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永垂不朽之碑 - 奉天靖难 - 好吧我错了名字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奉天靖难 >

第88章永垂不朽之碑

对于洪武帝的手段,朱棣心中当然清楚。

在朱棣看来,在他周边能够对他造成威胁的唯有朱权和他的大宁都司!

辽东都司,虽说也是一镇都司,卫所不在少数,但是其中大部分卫所都不满额,其兵不过三万余人,同时其主要防御方向乃是朝鲜,要知道从元朝被大明逐出关外之后,朝鲜便成为了大明的藩属,年年进贡恭顺的不得了,这种情况之下,辽东都司的那些兵将几乎都近十年未曾打过大战了。

这种军队也是能和朱棣麾下精锐相提并论的吗?

而除了辽东都司之外,北平行都司周边便是大宁都司与山西行都司。

镇守太原的藩王乃是晋王朱棡,而这位晋王在前年因为被举报怀有异谋导致洪武帝雷霆大怒,幸得前太子朱标多加求情方免于责难。

晋王战功彪炳,若不是此事,那么无疑将会是朱棣大敌,但是纵然朱棡因朱标之求情免于责难,但是也因此,其兵权被夺。

而目前山西行都司之中乃是由冯胜坐镇,而冯胜算得上是蓝玉一党。

目前京城的风向,朱棣早已得知,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而在皇太子册立之前蓝玉一党将帅便被一张圣旨赶到了山西与陕西。

可以说,纵然目前山西行都司由冯胜掌握着,但是以朱棣想来,其位已经不稳。

朱棣在山西行都司之中同样有着自己人,纵然不能掌握山西的大权,但是冯胜若去,给山西填些乱在朱棣想来全然不是问题。

这样一来的话,遍数北平周边,能够让朱棣有一种如鲠在喉的压力的唯有大宁都司!

大宁都司之军戍边近十年,大小战事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也让大宁都司之兵看成精锐。

而朱权既为大宁藩王,同时又有节制大宁都司之权,可以说在大宁恐怕即便是大宁布政使也只能俯首帖耳,如此一来,在大宁,朱权能够统和所有势力。

这恰恰是朱棣最不愿看到的。

而令张玉把握时机入驻大宁正是朱棣心中对朱权防备的另一种表现。

只要燕山两护卫能够进入大宁,那么显然便代表着朱棣的一只手伸进了大宁,而朱棣眼下被洪武帝任命为此次北伐主帅,便意味着起码打败北元之前,朱棣对大宁都司之兵拥有无可争议的指挥权。

到时候大宁城在手,再取得大宁都司指挥之权,在朱棣想来,用不了多少时间便能够将朱权架空!

正可谓是釜底抽薪之计!

但是当张玉赶到大宁城外派人向大宁方面要求进入大宁的时候,却遭到了大宁都司与大宁布政使司的拒绝。

站在大宁都司来说,不允许燕山两护卫进入大宁自然是有理由的。

大宁都司眼下主力尽出,留守大宁城内的只有营州后屯卫。纵然兵力薄弱,但好歹也是大宁都司自己人,而燕山两护卫在大宁上下看来却是完完全全的外来人。

这个时代的明军虽然军纪还没有到明末的那种混乱无序,但是对于客军,无论在任何地方,当地的衙门总归都是有一种本能的惧怕。

毕竟这些客军一旦在大宁城内犯事,他们的处置之权并不在大宁方面,这样一来的话,实际上往往客军的军纪是最为不堪的。

再加上燕山两护卫乃是朱棣的亲卫,这本能的便让大宁上下有些抗拒。

朱棣虽说在北平一向都是以仁德示人,同时在北平城内也是赞誉颇多,但那毕竟是在北平。

正如兔子不吃窝边草一般道理,北平是朱棣的老窝,朱棣自然要多加维护。

但是对于其他地方,朱棣可就没有那么客气了。

前些年,朱棣北伐,纵然击败了元军,但是沿途的各地衙门却也是不堪其扰,甚至朱棣为了能够发挥燕军的最大战斗力,刻意的放纵燕军横行,导致北平以北的各地衙门听到燕军之名便有些不寒而栗。

“丘福,明日大宁那有一批粮草过来,你带人过去接收一下,记住,接收的时候别忘了给那些大宁人留一个深刻的印象,另外发请柬到大宁,就说我在这大营之中宴请各位达人!”

张玉对着丘福吩咐了一声,丘福点了点头应了下来。

张玉以及帐中诸将没有注意到的是,在他们议论的时候,在营帐之中却是有一人一直冷眼旁观着。

燕王朱棣就藩北平,但是并不意味着其在北平一家独大,北平城内还有布政使司与都指挥使司,而现任北平都指挥使正是陈亨。

陈亨,寿州人。元末扬州万户。从太祖于濠,为铁甲长,擢千户。从大将军北征,守东昌。敌数万奄至,亨固守,出奇兵诱败之。复从徇未下诸城。洪武二年守大同。积功至燕山左卫指挥佥事。数从出塞,迁北平都指挥使。

而燕山左卫帐中之人正是陈亨在燕山军中埋下的钉子。

虽说朱棣在战时拥有对北平行都司军队的指挥之权,但是平时燕山行都司之中名义上还是陈亨做主,而在洪武帝的暗中授意之下,陈亨自然是对朱棣诸多提防。

.......................................

大火燃烧了整整一夜,除了元军营地之外,包括营地外十数里尽被大火燃为赤地。

趁着火光汹汹,也速迭儿率领的元军立即接着火势开始向北行军,而对此,朱权并没有察觉。

直到第二天一早,大火逐渐熄灭,明军斥候方才回报元军已不见踪影。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朱权当即便是一惊,随后便名广派斥候寻找元军踪迹,下达了这条军令之后,朱权便率军中诸将前往已成废墟的明军城寨。

因为元军撤的冲忙,因此明军城寨之中到处都是没有掩埋的两军将士尸体,厮杀痕迹遍布城寨。

朱权便在这断壁残垣之中走着,他的靴子上沾满了血迹,一夜的时间居然没有让这些血迹被草原完全吸收,可见其惨烈程度。

“快,到处看看,找找有没有幸存之人!”

站在朱权身边,顾盼连忙指挥着左右将士在废墟之中到处翻动着。

朱权茫然四顾,到处都是尸体,犹自能够看出,这些尸体死前的姿势。

朱权在一具明军尸体面前停下了脚步,这具尸体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他的手上紧紧的握着一个旗杆,旗杆的尽头正是一杆大旗,大旗之上犹自能够看出大宁前卫四个大字!

朱权的手抚上了这句尸体的眼睛,然后朱权伸出手想要拿起这杆大旗,但是一下子,朱权居然没有能够将旗杆拿起来。

这具尸体的手依旧牢牢的紧握着旗杆,似乎要与这旗杆融为一体。

朱权叹息了一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