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各有手段 - 奉天靖难 - 好吧我错了名字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奉天靖难 >

第30章各有手段

洪武二十五年七月,按照帝陵标准的东陵草草修筑完毕,纵然朱标身前为洪武帝长子、大明之太子,但是在目前,其陵墓完全是不能与洪武帝的孝陵相比肩的。

当然,这座比肩指的是规模上,帝陵该有的建筑要素还是一样不缺的。

东陵修筑完毕之后,东宫之中停灵了整整七七四十九天的朱标遗体前往东陵下葬。

从东宫至城外紫金山上的东陵,一路上朱允炆扶棺而行,悲切的几乎不能自已。

这一幕虽未落在坐镇皇宫的洪武帝眼中,但是却在满朝文武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其实在之前,洪武帝赐予朱标谥号为懿文之后,礼部便有人上奏朱标的陵寝问题。

洪武十年动工修筑孝陵,洪武十四年,孝慈高皇后下葬孝陵,之后历年,孝陵的规模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古来帝王修筑陵寝往往都会在自己登基之初便进行,洪武帝的孝陵修筑至今已有十余年,孝陵大体成型之后,洪武帝便命工匠在孝陵之侧修筑陵寝,这陵寝与孝陵共用一条主神道。

孝陵的这一布局特征开创了第一代皇帝陵寝的神道为后世子孙所共用的制度,这是洪武帝的一大创新。

从中也可以看出洪武帝是一个家族观念非常强,亲情气息浓重的人。

懿文太子下葬后不久,朱允炆便在黄子澄等一干人等的授意之下,上书洪武帝,希望能够为其父守灵三年。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这封奏章本就是朱允炆孝心所至的表现,但是在更多的朝堂大佬看来,朱允炆此举无疑是掀开了争夺皇储之位的大幕。

果不其然,在朱允炆上奏之后,朱允熥以太子嫡子的身份同样上书洪武帝请求为懿文太子守孝三年。

本来这两封奏章在大臣们眼中看来,最多是两位皇孙之间暗地之中的竞争,但是让所有人膛目结舌的是朱允熥在奏章之中明目张胆的提到了“嫡子”一词!

朱允炆再如何纯孝,再如何被洪武帝看重,从礼法而言,他也就一个庶长子的身份。

哪怕是在朱允熥母常氏逝世之后,朱允炆之母吕氏被立为继妃,但是在牵扯到嫡庶之分的话,朱允炆依然不占优势。

毕竟常氏乃是懿文太子的元妃,同时更是常遇春之女,整个大明又有谁敢否认常氏的正统地位!

在朱允熥上奏之后,洪武帝一时之间也陷入了两难之中。

而就在此时,更大的风波到来了,以傅友德为首的五军都督府所有在京将帅纷纷上书洪武帝。

“储位空悬非江山社稷之幸!纵懿文太子不幸而去,但当尽早立储以安天下亿兆黎民之心!”

洪武帝统治早期一改蒙元的大都督府军制,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而五军都督府的职权则是分领在京除亲军指挥使司外的各卫所和在外各都司卫所。凡武职世官﹑流官﹑土官之袭替﹑优养﹑优给等项﹐所属皆上报于府﹐府再转送兵部请选。选定后﹐经府下达都司卫所。

以朱权的大宁都司为例,大宁都司虽上有北平行都司,但是并非北平行都司全权管辖,而真正能够直接全权管辖到大宁都司的便是五军都督府之中的后军都督府。

同时非勋贵不得入五军都督府,可以说明朝的勋贵之中有一大半都在五军都督府供职,五军都督府的将领们这一上书瞬间开启了金陵的朝争。

之后,黄子澄前往六部之中到处拉人,黄子澄并非毫无跟脚之人。其伴读东宫期间拜与宋濂座下,同时与齐德等一大批当今朝堂之上的骨干官员为同年。

虽说宋濂因其孙涉及胡惟庸案而倒了大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宋濂乃是明初最为重要的文官之一,深得洪武帝看重。

而古代官员之中,关系最重的莫过于同乡及同年。

黄子澄乃江西分宜人,而江西又是明朝科考大省,朝中与黄子澄同乡官僚数不胜数。

在黄子澄的奔走之下,很快便有钦天监密奏洪武帝,称近日白虎星依北斗诸星之力逼近引发紫微星动,为紫微星安危,当设法引白虎星所依之北斗诸星北上归位!

不得不说,在中国历史上钦天监是一个非常神秘的机构,等于是古代的国家天文台,承担观察天象、颁布历法的重任。

钦天监正,相当于国家天文台台长。由于历法关系农时,加上古人相信天象改变和人事变更直接对应,钦天监正的地位十分重要。

钦天监的这一上奏,顿时引得洪武帝心中一跳。

很早以前,便有人说过朱允熥乃是天煞孤星之白虎,虽说常氏之死乃是死于难产,但是在敬天地鬼神的古人看来,常氏之死很大原因便是系与朱允熥一身。

而后更是有朱允熥大哥朱雄英、姥姥蓝氏、奶奶孝慈高皇后、父亲懿文太子乃至一贯对朱允熥礼敬有加的沐英。

这一系列的死亡无法不令洪武帝相信冥冥之中只有定数。

星象之中南斗主生、北斗主死,因此北斗诸星一向也被认为是将帅的代表。

这样一来的话,钦天监的这份密奏虽然明面上仅仅是对星象运势的一种报告,但是从内中含义来说,何尝不是对朝堂之上形势的一种隐喻。

钦天监的密奏如同一根刺一般插进了洪武帝的心中。

而就在这时,来自各地诸王的奏章也都陆续进了京。

其中宁王、辽王、庆王、谷王、代王几位亲王的奏章之中纷纷提到了太子之逝乃大明之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安居当下地位并不敢作何奢求,另外太子为储多年,身负天下所期,今虽夢,但天下所望依然在太子一脉。

望洪武帝能够以天下为重,长幼有序方是天下久安之道。

虽然这些奏章之中并没有提到朱允炆的名字,但是从奏章之中明显可以看出,这几位王爷所谓的长幼有序不都是暗指的朱允炆吗!

宁王等人的上奏无疑是给朱允炆一党打了一针强心剂。

洪武二十五年,七月一日大朝。

“陛下旨意,诸卿家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陛下,臣有事上奏!臣请立允熥殿下为皇太孙,允熥殿下乃懿文太子之嫡子,其身负天下所望,所作所为坦荡、率直,当为表率!”

承天殿之中,就在一名老太监刚刚说完之后,右侧武将一列之中站出来一人慷慨激昂道。

此人正是江夏侯周德兴。

“江夏侯所言大谬!论嫡长当以允炆殿下为最!允熥殿下虽为常妃所生,但是常妃早逝,之后太子继妃乃吕氏,正是允炆殿下之母,自古以来嫡庶有别、长幼有序,今允炆殿下为懿文太子之嫡长子,如若立嗣,当立允炆殿下!”

周德兴刚刚说完,右侧文官序列后段便站出一人大声说道,此人正是东宫侍读、兵部主事齐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