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一本书读完特种作战的历史》(28) - 一本书读完人类的历史 - 崔佳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零二章《一本书读完特种作战的历史》(28)

“猎人”行动——营救伊朗大使馆的人质“请速作好一切准备,营救被扣在伊朗大使馆的人质。”英国特种空军部队总部司令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铁娘子”撒切尔首相亲自签署的命令。……罗斯看看表,战斗顺利结束。5名恐怖分子,3名被当场击毙。此次拯救行动,他们仅用了17分钟就消灭了对手并控制了大楼,取得巨大的成功,赢得了众多媒体的热烈颂扬与竞相报道,至此英国特别空勤团一下子从神秘的幕后走到大众眼前。

“铁娘子”的命令

“请速作好一切准备,营救被扣在伊朗大使馆的人质。”

英国特种空军部队总部司令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铁娘子”撒切尔首相亲自签署的命令。签署的日期是1980年4月30日,从打印油墨的干湿度看,这份简单而重要的命令从打印到送来此地不过才35分钟。同样,也是35分钟,特种部队二小队的队长罗斯少校从80千米外的训练场乘直升飞机赶回了办公室,他还穿着沾满尘土的迷彩服。这位结过三次婚的高个纯种英格兰男子,乍看起来还不到30岁。他看完命令的复印件,又信手翻阅了桌上仅有的一份情况通报。

通报说,情报机关获悉几名武装人员在今天上午突然占领了伊朗驻伦敦大使馆,并扣留了在使馆的部分人员作为人质。恐怖活动使罗斯心里一阵阵发紧。恐怖分子向来以杀戮无辜为其行动的一大特征,然而最近这些年来,他们对各国要人的袭击、谋害事件却一日甚于一日。尽管他们本身也清楚,绑架、杀伤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不仅遭人唾弃,弄不好也招杀身之祸。可他们还是坚持这么干,以此作为他们斗争和发泄的手段。这只能增强人们对恐怖者的憎恨,只能变相呼吁各国政府,加强特种反恐怖队伍的建设!因为军人,只有军人才能成为对付恐怖活动的专业的强大的对手。

▲撒切尔夫人

军人的天职是服从。任务受领了,他习惯地立即进入了临战状态。尽管罗斯感到这次营救人质和他眼下正要办理的第三次离婚案一样的棘手,但他还是保证尽全力完成这次任务。上司很认真地暗示他,这次行动事关重大,首相亲自定名为“猎人”行动计划。意思很明显就是要他们像猎人一样捕获那些可恶的猎物。但困难的是猎人手下的猎物口里还有着更重要的猎物。

罗斯将50人的行动组减为20人,组成一支精悍的小支队,由他亲自指挥。上司在吃惊的同时很欣赏他的胆略,“特种部队的战斗力不在于人多,而在于人精”,这是英国特种空军部队一贯的作战原则。

罗斯深知,面前武装占领伊朗使馆的对手不仅是残忍的、狡诈的,而且他们占据了多方的优势,武器便是其中之一。由于经济和政治的限制,虽然特种部队的武器装备较其他部队要强,但还配备不上市场上最先进的武器。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歹徒的装备要比他们强得多。随着犯罪手段的更加狡猾和使用武器的日益先进,肇事者和恐怖分子变得越来越心狠手毒。更重要的是,眼下恐怖分子手里还掌握着20多名人质。人质,往往成为他们取胜的本钱。

罗斯第一步的行动是立即与在伊朗大使馆附近担负监视任务的英国警察取得联系,并亲自带一个联络小组前往视察地形。

伊朗驻英大使馆座落在肯辛顿区五子门,这里是伦敦最繁华的地方。大使馆是一座五层大楼。武装分子占领使馆后,伦敦警察立即包围了这座建筑,并对周围街道进行了封锁警戒。同时,附近的使馆人员也相继撤离。

警官库什曼告诉罗斯,大部分的人质都在大楼的二层和三层的房间里。伦敦警察厅为了密切注视大楼里的动向,从大楼屋顶的烟囱里放进了窃听器。这种高敏感的窃听装置可以通过传感器将大楼内的任何声响传到窃听车内。

罗斯最关心的是占领使馆的武装分子的情况。

“他们一共有5个人!”库什曼警官说,“他们自称是伊朗国籍的阿拉伯人,自称来自伊朗西南部的胡齐斯坦省。”

一位记者也凑上来补充道:“武装人员的首领名叫托菲格,对,托菲格。他已打电话给我们英国广播公司了……”

“广播公司?为什么?”

“提出他们的要求。”

“什么要求?”

记者翻开了记事本:“要求大体内容是,伊朗政府必须给胡齐斯坦省更多的自治权,并立即释放被关在该省监狱的91名阿拉伯犯人。他们还说,如在24小时内不满足他们的要求,就杀掉手中的20多名人质,并炸毁这座大楼!”

