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风光大嫁
第一百三十章风光大嫁
在顾长亭的一手策划下,一对根本没有感情的男女即将走进婚礼的殿堂。婚礼的前三天,向红梅把老公孩子打发出去,姐弟俩坐在二楼的阳台上促膝长谈。
望着宛如连绵不断的棕红色的屋顶,听着不远处的海关大楼传来钟声,向红梅突然想起,上一次和弟弟这样坐在这里聊天,自己还是个没出嫁的姑娘。因为父亲的缘故,她不能留在上海,只得作为知青远赴祖国西南的边疆。
出发前,这对感情很好的姐弟就是这样地坐着,看着漫天的夕阳,脚边是整理好的行李包。
“阿姐,云南远么,你什么时候回来?下个月我生日你能回来看我么?”
彼时的向前进还只是个小学生,“云南”也好,“西双版纳”也好,在他心里也就是比隔壁苏州稍微远一点的地方。
他哪里晓得别说下个月的生日了,将来几年的生日、假日,他们都不得相见。直到进入了90年代,知青政策稍微宽松了些,向红梅才得以在春节回沪探亲。
只是那时候,她已经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了。
每次向红梅探亲结束回云南的前几天,向前进都会默默无语地为她整理好行李,什么水果罐头,炒麦粉,麦乳精,鸡蛋糕,恨不得把家里所有的好东西都塞进姐姐已经被装得满满当当的行李箱里。
如今,橘中里还是橘中里,海关大楼还是海关大楼,曾经瘦弱得宛如小鸡仔的弟弟已经长成了如此伟岸的男人,能够为她,为这个家遮风挡雨了。
“姐姐已经买好了火车票,我们全家明天就回云南去。”
向红梅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三张车票,“你不能为了我们做那样的事……这和,这和卖身有什么区别?”
颤唞的嘴唇在说出那两个字厚,向红梅忍不住痛哭出声,“不行,不可以。我宁愿不要上海的户口了,我们什么都不要,你不能结婚,不能这样牺牲自己。”
向帅蹲在向前进的身边,无言地看着他伸出手,温柔地抚上向红梅的波浪长发。
他头一回发现,向红梅的发根居然有好几簇银丝。平时她总是染发,他都以为是向红梅爱美喜欢追逐时髦的缘故,原来竟是为了遮掩白发么?
“别说傻话了。云南的房子都没了,你们能回哪里去。”
“你怎么知道的?”
向红梅寓小言抬起通红头,双眼通红。
“你和姐夫常去卖废品的那个回收站管理员老窦是我的棋友。他把一切都告诉我了。”
向红梅发出一声悲鸣,眼眶里打转了半天的泪珠儿终于滑落下来。
向红梅他们夫妻寻思不能总待在老婆娘家啃老,弄得向前进有家归不得。前段时间瞒着向前进母子,狠狠心把云南的房子卖了。打算东拼西凑再弄一点钱,在上海买个带门面商铺的房子。
龙缙的爸厨艺不错,他们打算自食其力,开个点心铺子。
谁曾想屋漏偏逢连夜雨,向红梅一个采购部的同事跟她说在厂里最近要从日本进口一批日用品,问她要不要自己也搞点出去卖。向红梅这段时间跑业务开阔了不少眼界,了解现在上海滩日货有多么紧俏。随便从日本进口来什么化妆品,办公用品,哪怕是支圆珠笔都有人抢着排队要。
她也是头脑发了昏,想着要一夜翻身,居然把所有的钱全部交给了那人,等着做发财致富的美梦。谁知道那人居然是个骗子,把公司里差不多上上下下的人都骗了,卷了他们的钱连夜跑路,现在都没被抓到。
这里头除了卖房款,还有部分她从客户那里收上来还没来得及交给公司的营业款。这下不得了,为了保住好不容易找来的工作,向红梅夫妻日夜不停地打工,什么活能来钱就干什么,就为了先把公司的钱还上。龙靖他爸爸更趁着夜色在马路上捡拾一些乐可汽水瓶拿到废品站去卖,想着能赚一点就是一点。
另外一边,龙靖因为没有户口是借读生。学费比别人贵一倍不说,还要付一大笔赞助费,加起来一年也有两万多,都是耽误不得的。
他们不敢告诉家里人,就怕给向前进丢脸,让姆妈操心。
自己的弟弟现在可不是普通人了,他是全国冠军,是橘中里的名人,他怎么可以有像他们这样没出息的姐姐和姐夫呢……
而现在为了他们,向前进居然要赔上自己的婚姻。她这个做姐姐的,不能为弟弟挣半点前程就算了,还拖累了他。要不是儿子还小,向红梅真想拿根绳子去上吊算了。
“阿姐,留下来吧。等我结婚之后就要搬到新房住了。姆妈不肯跟我一起过去,你和姐夫还要替我照顾姆妈呢。”
向前进柔声道。
“可是你不喜欢那个姑娘不是么?你俩都没好好谈过恋爱。你,你和她结婚,只是因为她爸爸可以……”
“阿姐!”
向前进打断了她的话语,“我喜欢她的。真的。娇娇是个好姑娘,她值得我喜欢。没谈过恋爱也没事,以前的人谁谈恋爱啊,还不是过一辈子。等将来我们有了孩子,自然会有感情的。”
“你真的不是因为龙靖的户口……”
“阿姐!”
向前进再一次打断了她。
微笑着拍了拍向红梅的肩膀,向前进缓缓地站了起来。
夕阳落在他的脸上,像是开出一朵橘色的花。
“阿姐,你要幸福。”
“那你的幸福呢?”
向红梅牵住他的衣角,泪水不断地落下。
“我都要结婚了,能不幸福么?”
“幸福……我有什么资格。”
从思绪中挣脱而出,向前进低头看着胸口别着的玫瑰胸花,苦涩地摇了摇头。
红色的五月,不但是属于劳动人民的节日,也是沪上的结婚摆酒高峰。
按照上海这边半婚礼的规矩,向前进一早就来到西郊公园附近的租车公司给婚车扎花。同来的人只有几个不熟的同事,伴郎则是何门的姓周的师兄。这位周师兄人品很好,酒量更好,因为还没结婚,所以经常被人拉去做伴郎,逐渐有了“八佰伴”的美誉。
“你这小子也真是的,之前都没见过你怎么花时间谈恋爱。居然一下子就结婚了,搞得我一点心里准备都没有。”
“又不是你结婚,你需要什么心理准备。”
几个年轻人嘻嘻哈哈地开起玩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