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承天八域 - 青云重山 - 泓烧鸭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青云重山 >

第265章承天八域

话说这承天境,八方四海也还算是旧人间。

十三万年前,神鸟“始祖青鸾”在率众驱逐、剿灭干净了最后的空古余党后,便引动天道混沌之力,从元初九洲中划分出了中央的一座大洲,取名为“青云境”。随后,压制了此处的天地之力、使各种寻常的妖兽精怪皆无法在此生存,纷纷移居到了另外八洲去。

这青云境,也就成了留给了人族的一片“净土”。

并不住在青云境、或未移居到青云境的人族,则从上古时期起,便在拥有比位处中央的青云境丰沛得多的天地之力的环境中,与千门百类的妖族开始了世代的共处。

随着漫长的岁月过去,承天八洲的万千生灵也逐渐发生着规模无比庞大、但因时间够长而不明显的种族迁移。

多数人族聚居到了东方,多数妖族聚居到了西方,并皆与中央的青云境逐渐断绝了联系。

不过,由于位处最中央,即便从不进入其中,承天境的人族与妖族们每回从海上或天空经过时都要绕行,也难以将这片净土忘掉。

于是,便皆又形成了一种“不进入其中”的默契。

由于对天地之力的压制刻在了青云境的规则里,在始祖青鸾死后再也没人能修改,即便能化形或是成仙了也仍受到影响,也就导致了这种默契比“七国共约不灭黎”而要稳固得多。

唯有“万类灵长”的人族,或者妖兽中一些血脉和种族上更为“有灵”、更近似人的族类,如青鸾、凤凰、龙这些神兽等,才可以自在穿越出入而受到较轻或几乎没有的影响。

除此外,承天境还有一点与青云境有着最明显的不同,那便是十三万年来,从未形成过一个能统一八洲、带来太平与清宁的政权。

或许是地缘形势复杂,或许是疆域过于广袤,亦或是种族区别过大,又或是修行与成仙比青云境容易得多…

在综合了修仙不易、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等各种因素的青云境大地上,数量与质量孰轻孰重的差距没有那么明显。如太师白真一人便可暗中操盘、挑动五国攻宣,而墨者屈杉只带一群肉体凡胎、又仍能以出色的战术战略攻灭举国修仙的未国等等…

而在修仙相对容易的多的承天境,这里不论是人是妖,都更倾向于强者为尊、以实力说话,更重质而非重量。

于是,这里的各种修行势力便也不如青云境般隐世,而是皆抛头露面,追随玄阙宗留下的方式方法,或是钻研出自己的新方式,修仙、渡劫、突破,获取更长的寿命,掌握更多法力神通,以争取对自身命运更多的话语权。

慢慢的,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林立的这些修仙门派、组织与部族等各种势力,便取代了青云境中“朝廷”的作用,凭着各自实力与种族,对自身周边或一些特定地区获得了管辖权。

而偏偏最强、最古老的玄阙仙岛与青鸾神族又居住在各自的海空岛屿上,从不扩张统治…

最终,就导致如今的承天境,形成了如同连黎王室也没有、分封数量还更多的诸侯小国般,更为破碎与分裂、且战火不熄的状态。

……

在萧衡率五大弟子叛出凌空境,在万丈高空中造出“玄阙仙岛”时,承天八洲的人与妖们尚处在一种混乱的部落酋邦、分散杂居状态中。随着玄阙宗逐渐确立了在承天境的至强地位后,承天八洲的人与妖们才逐渐受到了来自仙岛上的远古修仙文化的影响,带去了宗门派系的概念,开始了更为文明化的发展。

因此,八部洲逐一取的名字,便也如静真、交莲二岛般,贴合了仙家意蕴:

东方人多妖少的三大洲,由北至南分别名为“圆明”、“大曦”与“光生”。

东北的圆明洲,或因位处偏远、灵力稀薄等特点,导致了在三处人族大洲中最是人烟稀少。但也因此造就了这里有着三大洲中最少的修仙势力,以及最是和平安宁的环境。在此拥有最高话语权的,是一处位于南方海上的、名为“月潮岛”的门派。

同时,这里也是元清子与罗沉师兄弟二人的故乡所在;

正东的大曦洲,夹在南北两洲之间,与圆明洲相反,有着人族三洲中最多的人口与修仙势力。彼此之间常有矛盾、互相攻伐,环境不比青云境原七国时安分多少。既有人族除玄阙宗外最强的修仙势力、出过最强的非玄阙宗的修仙者,却也是出过最多重犯,最需要玄阙宗出马捉拿之地。

此处据有最高话语权的也是一处位于中央、形如玄阙宗般的悬空城,其名为“寻梦天”。但位置并没有高到玄阙仙岛那般夸张,只在一座山头而已,脚踏实地者依然肉眼可见、有路可上。

