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 大王今天犯病了吗 - 袖里藏猫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第48章

“二娘听说过《逍遥帖》吗?”高素之不抱期望地问。

交易商城里给的线索太少,推送到她的跟前,说明是她这个时代的,而且就在长安,至于姓甚名谁,在后世湮灭了。如果是个能名载史册的高官,留下的线索会更多。而现在这样子,大概率是在野的吧?当然也不排除后世战乱造成信息的断档。

王映霜已经习惯了高素之心思的跳跃,她摇头道:“没听过。”

“那二娘知道当世有谁擅长飞白吗?”高素之又问。《逍遥帖》是飞白体,写的是《庄子》里的《逍遥游》,故而被那个时代的人名为《逍遥帖》。高素之不想放弃《天工开物图说》,她能做的便是广撒网,请擅长飞白体的书法家来写写试试。

这个问题王映霜倒是能答,她觑着高素之报了几个名字,莞尔笑道:“大王要用心学书了?或者是替悲田坊宴请教书者?”

“都有吧。”高素之说得很含糊,暗暗记下那些名字。不过她的直觉告诉她,《逍遥帖》的主人不太可能出自那几位。

王映霜说:“大王不如张帖邀人。”

高素之一点头,正有此意。她现在在病中,正好不用亲自见人。而且随着国子监刻本的推行,士人们见到刻本的便捷,将她的名望往上推了一个层次,应招的可能性颇大。她道:“就让他们临《逍遥游》送入王府中。”

主意定下,高素之一点都没拖延,直接让府中的下人张罗。听到下人应声“喏”后,高素之心神微动,又叮嘱道:“善书的小娘子送来的帖子也要。”她真怕这些人脑子一根筋,就把眼光放在那些士人的身上。

找人就像是大海捞针,很不容易。接下来的几天,高素之把辣椒、土豆之事抛到脑后去,一门心思地盯着《逍遥帖》之事,《天工开物》作为一本稍后世科技总集,分门别类,有的东西超出这个时代却又能被这个时代兼容。有本带详细图谱的科普书籍,能减少许多弯路了。

系统难得大方一次,高素之哪能不把握机会?

齐王找寻书法老师,想要依附齐王府的人,就开始动脑子了。而高望之听说这事儿,觉得也是个趁机安插人手的好时机,也推荐了几个人送帖子到齐王府去。

尽管高素之叮嘱小娘子的书帖也要,可实际上自告奋勇来的人里,压根没有小娘子,这不就断掉大半找到作者的可能了吗?

高素之愁眉苦脸的,对着王映霜长吁短叹:“是不是给出的位置太高了,让许多人不敢来?不能说替我找书法老师,而是说替悲田坊找吗?”

“大王没找到符合心意的吗?”高素之看帖的时候,王映霜也陪着。依照她的眼光来看,有的作品已达到大家标准,教高素之绰绰有余。就是那些人的立场不好说。

“不满意。”高素之摇头,她将从003那要来的副本递给王映霜,问,“二娘子见过这字吗?”

要不是她努力跟系统讨价还价,系统还不肯花费能量将残篇副本给她呢。高素之回忆的时候,又抱怨一句系统的小气。

王映霜注视着《逍遥帖》片刻,摇摇头:“没有。”顿了顿,她问,“大王是从哪里得到这幅书帖的?想要找到它的主人吗?是当世人的手笔吗?”

她幼时学书也临了不少大家的字帖,可哪个都跟《逍遥帖》不像。庄子之文汪洋肆意,而这书帖,也是意兴澎湃,仿佛大鹏鼓翅直冲云霄。

“以前集市上看到的,最近又瞧见了,就想知道它出自谁的手笔。”高素之胡诌了一个理由,又唉唉道,“其实我也不知道人在不在,可万一呢?”

“大王怎么不把它拿出去重金悬赏?”王映霜慢条斯理地问,没等高素之回答,她又摇头了,“不妥当,有的人临帖能够以假乱真,万一只对重金感兴趣,可能会使得原主人沦落尘土中。”

高素之抿唇说:“现在送帖子的都是士子或者老学究。”

王映霜一看她的不满的神色就了悟了,她笑了一声说:“大王觉得它出自小娘子的手笔吗?”

高素之说:“不能放过这个可能。”比起那些男人,女性更容易在历史中失名,而且还有可能被男人冒名顶替了。

王映霜点头:“我明白了,这事情交给我。”她跟长安的娘子们应酬交际多,也能试着去寻找。不过高素之是以齐王府的名义找书法老师,她这儿要变一变,用悲田坊来当借口,顺便也物色悲田坊中教小孩的合适人选。有空闲、有善心的小娘子可不少。

高素之松了口气,灼灼地凝视着王映霜,感慨道:“要是没有二娘,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系统这个金手指本来是王映霜的,在她的身上可能气运多?碰到《逍遥帖》主人的概率就大了。

