烧。
为什么铝热剂的燃烧可以不依靠氧气呢?因为铝在高温下会夺取氧化铁中的氧,不过,纯粹的铝热剂要在很高的温度下才能点燃,而且在点燃以后火焰也不大,不符合对燃烧剂的要求,所以一般不用。实际使用的铝热剂中一般都加入了两种物质:一种是能供给氧气的物质——硝酸钡;另一种是比较容易燃烧的物质——镁。加入了这两种物质以后,铝热剂就比较容易燃烧了。
加入了硝酸钡和镁的铝热剂,作为燃烧剂,在燃烧时烟量不大,而所产生的高温可以达到2800c至3000c。在这样高的温度下,钢铁可以熔化,混凝土工事也会被烧裂。但是铝热剂的燃烧时间短,因此它的效果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并且铝粉和镁粉都比较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2.凝固汽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英美两国共同研制成功一种“凝油粉”,把它按一定比例掺入汽油里,经过搅拌以后,就会生成一种有粘性的胶状油料,这就是凝固汽油。掺入的凝油粉越多,则所生成的凝固汽油的粘度也越高。
比起一般的液体油料燃烧剂来,凝固汽油有许多优点。首先是它比较经烧,就是说燃烧的时间长;其次是在燃烧起来以后蔓延得快,在这方面它比金属燃烧剂及液体油料燃烧剂都强;第三是把它装在喷射器里进行喷射时,可以喷射得较远。
凝固汽油这种燃烧剂也有缺点,主要是它的稳定性比较差,容易受到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因此在调制、保管、运输的过程中都要特别注意。储存凝固汽油的容器要干净,并且要保持密封;平时还要注意防热、防潮、防曝晒。
此外,凝固汽油本身不能自燃,而必须由点火装置来点燃。这样就使燃烧武器的构造变得更为复杂。
3.黄磷
自然界存在一种叫做“磷”的物质,把它放在空气中它就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自动地燃烧起来。平时必须把它保存在水中或二硫化碳溶液里,使它与空气隔离开来,以防止自动燃烧。
在军事上,黄磷是一种常用的燃烧剂,而这种燃烧剂是不需要点火装置的。黄磷能够溶解于二硫化碳溶液,军事上常把这种溶有黄磷的二硫化碳液体做为燃烧武器的装药。黄磷燃烧能产生800c到900c的高温,它不但可以点燃易着火的目标,伤害人畜,而且还可以作为其他燃烧剂。目前,黄磷在轻武器弹药、手榴弹、炮弹、火箭、炸弹、地雷等武器弹药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具有发烟、燃烧和杀伤等多方面的作用。
除了上面所介绍的军事上常用的三种燃烧剂之外,还有金属燃烧剂和遇水就燃烧的无机物燃烧剂。
▲黄磷
形形色色的燃烧武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喷火器和燃烧弹相继问世,并被双方大量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燃烧武器,战后,燃烧武器的威力引起有关方面的更大关注,燃烧武器的队伍更加庞大。
地面火龙——喷火器
喷火器之所以比喻为“火龙”,这是因为,当它喷火时,从喷枪口“吐”出的火焰就像一条火龙一样,因而喷火器获得了“地面火龙”的美称。不过,这种“火龙”本身的躯体粗大而松散,加之在前进中由于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因而作用距离比较近,它一般只能喷射30米到100米。
▲喷火器
喷火器的种类很多,包括轻型喷火器、重型喷火器和坦克喷火器等,但目前使用最多的还是轻型喷火器。
轻型喷火器也叫背囊式喷火器,它由油瓶组、喷火枪以及输油管(连接油瓶组和喷火枪)组成,是由单兵背负使用的一种小型喷火器。
轻型喷火器的喷火油料不是装在喷火枪上,而是装在油瓶组内。
我国部队、前苏联军队及东欧各国都曾使用过“火药气体式”喷火器,而美国部队、日本军队及西欧各国使用的则是“压缩气体式”喷火器。
火药气体式喷火器的油瓶顶部有一个火药室,里面装着火药。喷射时,扣动扳机,使电路接通,电阻丝的温度迅速升高,将周围的引火药点燃,由引火药再引燃火药,火药燃烧后在火药室内形成的压力大约等于30个大气压。这一高压气体沿着火药室的底部进入油瓶,从下部把油料往上压,使油料沿着输火管进入喷火枪,再通过喷嘴向外喷出。火药气体式喷火器的全重为15千克至22千克,它的有效喷射距离为30米至50米;每一个油瓶只能喷射一次,如果油瓶组包含了三个油瓶,那么就可以喷射三次。
压缩气体式喷火器的全重一般达到23千克至36千克,有效喷射距离为20米至40米;油瓶一次装油后可以进行3次到10次短促喷射,或者进行一次较长时间的连续喷射。
重型喷火器的构造和作用原理与轻型喷火器没有多大差别,只是它的储油量多,威力大,喷射距离远(可达100米左右)。它的喷射压力相当于轻型喷火器的1.5倍至2倍;它的全重可达60千克至110千克,一般是装在两轮车上,也可用汽车、装甲车载运。
坦克喷火器也叫“喷火坦克”。就是在经过改装的轻型、中型或重型坦克上装上重型喷火器。例如,前苏联把喷火器安装在炮塔上来代替火炮;英国的带拖车的“鳄鱼式”喷火坦克,它的拖车可贮备大量的喷火油料,一次装油后可以喷射几百次。美国的一种喷火坦克,是把喷火器装在坦克车体的前部,以代替机枪,而火炮仍然保留着。
地下火神——燃烧地雷
燃烧地雷被掩埋在地下,平时看不见,十分隐蔽,但只要一旦需要,它就会突然从地下冒出熊熊烈火来,犹如从地下钻出来的火神,所以人们送给它一个美称,叫作“地下火神”。
燃烧地雷就是凝固汽油地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0年英军为了防止德军登陆,当时在靠近海岸的某些地段的水下,装设了一些管子,管子里充满着油料,以便在必要时把这些油料放出来,让它浮在水面上燃烧,以作为阻止德军前进的障碍。
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前,在苏伊士运河沿岸的阵地上,以色列军队在沙土中建造了一些“凝固汽油池”,并在沿河一带铺设了管道网,以便在必要时把凝固汽油通过管道网喷射到水面上进行燃烧,以阻挡埃及军队的进攻。
在现代战争中,燃烧地雷主要用于海岸、河岸或滩头,用它来制造“水上火障”,以阻止对方抢滩、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