青鸾神族的世居之地“扶桑天木”岛,也在大曦洲范围内的西海上;

东南的光生洲,则有着地形复杂、不适居住的特点,人口、修仙势力数、各势力强度、战争频次与烈度等,都介于以上二洲之间。

此地的最高话语权者,是座名为“苕山”的修仙门派;

从东方三洲往西,便是五处妖多人少的大洲,以及青云境所在了。南北的两大洲,北曰“本合”,南曰“诏月”。

而该二洲有着放在两界九座大洲里都最是恶劣的环境与稀少的人烟,称之为是“大荒”亦不为过。

一来是自然天气,因为位处极北和极南,严寒霜雪或酷暑湿热的环境使得两地无论对人还是对妖皆不宜居。只有些性喜独居、不受欢迎的妖族会在此找寻到自己的安宁。

久而久之,也就导致成了妖族领地。

二来,两地皆夹在了人族主要领地与妖族主要领地之间,且又是必须绕行青云境时的通路。年久日长下来,便被两族逐渐默契的当作成了“战略缓冲地带”。但凡其中一族有在两地开辟了新的聚居点,便必然是会被视作“扩张”,从而引起一阵舆论,爆发些诸如“人妖将有一战”的、令人妖生民皆不安的流言。

三来,也由于人烟最是稀少,疆域足够空旷。这里也被一些仙人当成了可以不引人注目或牵连起灾祸的渡劫的“天选之地”。不过如此说来,或许两地环境恶劣,也与这里打过无数的雷、烧过无数的火、刮过无数的风有关了。

两地几乎没有成规模的人族妖族定居地,是故,也就都不需要能发挥朝廷作用的“最高话语权”的存在。

正北的本合洲,正是悬浮于万丈高空之上、世所公认的人族最强门派——玄阙宗。

玄阙仙岛万丈之下的正下方,便是其开派元老、在人间被尊称为“太初萧衡星君”的祖师,以自身命格神器“十方凝光尺”布设的噬天大阵的牵引阵所在的位置,一处被称为“凝光潭”的无底深潭。

由于神尺如同在阵法上扎了根般、无论如何也拿不走,为能在看守的同时不引人注目,玄阙宗便没有大张旗鼓的布设什么重重合围。而只是在十分遥远的高处和四周,有着许多仙人暗中看守和感应。

一万年前能与除九霰杖外的五神器一同渡劫的“坤理”祖师,其也正是在凝光潭底的阵法旁渡的劫,如此才顺利的借用了神尺之力。可待围观的护法仙人们察觉到渡劫结束、纷纷潜入潭底查看情况时,坤理祖师早已与四神器一道消散无踪,彻底感觉不到任何一丝的气息了。

于是自那以后,也就被传为“失败身死”、“神器流落无踪”了。

沿着凝光潭向西流出去的是一条“寂川”大河,直到即将分流入海的下游,才终于有一头百岁大蛇妖建了一座洞府定居,其名为“洞仙宫”。但其却从未见过玄阙宗仙人,也甚至从不知寂川上游和凝光潭底有什么,自己从未探过。

玄阙宗仙人们遥遥看守着神尺及阵法周边,无意中也顺便替这蛇妖看了几十年的场子;

正南的诏月洲如同北方般,也是一处被恶劣的环境和无数次渡劫肆虐过的大荒之地,少有人妖定居。和北方几乎对应的是,北岸边也有一条汇入海水的大江,其名为“白夜江”,江中水下有一处龙妖国。

虽然整个诏月洲不需要什么能起到朝廷作用的“最高话语权”,但若非要抬出一个足以具备该作用、能和玄阙仙岛对应的,也就只有这个白夜江龙妖国能被提上台面了;

接着再往西,便是真正妖族定居,妖多人少的西方三洲了。由北至南,分别名为“一阳”、“若木”与“行满”。

妖族同样奉强为尊,虽也修行,但由于种族繁多,且修行起来又比人族困难得多,故而以“门派”为规模的势力几乎是没有的。即便有也都是由人族建立、专供住在这边的人族修仙的场所,妖族即便入门、也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修行体系。

而承天妖域,妖兽精怪、万类有灵,即便是妖类内部,不同的种族、修行的难易与成就的上下限依然有别…是故,便导致了在妖域三洲,不同势力之间的聚居就以最基础、也最显着的“种族”作为了划分界限的方式。

定居西北一阳洲的妖族,多以喜寒、耐寒的中型、大型动物为主,在各个山林间修筑大小不同的堡寨以定居。小的势力仍保留着以“部落”为建制的习俗传统,较大些则已有了各种城池。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