“大王言重了。”王映霜莞尔一笑,做这事儿其实也不用出多大的力,在闲聊的时候提上几句就是了。

恰好三日后高满府上有场宴会,邀请长安城中各式各样的贵女们。

高满对那些婚姻仕宦事没兴趣,请人过府呢,也是为了长兴园招揽生意,好到时候上点新品。游乐场里的玩具也就那样了,时间一长,一些小样工匠们都学去,已经在长安城中流行一阵。不管是高满还是高素之,都没霸道到独占的地步,任由这些玩具散向民间。

吃食上长安也有人想要模仿的,可试了几回后,他们蓦然发觉,缺少的不是名厨,而是原材料,什么土豆、辣椒都是千金难买的东西,一个个只得偃旗息鼓,不贪图这点生意。

可高满心中很明白,土豆被圣人要走了,如果真如齐王所言,那土豆将会被当作良种推向民间。而辣椒呢,也不可能为权贵垄断,所以她挣得的是“短钱”。

权贵家的,哪个消息不灵通?对司农寺在努力培养土豆事也有所耳闻,现在她们眼中土豆仍旧是“奇货可居”,但以后看着它价格落下,就会产生一种微妙的不适感,甚至可能埋怨上高满、齐王,认为被她们坑了钱。

高满的这次宴会出了请人尝些新味道,同时也要消解那些未来可能产生的怨愤。而途径嘛,自然是悲田坊。

在宴会一开始时,她便提了悲田坊的事情,说已将长兴园中挣来的钱投到悲田坊屋宇、学堂以及惠民药局的创建上,让长安鳏寡孤独的人有所依靠。而王映霜也趁着这时候,提出要请书法老师的事,请小娘子们推荐合适的人选。她没直说要小娘子们过去,因为有的人在家中教育下,守礼而矜持。

用钱买名声的事,很多豪富家愿意做。而不想出那份钱的呢,也会选择闭上嘴巴,不去嘀咕议论。

底下围绕着悲田坊的议论声渐起,高满和王映霜相视一笑。

就算日后这些人对她们过去对土豆的定价有怨言,也不能直接说出来了。

悲田坊之事只在内眷的口中议论,在一些“顶天立地”的男人眼中,他们只管在朝堂上建功立业,而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儿都由内眷来做,苦是内眷们吃的,名呢,是他们用来脸上贴金的。

朝臣们如此想,可事情却没有按照他们设想的那般发展。高素之打定主意坑诸王一把,所以依照之前的计划,叮嘱高神嘉问帝后要钱了。高神嘉有封号、食邑,可她年纪太小,住在深宫中根本没有就府,钱财都是别人管着,她做不了主。

崔皇后早就听说悲田坊的事情,借着高神嘉这个由头,也跟泰始帝提了提。而泰始帝呢,先前因为卖辣椒给群臣,兜里很丰厚。对悲田坊的营造也适合打造他贤明帝王的名声,于是手一挥,便从私库中拨下万钱。而皇后呢,也贴了不少。

帝后的举措就是一道风向标,宫里宫外都在揣摩他们的用意。人帝后带头做示范,这钱你出不出?朝臣们还在犹豫,后宫中的妃子们行动极快,已经筹备足数的钱财,号曰“脂粉钱”,到了这时候,诸王、朝臣哪里还能踌躇?送钱的送钱,送地的送地,至于他们的收获呢,一块刻着自己名字的功德碑。

如此大手笔,乐善尼寺的僧人们高兴,流离失所、生活麻木的幼童、老人们也高兴,歌颂泰始帝自然是免不了的,而赞美皇帝后,则是为了齐王祈福了。因为寺中那些流氓无赖是齐王赶走的,一开始呢,宅子是齐王修缮新建的,齐王还允诺他们,建立学堂、药局,现在就快做到了。那些人愿意捐钱,也是他们齐王殿下的努力。

捐钱也是一种竞争,为赢得泰始帝的青眼,高望之捐了不少的钱。

可他派遣了人去打听,名声跟他半点关系都没。歌颂圣人是理所当然的,赞美高素之又是凭什么?她出的钱与力,跟这回的捐赠比,可能什么都不是。

高望之对着幕僚抱怨一阵,寒声道:“她在博取嘉名。”

“悲田坊中的一群老幼能改变什么?”说话的是个二十上下的圆领袍青年,语调很是不以为然。

他名郑瑛,是郑国公郑文与咸阳长公主所出的嫡子,又是兰陵公主的驸马。虽然兰陵公主的母族是勋贵出身,可郑瑛切切实实站在高望之这边,致力于将那些最初武人出身的勋贵从宰相位置上挤掉。

“如今刻本之事,让士人对齐王颇为认可,大王得在这方面下苦工了。等到十月,贡举的士人也要来京,在这之前,不能让齐王的名头在长安独大。”魏王府的幕僚斟酌片刻,向着高望之道,“大王还是要多组织文学之士,要是能修出一部大书再好不过。”

说到修书,高望之也想发牢骚,他先前向泰始帝恳请,想在王府中辟文学府,这样就有理由让朝中的重臣以修书之名来文学府兼任,从而形成关联,哪知被高慕之的人给撅回去了,说他想要结党。

有人的地方就有党徒,可当这两个字拿到明面上,就很危险了。毕竟历朝历代都有因“结党”萌生的杀祸,高望之不想去触碰这条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