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商路 - 奉天靖难 - 好吧我错了名字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奉天靖难 >

第131章商路

这一次李芳远可是出了大血了,李成桂刚刚登上王位不久,朝鲜国内并不是没有反对之声,纵然李家家大业大,但是镇压那些叛乱也是需要大少银子的,再加上各地恢复生产,以及李成桂要对麾下勋臣们进行犒赏,实际上如今朝鲜国内也缺银子。

但是这话,李芳远敢对朱棣说嘛。

得到两万两银子的朱棣显得很是开心,甚至对李芳远的态度也透露出了出乎寻常的亲热,而对此,李芳远只能是在心中苦笑。

当然,李芳远的银子也不是白给的。

朱棣向李芳远许诺,今年朱棣依旧会竭尽全力的帮助李成桂的朝鲜王位正名,同时朱棣还同意扩大从北平行都司到朝鲜的海路贸易。

正是有了这些保证,李芳远的心中这才平息不少。

等到李芳远走后,殿中侧旁走出一人来,此人正是道衍。

“呵呵,殿下端的是高明,乖乖的便让那李芳远从口袋里掏出了两万两银子!”

“嘿嘿,大师,话可不能这么说,李芳远这银子掏的是你情我愿,再者说孤不是也答应了他一些条件吗!”

说着,朱棣与道衍两人相视一笑。

实际上相较朱权的宁王府,朱棣的燕王府更为富足,但朱棣所图甚大,因此典库内便也有些不足了。

李芳远的这两万两银子,朱棣并不准备直接收到王府典库之中,而是准备拿出这两万两银子犒赏军队。

朱棣对于麾下的军队,向来都是极为优待的,特别是燕山三护卫,每年都能从朱棣的燕王府得到大量的赏赐,单单是往年,朱棣花在燕山三护卫身边便不止两万两银子。

更何况今年,收编了陆望等人的军队之后,朱棣的势力进一步扩大,他也需要大量的银子来收买人心。

.....................................

宁王府中,朱权命人将大宁都司以及周边的地图摆在了存心殿中。

之所以要这些地图,原因便是朱权要看看大宁都司周边有没有什么财路。

大宁都司位于国朝最北部,其西是蒙古平原,东是辽东半岛,而再往北便是朵颜三卫。

因此实际上,处在朱权这个角度来说,若是想要不犯洪武帝的忌讳的话,实际上他能够做的生意是非常有限的。

无非就是将草原上的毛皮之类以及大兴安岭地区的丰富物产运到南方。

除夕那日,宁王府大宴,一些商人也被朱权安排到了王府的后院之中,在宴席散场之后,朱权当时便召见了这些商人。

见到这些商贾之后,朱权的心中是有些失望了。

这些商贾一见朱权不是送上礼物就是提出要分给朱权干股,让朱权只觉得有些小家子气,而当朱权提出要与这些商贾一同做些生意的时候,这些商贾一个个却是被吓得胆战心惊。

似乎这些商贾都以为朱权看上了他们的家业,与他们合作生意是要谋夺他们的家业。

而看出了这些商贾小心思之后,朱权心中自然是大为摇头。

当然也不是没有精明的人迎合了朱权的话,但是这些人的生意无一不是在某种程度上有些不干净,这让朱权怎能答应。

而且,当朱权向这些商贾询问商路的时候,这些商贾一个个都三缄其口,不过在朱权的逼视上,一个个还是说了出来,无非就是走北平一线,而后通过北平将商品转运天下。

但是偏偏,朱权最忌讳的便是走北平一线。

实际上从朱棣在撤军之前阴了大宁都司一道之后,朱权回返大宁都司之后便立即让小安子去查朱棣在大宁都司是否有什么商铺产业,果不其然,这一查也查出了一些,而对于这些查出来的产业,朱权自然是没有心慈手软的道理,全部让大宁布政使司给查封了。

朱权相信朱棣心中肯定已经是记了自己一道。

大宁四面无海,想要走水路显然是不大可能的了,想到这里,朱权也是愁白了脸。

而就在这个时候,陪着朱权看了好一会地图的沈辉突然开口说道:

“殿下,莫不是为商贸一事而愁?”

听到沈辉的话,朱权突然心中一动。

这沈辉自然是沈万三的后人,而当年沈万三的生意遍布大江南北,若是沈辉层次足够的话,那么肯定会知道一些东西。

想到这里,朱权当即对着沈辉说道:

“沈先生,如今王府典库不足,孤想着是不是用些方法改善一下王府的财政情况!”

虽说财政情况,这四个大字沈辉乃是第一次听说,不过显而易见,单单从字面上看,便知道朱权说的是什么。

朱权的话说完,沈辉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殿下,若是您想要弄些产业的话,草民倒是有一条路子!”

“哦?沈先生请说”

朱权的态度很是和蔼,听到朱权的话,沈辉朗朗说道:

“要说这大宁别的不说,但矿多、物多,虽说眼下不少矿都被国朝收了去,但也有不少矿依旧闲在哪里,其中不乏铁、铜、金等,而物多则更不用所说,大宁地方的动物毛皮都是上好的。

殿下所顾忌者无非就是国朝对于殿下采矿的态度以及运往南方的通道,这一点在下倒是可以为殿下牵线搭桥!”

说着,沈辉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神情。

“南下,殿下所顾忌者无非燕王,但是南下之路并非只北平一路,从代地入山西,而后经山西运往天下,虽说看起来路程远了一些,但是与北平相比,从山西不管是向东还是向西,路程差的并非很多。

恰巧的是,草民认识几个晋商!”

眼下的晋商还没有发展到后来庞大的商业集团,但是目前来说,在中原大地上,山西的商人集团已经开始崛起。

在中国历史上,最先发达起来的商人势力主要是两淮以及苏浙,毕竟这些地方都是富庶之地,有着天然的便利条件。

但是从洪武帝开始,两淮以及苏浙的商人集团都开始衰落了,这其中沈万三便是代表人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