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宁王府 - 奉天靖难 - 好吧我错了名字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奉天靖难 >

第20章宁王府

在接见了大宁都司下属各卫的千户以上军官之后,朱权也对大宁都司的各卫部署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大宁都司的辖区南至北平,北至蒙古高原西拉木伦河一线,东至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西至开平(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虽说在大宁都司东边还有一个辽东都司,但是与大宁都司相比,不管是在军队规模还是军士们的战斗经验上,辽东都司都远远不如大宁都司。

因此,实际上可以说大宁都司是大明东北疆域的第一门户!

在营州,有营州前后两屯卫,而在开平则部署了开平卫,在开平卫侧后则是兴州五屯卫。至于北部除了朵颜三卫之外,还有新城卫、富峪卫、会州卫、木榆卫,之所以在北部部署四个卫所,除了协助朵颜三卫防守北部防线之外,何尝不是也起到了对朵颜三卫的监视作用。

剩下的全宁卫则部署在了大宁以北不到两百里的地方,这也是为何龚合会首相为朱权介绍全宁卫上下的原因。再加上现在的大宁五卫,实际上现在的大宁都司称得上是固若金汤。

因为大宁都司所辖地域大多地广人稀,再加上其主要是为了应付蒙古游牧民族的袭扰,因此在大宁都司各卫所之中,骑兵的比例是相当之高的。

另外每个卫所之中,尽管在编军士并不满员,但是却是有着各种原因,实际上大宁都司加上大宁五卫的话,朱权统辖之下的兵马已经超过了八万人!

而如果加上各位卫所之中的余兵(也就是军户家中每代除长子之外的男丁)的话,那么紧急情况之下,包括大宁都司在内,朱权麾下的兵马赫然可以再多上两万人。

看着眼前一张张或英武或粗狂的脸,朱权的脸上流露着笑意,但是他的内心想法却是谁都不能知晓。

这些人不光是他朱权在北方立足的关键,同时也是大明能否守住北方边境的关键。

自古以来,恩威并施方是统御麾下的不二法则,而眼下朱权仆一上任,这威自然是不好先立,不过却可以先施之以恩。

“各位皆乃国之干城,一些大道理自然是不用多说,虽说本王是长在尽量繁华之地,但是这塞北本王却也是不陌生。

洪武二十三年的北伐,本王也是亲身参与了的。

千年以降,吾等脚下的大宁便是我汉族北部的重镇,大宁在手则汉族兴,而若失去大宁,则汉人势衰。

国朝国运皆在吾等脚下!”

“宁王殿下说的是!”

“既然父皇命孤节制大宁都司,那么往后,诸位皆是孤的同僚了,相处之时不用太过拘束。近来正是难得的好天气,孤准备在六月上旬到全宁卫地界围猎,到时,还望诸位都能前来!”

朱权笑着说完之后,诸卫指挥使无不大声应下。

朱权邀请他们到全宁卫围猎,何尝不是他们的一次机会,要知道朱权乃藩王之尊,同时又手握大宁都司大权,可以说在这大宁都司的地面上,朱权便是除了洪武帝之外最有权威的人。

“对了,此次围猎,孤还派人前往邀请了朵颜三卫的各部落,希望诸位回返驻地之后好好准备一番,切不能让朵颜三卫看了我大宁都司的笑话!”

“诺!”

听到朱权还邀请了朵颜三卫的各个蒙古部落,诸卫指挥使的脸上不由的一紧。

虽说朵颜三卫名义上其实也是属于大宁都司,但是实际上为了感化这些内附的蒙古部落,洪武帝并没有将朵颜三卫强制纳入到大宁都司的统治体系之中。

这也就造成了,虽然朵颜三卫名义上是大明军队,但是实际上却是一种半独立的状态。

在朵颜三卫没有内附之前,大宁都司的各卫可是没少和这些组成朵颜三卫的蒙古部落结下血仇。

而要说大宁都司之中和朵颜三卫结仇最深的无疑是新城卫。

新城卫的属地是最为接近朵颜三卫之中的泰宁卫的,在朵颜三卫内附之后,尽管年年向明廷进贡,但是每年秋冬泰宁卫中依然会有小规模的部落到新城卫地界劫掠,因为规模很小再加上大宁都司和阿札施里的刻意控制,因此倒也没有上达天听。

但是新城卫之中可是有不少和朵颜三卫结下仇来的军户。

果然,朱权刚刚说完之后,新城卫指挥佥事魏大林便站出来说道:

“属下新城卫指挥佥事魏大林,禀报宁王殿下,朵颜三卫皆乃鞑虏豺狼也,邀请朵颜三卫前来围猎,岂不是让这些鞑虏有机会对我大宁都司的各卫进行了解,实乃不妥!”

魏大林的脸上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而在他说完之后,尽管没有人站出来响应他,但是因此而来的窃窃私语声却是不少。

看到魏大林站了出来,朱权的眼睛微微眯了一眯,而后只听朱权笑着说道:

“魏佥事过虑了,孤让朵颜三卫参与此次围猎正是为了让朵颜三卫这些化外之民,见识我大明天朝上国之赫赫兵威!若朵颜三卫日后敢有异动,孤定让其知晓身死族灭一词之意!”

朱权的掷地有声,而在他话音落地之后,大堂之中一时之间倒也是静若针可闻。

“好了,孤也有些疲乏了,今日便到此为止吧,孤刚至大宁,都司之事暂由龚佥事处理,至于围猎一事,各卫等孤旨意!”

说着,朱权便挥了挥手让大堂内的各卫指挥们退下了。

“属下等告退!”

等到大堂之中只剩下龚合和几个大宁都司的官员之后,朱权对着龚合说道:

“龚佥事,这段时间还需劳烦你了,孤先去看看王府,佥事之功,孤会向金陵具表的!”

“谢殿下!”

朱权说完之后,龚合立即拜谢。

龚合出身不凡,乃是山东汉人豪强世家,前元至正二十七年,当时还是吴王的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率领二十五大军北伐,时年二十九岁的龚合在山东归顺了北伐军,之后更是在北伐途中立下战功。

而今,龚合已经是五十五岁的知天命之人了。

虽说眼下龚合是大宁都司的都指挥佥事,同时还爵封世袭正千总,但是对于龚合来说,这里并不是他的归宿。

生死存亡,龚合见得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而对于已经过了天命之年的龚合来说,他最想要的并不是自己还能够在大宁都司之中晋升到何种地步,他要的是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发展的温床。

虽说在大宁都司,龚合能够手握重权,换做去了五军都督府可能只做一个闲人,但是对于龚合来说,作为一个家族的延续者,他很出色的避免了王朝的更替影响到自己家族的延续。

但是作为一个家族的开创者,那么他龚合势必要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好的条件。

这样一来的话,光凭在边军之中苦哈哈挣取战功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如果有了朱权的举荐能够让龚合进入五军都督府的话,那么在龚合看来,自己的子孙也能有更好的发展。

毕竟一旦从大宁都司晋升到五军都督府之中,龚合的世爵起码要上升一级,而世袭指挥佥事无疑可以确保龚合的后辈们享受到更加优厚的待遇。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