▲伊朗驻伦敦大使馆

罗斯一直悬着的心反倒放了下来,很庆幸,此次绑架人质事件与本国无直接关连。作为第三者干这种事,把握会更大些,它可不被政府的尊严所左右,他不禁想起他的美国同行们栽的跟斗。

去年的11月4日,也是在好闹事的伊朗,德黑兰的学生占领了美国大使馆,扣押了美国的人质,使伊美双方剑拔弩张,关系破裂。在人质迟迟不得释放的情况下,卡特政府受到国内的压力,总统选举日益临近,民意测验表明选民对卡特的信任与支持迅速下降。卡特为了摆脱不妙的处境,铤而走险,采取更强硬的方针解决人质问题,诉诸武力营救。4月22日美特种作战部队绿色贝雷帽进行了一次代号为“蓝光”的武装营救人质行动。这一营救行动由卡特亲自批准,经过周密策划,计划用90名突击队员,在秘密作战专家贝克韦斯上校率领下,乘飞机偷偷在伊朗腹地着陆,然后潜入德黑兰,袭击美驻伊使馆,抢出人质,再乘飞机逃出伊朗。由于在伊朗境内遇到沙暴天气,飞机发生故障,突击队被迫丢下5架直升飞机、8具尸体和2架飞机残骸撤离伊朗。精心策划、耗费巨资的武力营救人质计划流产了。特种作战部队遭到了嘲笑,声誉大跌。罗斯曾为不走运的美国同行鸣不平,可事实毕竟是事实,这次如何,但愿上帝保佑!

箭在弦上

为了让突击队员们对使馆情况了如指掌,突袭时轻车熟路,罗斯做了个简易的使馆模型沙盘。他组织大家在沙盘前分析研究,集思广益,拿出武力突袭使馆救出人质的最佳方案。他要求对使馆内的每条路、每扇窗,甚至每个台阶都要熟悉,每个细节都要求有两个以上的方案。

为了给突击队员们树立起信心,他不得不又列举出常在训练中讲的纳粹德国营救墨索里尼的事例。37年前,德国党卫军斯科尔兹内上尉乘滑翔机袭击了大萨索山。那一次,纳粹德国的特种作战老手斯科尔兹内在近乎不可能的条件下,成功地从一个陡峭的山顶上把囚禁的墨索里尼救了出去。不管怎么说,这也是特种战争历史上的光辉一页。

营救计划基本就绪,“猎人”行动急待实施。罗斯的手有些痒了,他要好好睡上两天,不再和妻子为离婚吵闹,即使这主动权不在他手里,即使两口子免不了打下去,也就先这样打着过吧。

罗斯已有两个月没回家了,在接到法院转来妻子的离婚报告之前,他正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接壤的边界附近的一个秘密基地担负美差。为了防止恐怖分子的袭击和自卫,英王室成员也要求进行反恐怖的训练。王妃黛安娜和莎拉的射击训练就是由罗斯负责的。在训练过程中,莎拉表现得很英勇,获得“野小子”的称号,而黛安娜虽然对活动靶的反应不怎么快,但枪法比莎拉准得多,队员们称她为“神枪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英国当局认为这一行动计划非到万不得已,不付诸实施,他们希望通过谈判解决人质问题。这是既要面子又要风度的绅士风格。

英国代表终于坐着美国轿车来了。卡斯丁是个有着绅士风度的矮个子,长得还算强壮,但一开口一嘴娘娘腔。就这样还能震慑住恐怖分子?不帮倒忙才怪呢!罗斯想。他顾自到一边擦枪去了。

“我国政府外交部已拍急电给伊朗政府,向政府转达了你们的要求。请相信我们,我们希望尽快解决这一事件。处于人道主义的考虑请你们释放人质。”卡斯丁通过电话向窗口的托菲格谈判。

“好吧,处于人道的考虑,我们在一天之内释放2名人质,一名是伊朗妇女,她已经怀孕3个月了;另一名嘛,是一个有病的英国广播公司的记者。”托菲格履行了自己的诺言,24小时内放回了2名人质。

24小时过去了,武装分子并没有按他们所扬言的采取杀掉全部人质和炸毁使馆大楼的行动。但托菲格进一步向卡斯丁提出了要求,态度强硬,还夹杂着辱骂:“听着,混蛋!马上让3个阿拉伯使馆的大使出面调停。还有,赶紧他妈的派一架飞机把我们和人质送出英国!”

