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蓬莱医馆 - 回到90年代做棋王 - 雁过寒潭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二十八章蓬莱医馆

第二十八章蓬莱医馆

这是一盘若干年后被人提及,依然会让人止不住津津乐道的棋局。虽然一开始,本来应该先手的何文宣将执红的权利让给了这个他未来最疼爱的小弟子,并且按照江湖规矩,让了向前进一个马。

到最后,两人并没有分出胜负,棋面以和局告终。

但是作为一个没有师门,没有背景,甚至都没有正儿八经下过几盘棋的纯粹棋坛新人,能够和何文宣这样的名宿老将下了足足三个小时,还下出了好几个妙着,不得不承认向前进天纵奇才。

当然,也有部分何文宣的铁杆棋迷表示何老爷子当时应该是爱才心切,所以故意放水。

对此何文宣表示绝无此事,他老何生来坦荡,绝对不在下棋的时候弄虚作假,哪怕面对的是将来自己的徒弟也是如此。

也有一些人则坚决认为,当天晚上之所以两边握手言和,是因为下到后来何文宣体力不济,脑子算不过来了。这要是换成十年前的何老爷子,说不定就赢了呢。

听了这话,何大师表示:你把说这个话的人找出来,让我和他下一场。我让他亲眼瞧瞧现在的我和十年前的我到底有什么区别。

区别就是我更强了!

听了这话,向帅笑得直打跌,心想不愧是我的师爷啊,这嘴炮的功夫比顺手炮使得还要好。

那天晚上,在几百个棋迷和记者的见证下,向前进端过向帅亲手送上的热茶,给何文宣鞠躬敬茶,正式拜入了何门门下。

————

“小帅,我还是觉得你才是真正的何门弟子。我是偷了你的机会。”

拥挤的公交车上,向前进再一次旧事重提,不安地说道。

“我感觉我自己就是个贼,偷了你原本应得的东西。”

“哎呦,你又来了……都说了不是不是嘛。”

眼看车子要进站了,向帅先行一步挤到门边。

今天是向前进拜完师之后的第一个周末,按照师门规定,他从今天开始除了去按时单位上班,以后吃住都要在何家了。

向帅今天是特意来送他的。

以前只听说过当爹的送儿子上学。到他这里可好了,当儿子的送老子入学,真够带劲的。

结果就听着向前进啰嗦了一整路,听到后来他都有些不耐烦了。

他爹还真是几十年如一日,什么都好,就是啰嗦。

难道老妈就是因为这个才和他离婚的么?

“但是……”

“没有但是!别再说了。我们到了。”

向帅跳下车子。

根据何老爷子给的地址,他住在位于南市区的蓬莱路附近,在一片老城厢里。

看到“南市区”三个字,起初向帅还有些茫然,因为这个区在2000年的时候就被划入到了黄浦区的范围内,从此不复存在。

那一年向帅才两岁,都没上幼儿园。

南市区可以说是上海最古老的区县之一了。

1842年,根据《南京条约》的约定,英国人以新开河为界,北边被划定为英租界,又叫做北市。而南边则为华人聚居的南市,这也是南市区名字的由来。

这里有明代遗留的城墙,有清代留下的石桥,还有豫园,城隍庙等知名景点,以及大名鼎鼎的十六铺码头。在这个古老的码头上,既留下了马永贞争霸上海滩的传说,又迎来送往了无数留学法国、日本、英国、德国的学生,是他们在之后彻底改变了中国。

总之,这是一个诞生了无数传奇的地方。

今天,它又将迎来一个新的传奇。

当向帅和拖着大包小包的向前进按图索骥来到何家棋馆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倒不是棋馆的招牌,而是一个大大的“药”字。

只见一顶红底白边的大旗高高地飘在黑色的屋檐上,那棋子上甚至还画上了一个大葫芦。

旗子插在一块黑底描金字的木匾旁,木匾上写着四个大字——蓬莱医馆。

至于棋馆的招牌……

两人上上下下观察了半天,终于在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角落里找到了一块塑料招牌。

那招牌因为天长日久风吹日晒,上头的字都褪色了,很是敷衍里立在一堆杂物里,不仔细找根本找不到。

“什么啊……好歹也是一代名门啊,就这么落魄么?”

向帅记忆里的何门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何家棋馆在二十年后,那可是直接开在了上海棋院的隔壁。

那是一间足足有三十几间房子的大屋子,据说原来是某个资本家的别墅,被他爸爸花重金买了下来,打造成了上海当时最好的象棋教室。想要来何门上课的孩子,那家长可是要排队摇号的。

眼前的这个又是什么鬼,向帅甚至找不到棋馆的入口在哪里。

“小帅,前进。这儿,这儿呢。”

就在两人茫然不知道究竟往哪里走的时候,一旁的医馆里传来熟悉的声音。

“屠爷爷!”

向帅探了半个脑袋进去,就见着柜台旁的小桌子上,屠景天正冲着他们挥手。

“爷爷,幸亏遇到您了。何爷爷的棋馆到底在哪儿呀,我们找半天都没找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