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美国电影工作室
第344章美国电影工作室左子妍的寒假,一大半时间花在了陪同学们一起,给导师当免费劳动力上面。
剩下的还要陪父母、去新加坡度假,只跟范无眠相处短短几天。
异地恋不就是这样,常年聚少离多,双方都挺忙的。
回到港城以后。
范无眠在机场,一直陪左大小姐待到私人飞机再次起飞,才上车前往凯旋门小区,顺道探望傻老范。
大过年的。
既然回来了,好歹要看一眼。
范无眠不太清楚具体是什么时间,但他记得漫威影业会被迪士尼集团高价收购,然而现在这家公司已经比较值钱,以他的实力暂时还没机会掺和一脚。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6*9*s*h*u-b-a.cx】
除此之外,范无眠也跟银行打了招呼,一旦傻老范刷爆信用卡,又或者拿房产证去做抵押贷款,就会派人第一时间通知他。
“你之前说给我带了礼物,在哪里?”
好多港城明星的父母家人,就是因为露了富,被人一步一步拉下水。
至于直接打车来自己家门口,等于给出租车司机发福利,港城的这些司机不仅脾气臭,还很擅长跟狗仔们合作,将探听到的小道消息给折现。
小公司之所以发展不起来,一方面原因出在资金问题上,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缺少渠道和资源,被几大寡头垄断了市场。
毕竟《寂静之地1》的周边收益,直到现在还源源不断为这家公司贡献高额收益,总利润高达一亿多美元。
范无眠眼睛酸,查资料看得烦了,自言自语念叨一句:“折腾个什么劲啊,果然还是理财最省心。”
耽搁半个多小时,继续回到浅水湾大宅。
到时候把账本牢牢掌握在手上,不用担心被人做账坑钱,还能以好莱坞公司的名义,入股一些收益较高的项目。这个念头出现之后,立马不受控制地开始蔓延开来,又继续搜索值得收购的电影公司。
范无眠派了位经纪人专门盯着他,免得傻老范被人当做“猪仔”盯上,挖坑让他往里面跳。
了解完这些内容之后。
坐在电脑前,又继续查查在好莱坞开办一家独立电影工作室的要求,发现门槛特别低,成功的例子却寥寥无几。
有一篇上个月《洛杉矶时报》刊登的新闻,引起了范无眠的注意。
冯颖儿发来一条短信,写着——“我从澳洲回港城了,给你带了特产,你在哪里?”
自从这位便宜老爸可以接戏赚到钱,已经不怎么需要他操心,以前本就抠抠搜搜习惯了,拍一部戏赚个几十万,足够傻老范潇洒挺长时间。
进而引起了导演工会、演员工会、编剧工会等团体的不满,米拉麦克斯影业被重点点名,斥责它发行太多海外电影。
颖儿从手提包里,掏出一个小袋子。
用好莱坞的团队拍戏,成本肯定会飙升,但潜在市场规模也会相应增加,算起来其实是赚的。
范无眠想起前世曾去西双版娜取景,听金刚鹦鹉叽叽喳喳,一般人真忍受不了那声音。
此刻。
某些美女公关们更是热情献身,靠吹枕边风和用美人计换取业绩。
顺着蛛丝马迹再查查,能看出好莱坞对海外电影的抵触情绪特别大。
去年累死累活一整年,算算在娱乐圈里闯荡的总收益,还不如投资youtube,也不如那10%的企鹅股。
犹豫好一会儿,范无眠有点不太敢回复。
所以他还是回个电话,让颖儿打车来自己家附近,待会儿让佣人吴嫂去接她。
站在性价比的角度来看,还是成立一家电影工作室性质的小公司,比较经济实惠。
特别是许多博彩公司旗下的叠码仔们,专门靠坑人赚钱,手段五花八门,防不胜防,还曾给范无眠寄过豪华套间的房卡,并且邀请他去参加赌场的开业典礼。
现在跟好莱坞代理发行商合作,大部分收益被他们给赚走了,其实还不如自己在好莱坞开一家公司,拉些有实力的大佬们合作。
他们一边希望好莱坞电影拿下全球市场,一边又不希望在北美市场上发行海外电影,损害自身利益,很典型的“美式双标”。到时候管理团队用些美国人,导演、编剧、演员这些也用美国人,能尽量绕开诸多限制,从“海外电影”摇身一变转为“好莱坞电影”。
“啊!对对对,我在机场看到它,当时就觉得特别适合送给你!”
拿出来看完,发现是个爱心形状的钥匙挂件,棕色毛茸茸的。
确实如此。
转念再一想,觉得假期给员工们添堵不太适合,于是自己上网查找关于米拉麦克斯影业的近况。
冯颖儿累坏了,瘫坐在沙发上,对他说道:
范无眠看完,总觉得这件看似不相关的事情,可能也波及到了《寂静之地2》和米拉麦克斯影业之间的合作。
范无眠拍摄《寂静之地2》,总共只花掉大约400万美元,搁在好莱坞估计成本要翻几倍才能拍出来,也难怪那帮工会嚷嚷着要保护本地产业。
好莱坞的片酬高、拍摄成本高,有些动不动就号称投资几千万、上亿美元的作品,让人纳闷于到底把钱花在了哪里。
反复琢磨权衡完利弊,觉得可以试一试。
换个角度来看。
花了一个多小时看来看去,最终还是觉得漫威影业比较有前途,投资进去的钱会大幅增值。
直到晚上10点半,范无眠才从家门口见到她,帮忙把行李箱提进屋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