当局的态度漠然置之。

最沉不住气的倒是罗斯和他的伙伴们。强绷着的弓时间长了会折断,罗斯清楚,就像拖延演出一样,感情的酝酿如超出所限的时间,这戏非演砸不可。突击队员们的忍耐是有限的。中国有句古语:“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几百个上千个日日夜夜的艰苦训练,收获不就在于有朝一日有用武之地嘛。

罗斯忘不了,在一次解救人质的模拟实弹演习中,扮演罗斯人质的队友卡瑟尔因未按预定时间,晚了不到5秒钟,结果被罗斯的子弹击中了头部,含怨而死。这虽属意想不到的事故,没有追究罗斯的责任,但罗斯心中的内疚是无法消除的,他曾发誓在真正的反恐怖活动中一定要把这位年轻战友的那份力也尽上。

▲特战队员瞄准目标

当然,现在特种部队改进了训练方法,为了避免训练中的伤亡事故,又不影响训练效果,采取了全新的现代训练方法。在反恐怖特种部队基地,专门有一幢名为“厮杀宅”的建筑。宅内有两间“厮杀屋”,每间都装有特制的电影放映屏幕,屋内人的活动,可以通过摄像机和闭路电视反映在另一间房屋的银幕上。

罗斯头脑中又闪现出训练的过程:扮演恐怖分子和人质的一方躲在一间屋子里,突击队员在另一间屋子里。训练开始,突击队员们发起攻击,朝银幕上的恐怖分子还击。攻防双方交火的全过程由摄像机全部拍摄下来,然后准确地计算出包括人质在内的双方伤亡情况,评价救援人质行动。有时,还可以反复放映录像,仔细分析研究演练中的所有动作。这才从此避免了卡瑟尔事故的发生。

这种新改进的训练方式很快得到英国反恐怖特种部队专家们的肯定。采用这种方式,每个参训人员每周可打5000发以上的子弹,计算机对每个人的每个动作都进行精确分析。对突击队员解救人质的训练要求是,突袭动作必须在4秒钟内完成,也就是说,恐怖分子还来不及做出有效反应时就被击毙。

罗斯望着眼前这些在训练中就已经出生入死过的战友们,心想,他们何尝不急着向真正的歹徒发起攻击呢?他们能在紧急攻击时不让急躁情绪影响缜密的行动吗?

百密一疏

时间对有的人来说是以天计算的,对有的人却是以分秒计算的,可它毕竟没有停止,依然一天天一秒秒地过去了。使馆大楼里依然十分平静,武装分子提出的期限一再推迟,谈判仍马拉松式地在继续进行。

卡斯丁的“娘娘腔”有些沙哑了,托菲格的态度越来越强硬,谈判仍不紧不慢,不疼不痒地进行着。大概因为托菲格对女性特别青睐的缘故吧,才没中断谈判,罗斯这样想。

邮差的摩托车喇叭在罗斯身后响起来,又是昨天的老邮差。他的车辆、邮包以及制服与众不同的都是红颜色,这大概是世界各国独一无二的标志。老邮差照样取出一大堆邮件、报纸之类,使馆的邮箱已经塞满,他只好搁在一边。

罗斯信手翻着还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报纸,除了几篇有关释放人质的呼吁外,消息很少,人们已不再关心政治了。大版大版刊登的是招工广告,在这里人们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对工作越发挑剔了,“少出力,多赚钱”的准则已被普遍的人所接受。但他罗斯从来没有要调换工作的念头,他认定了这行既冒险又艰苦的差使。如果这也算是政治的话,这是罗斯唯一关心的政治了。他盼着用他的枪去写出新的重大新闻,用鲜血一样的色彩“染”红刊登在这些报纸的头版头条。可眼下……

无所事事的他又回到战友们中间。高墙的阴影下,突击队员们身上的黑色服装显得更黑更闷。

▲在丛林中执任务的英国反恐怖特种部队

罗斯又想到了邮差的红色。19世纪末,英军的服装也是红色的,设计者大概是意识到红色对人的心理所产生的刺激作用,才选定的吧,它确实使人热血沸腾,斗志倍增。可就因此,英军在袭击南非布尔人的营地时屡吃败仗。事后才发现当地布尔人穿的都是绿色军服,甚至连武器也涂上了绿色。这样便可利用军服在色彩丛林地中隐蔽作战,而英国人的一身红装却在周围的绿色环境中格外显眼,结果成了众矢之的,屡吃败仗。

无独有偶,去年美国眼科专家史蒂芬·索罗门却主张将消防车涂成黄色,因为人的眼睛对黄色和绿色最敏感。于是,底特律和堪萨斯等城市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消防车的交通肇事因此而大为减少。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消防车涂成黄色后,消防队员的灭火效率却下降,原因是黄色和绿色使人情绪安定,而红色能激发斗志和责任感。结果,今年又把消防车改为红色。罗斯认为色彩通过人的视觉作用于心理,通过联想与现实结成广泛联系。色彩也应为现实目的服务。经他建议特空队员们的衣着全部改为黑色,头戴黑色防毒面具,身穿黑色防弹衣,戴黑手套,穿黑皮靴。这种特殊的装束,用罗斯的话说可以先给恐怖分子以恐怖感,给受害者以稳定感。

武装恐怖分子的首领托菲格在进入使馆时,对两件事疏忽了,看起来他干这一行还不够老练。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