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可怜无定河边骨
“你说明军的援兵出现了?”
额合格瞪大了双眼向着身边的斥候的说道。
这名斥候使劲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敌军援军兵力在一万人以上,同时敌军之中有辽字王旗,应该是一位王爷亲自率领的大军。
听到明军的兵力在一万以上,额合格的心有些沉了下去,但是随即,当得知明军援军之中居然有一位王爷,额合格的脸上顿时露出了一丝兴奋的神情。
“再探,务必给我查明敌军的兵力已经军中是否真的有明国的重要人物!”
斥候离开大帐之后,额合格的大脑急速的开始运转了起来。
眼下额合格手上,拥有的机动兵力有五千人。
这五千人是能够随时投入战场,而若额合格采用一些手段,能够迷惑一下大宁中卫的话,那么他还能再抽调出一些军队。
此前额合格与苏格勒阿商议过,苏格勒阿率领一千骑兵前往明军后方进行袭扰,而额合格将率领一万元军在这撒叉河南边的平原之上与明军周旋。
这个计划本来没有问题,但是在额合格想来,若是此次来援明军之中真的有一位明国王爷的话,那么此前的计划从某种程度上必须进行改变。
此时的额合格甚至想到了,若是斥候汇报的是真的话,那么自己率领少部分骑兵奇袭明军是否有可操作性。
越想,额合格心中越觉得自己心中的想法有着很大的操作性。
首先,额合格若是只率领少部分精锐骑兵出动的话,实力犹存的元军不仅可以让大宁中卫不敢轻举妄动,同时在这辽阔的草原之上,两千人的行踪显然还是能够掩藏的住的。
要知道,当初额合格在度过了撒叉河之后,便将自己麾下的军队四处派出去攻击撒叉河南岸的各个游牧部落,而经过小半个月的部落,撒叉河南岸的部落不是已经迁徙便是被元军攻破。
在这样的情况下,缺少了土著的游牧部落,元军暴露的风险要大大的降低。
就在额合格心中不停进行盘算的时候,又一名斥候走进了大帐之中。
“万夫长大人,我们抓到了舌头,根据舌头的话以及我们的验证,这支明军的兵力有三个卫,也就是一万到一万五千人,而领头的正是明国的辽王!
不过,这个骨头并不好啃,据说这些军队都是明国的精锐!”
斥候说完之后,额合格便挥了挥手让他退下了。
明军的兵力多寡,额合格倒不是很在乎,毕竟他的任务仅仅是最大限度的拖住明军的脚步,而不是与明军面对面的强攻,以求歼灭明军多少力量。
此时的额合格显然还不知道撒叉河北岸发生的巨大变故,当然,就算额合格知道了,眼下的他也没有那个能力去改变什么。
如同大明将北元视为大敌,对北元内部的情报渗透从来没有减少过一样,北元同样时刻在注意着收集大明的情报。
大明的几位边王以及这些边王麾下的军队,北元高层还是知道的。
越想,额合格越觉得自己应该利用北元骑兵的优势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毕竟就算不能建功,但是以额合格想来,以己方的优势,想要撤退的话,明军肯定也是拦不住的。
想到这里,额合格立即开始召集自己军中的将领们。
..............................................
朱植率领军队奔驰在这塞外的草原之上,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盯上的事实。
正是晌午休息之时,朱植将一幅龚合赠与的军用地图摊开在草地之上。
“按照目前的速度,大约明日晚间,我们便能够赶到撒叉河边,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不能放松,孙明,叮嘱下去,命令各部加强戒备,料想元军是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我们度过撒叉河的!”
说道后面,朱植便向身旁的广宁左卫指挥使孙明叮嘱了起来。
孙明应了下来,而后朱植又转头对着会州卫指挥使王征说道:
“王指挥使,大军辎重由会州卫看护,此乃重中之重,王指挥使万万不可掉以轻心,以孤看来,元军若想出其不意震慑我军,那么向后军辎重下手乃是最有可能的!”
王征拱了拱手说道:
“还请辽王殿下放心,会州卫上下定当看护好辎重,不使北元有下手之机!”
听到王征这么说,朱植满意的点了点头。
休息了大半个时辰之后,明军再次开拔。
朱植骑在马上,在左右亲卫的簇拥之下,不停的看着大军的行进队列。
而就在这时,一名明军斥候快马奔至朱植身前。
“殿下,我军发现元军斥候,双方互有损失!”
听到这名斥候的话,朱植的心中可谓是有喜有忧。
喜得是元军终于出现了,出现在眼中的敌人总比一直在暗中窥视的小偷要令人放心的多,而朱植忧的是他并不清楚元军的兵力多寡,而且既然此地出现了元军斥候,那么便意味着元军主力已经离此不远。
这样一来的话,元军必然是不会坐视朱植率领军队安然抵达撒叉河边的。
“告诉斥候们,扩大搜寻范围,一定要给孤找出元军主力的位置,另外广宁左卫充当全军前锋,让会州卫加快速度,广宁右卫殿后!”
说完之后,朱植又对着那名斥候说道:
“一定要给孤抓到几个元军俘虏,孤有话要问!”
.............................................
站在河岸处,看着已经开始渡河的元军骑兵,朱权立即大吼道:
“弓箭手射击,火铳兵立即与弓箭手之后集结!”
此时的明军虽说大部度过了这条小河,但同时自身也是损失不小,除了那些被元军弓箭手击杀的明军将士之外,在元军发狠了之后,最后撤退的明军火铳兵也是损失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