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上元佳节 - 奉天靖难 - 好吧我错了名字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奉天靖难 >

第144章上元佳节

若兰的话一说完,朱权一拍额头,然有些难为情的说道:

“瞧瞧,是孤疏忽了,不过若兰,你放心,今年孤肯定会销了你的籍,今晚,你就放心的跟孤走便是!”

朱权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看到朱权这幅神情,若兰的心中却是流动着一股暖流。

若兰不到十岁便跟着母亲流亡大宁,而到了大宁之后不久便被迫投身到了花容阁,为的便是能够活下去。

这些年,在花容阁之中,若兰虽说也见过了不少俊俏**的男子,而且凭着容貌,若兰也是被奉为了花容阁的几个魁首之一。

但是若兰清楚,这些男子大多都是为了自己的身子。

那日遇到朱权,对于若兰来说是一次意外,一次生命之中或许只有那么一次的意外,但是偏偏正是这一次意外改变了若兰的人生。

本来若兰在多次求不得门路的时候,甚至都快要绝望放弃了,在若兰心中甚至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无非就是王氏一族被李成桂彻底铲除,但是谁料结识了朱权改变了她和王氏一族的命运。

那日,朱权在花容阁遇到刺客之后,虽说朱权并没有大肆生长,不过在朱权返回王府之后还是立即下令护卫亲军出动,与大宁城内彻查不法之辈。

朱权此举却也帮了若兰大忙,原来李成桂派到大宁的刺客远远不止那一人,只不过那一人的任务目标乃是若兰。

作为大宁的藩王,朱权在这座城市和整个行省拥有最高的权利,当然朱权必须保证自己并没有滥用这种权利,否则这种权利他也就只能动用一次,之后就被剥夺。

揪出了这些刺客之后,朱权全部都交给了若兰处置。

这在若兰看来,无疑就是朱权坦荡胸襟的展现。

一个女人能够遇到对她好的男人,那么就应该珍惜。

“奴婢遵命!”

若兰竭力的保持神色的平静对着朱权轻声说道。

看到若兰答应了下来,朱权的脸上又是一笑。

.....................................................

上元节对于那些京城高官来说似乎再也没有了喜庆的气氛,看着街上那些不知所谓欢天喜地的商贾与百姓,不少勋贵大臣们的眼中露出了羡慕的神情。

尽管洪武帝下令封锁了东宫的消息,但是京城内的高层一个个都是人精一般的人物。

太医院上下一个个忙忙碌碌,甚至连家都没回。而洪武帝往日都会将朱允炆待在身边处理政事,但是今日却没有。一些勋贵大臣们求见皇太孙,往日皇太孙早就接见了,但是昨日与今日却被各种借口打发了。

种种消息都露出了东宫似乎出现了什么情况。

尽管大臣们并不清楚到底出现了什么情况,但是对于这些混迹朝堂多年的人精来说,他们不得不做出最好和最坏的打算。

京城、天子脚下、首善之都,一系列的词语似乎都代表着笼罩在京城之上的那夺目的光环,但是对于勋贵大臣们而来,京城却也是天下最危险的地方。

不少勋贵们借着上元节休沐,三三两两的聚在了起来,左右无人之时不免说到朝政。

更为甚者,不少人信誓坦坦的说,东宫的皇太孙却是生了重病,日后说不得国朝还要再立储君!

这些勋贵们自以为保密,但是殊不知锦衣卫无孔不入。

不过半天的时间,这些勋贵们私下相聚乃至是谈了些什么,大多都出现在了洪武帝的案头。

对于这些满嘴乱说的勋贵大臣,洪武帝的心中厌恶至极,甚至恨不得杀之,但是洪武帝也清楚,眼下时局不对,此时大动干戈只会让所有人清楚,恐怕那些被杀之人所说的话是真事。

朱允炆清醒之后,当即便有宫人将这一消息传给了洪武帝。

不过洪武帝除了传了一份旨意之外,却也没有再去东宫。

眼下洪武帝还有一件更为紧要的事情。

陆望败亡之后,彻查陆望朋党的事情在年前便发往了各个都司,而各个都司提交上来的名单让洪武帝此时并不乐观。

尽管洪武帝曾经暗示冯胜,他可以对陆望之事不再大搞牵连,但是这但是仅仅是为了稳住冯胜,而如今既然冯胜依旧站在蓝玉那一边,那么洪武帝便断然没有心慈手软的道理。

按照各个都司上交上来的名单,少则数人,多着十数人,算上一算,各个都司总共居然传来了足有近五十人的名单。

这些人之中不乏一位指挥使一级的高级军官,这种情况让洪武帝的神情很是凝重。

洪武帝知道,出现在各个都司名单上的人,除了真的是与陆望相交甚迷的人之外,便是各个都司之中各方势力博弈,趁机排除异己的牺牲品。

而且,即便是这些人真的是陆望的朋党,那么也绝对是一小部分。

陆望是冯胜的人,而冯胜在各个都司特别是北方各个都司之中也是有着不少人手的,这近五十个人完全可以看成是被推出来平息洪武帝怒火的,在洪武帝看来,这背后绝对还有人!

就好比蓝玉,若说蓝玉一党仅仅只有数十个人,洪武帝是断然不会相信的,要知道在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名册之中,单单是蓝玉的义子便有超过千人!

洪武帝的左手不停的敲击的案桌。

此时的洪武帝也是在盘算着,到底要不要继续将事态扩大。

洪武帝之所以要惩治无疑是为了朱允炆的上位扫清阻碍,但是如今朱允炆的身体出现了一些变故,虽说仅仅是小变,但是情况并不稳定。

洪武帝虽说亲自将朱允炆扶上了皇太孙的位置,但是在他心中除了是对这位孙子的疼爱之外,更多的也是为了朱明皇朝的千秋百代!

而一旦朱允炆出现了变故,那么纵然洪武帝曾经对朱允熥有多不满,那么他也只能立朱允熥了。

国立储君向来有几个原则,1、嫡长子继承。2、有嫡立嫡,无嫡立长。3、在皇帝死后无皇子的情况下,采取“兄终弟及”的原则。4、非常时期采取“国赖长君”的原则。

而嫡长子继承制自然是无可动摇的第一位,特别是在嫡长子神职正常的情况下。

这是洪武帝曾经明颁天下的诏书之中特意提及的,而如今朱允炆若是真的出现了变故,比如半身不遂或者长期昏迷的话,那么即便洪武帝曾经再怎么厌恶朱允熥也只能将朱允熥好言安抚,而后若是朱允炆不行的话,便只能立朱允熥为储了。

当然,洪武帝也可以从其他藩王之中选择储君,但是天下藩王如此之多,选谁都会引起其他藩王的不满。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