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杨妃的嘱托 - 奉天靖难 - 好吧我错了名字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奉天靖难 >

第3章杨妃的嘱托

“谢父皇!”

朱元璋的关切之语说完,朱权不得不再次进行大礼参拜。

别看朱元璋眼下是一幅和蔼可亲的老人模样,但是谁要是敢在其面前放肆,那么无疑就是在找死。

朱元璋对于他的儿子们一贯都是以严厉著称,甚至在去年朱元璋的第十子鲁王朱檀因大量服用金丹去世之后,朱元璋赐给的谥号居然是“荒”。

可想而知,朱元璋是一个看重礼法并且称得上是一个非常实事求是的人。

看到朱权再次行礼之后,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次来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主要就是来看看你们母子,杨妃,你也不用那么拘谨,坐下吧!”

朱元璋在长宁宫前殿坐定之后对着一旁还在站立的杨妃说道。

听到朱元璋的话,杨妃这才在朱元璋的下手旁坐下,而朱权,很显然,在朱元璋没有开口让他坐下之前,他只能乖乖的站在哪里。

“十七,想必你也知道,年后朕准备让你去大宁,这几年对你的历练也正是因此,你也长大了,想必你不会让朕失望便是,不过有一点朕要重点关照一些,到了大宁之后,要和你四哥多多联系,朕希望你们两个能够在北边成为朝廷最有力的拳头,你明白朕的意思嘛?”

说着,朱元璋的眼睛里闪现过一道精光。

顶着朱元璋的目光,朱权直感觉到如芒在背。

封朱权在大宁并不是什么秘密,起码在临清练兵之前,朱元璋已经和朝廷高层通过了气,不然的话也不会在临清练兵之后便将朱权所率的三卫大军更名为大宁左卫、右卫、中卫。

此前明朝在大宁已经有了一个大宁前卫和大宁后卫,这样一来加上新更名的四三大军便意味着一旦朱权就藩大宁,那么他麾下直接配属的军队便有五卫之多。

“儿臣谨准父皇教诲,定和四哥鼎力配合,不让北庭余孽敢有一兵一卒踏上我大明疆域!”

“杨妃,你看看,小十七不愧是朕的好儿子,好,朕的要的就是你这个决心!”

说着只见朱元璋腾地一下站了起来然后说道:

“自朕决心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始,朕就没有放弃过对北元余孽的打击,很多人都说现在北元已经被驱逐出了中原,朝廷下一阶段应该将精力主要都集中在内修方面,这一点朕并不否认。

但是北元余孽从来亡我之心不死!洪武二十年,纳哈出那个逆贼居然敢率领部下进犯国朝边境,虽说之后在你四哥和傅有德等人的力战之下击败纳哈出,但是这何尝不是再次证明了北元余孽的险恶用心!

小十七,大宁是国朝北部的第一防线,你不仅要和你四哥他们联合在一起给朕守住国朝的北部防线,同时还要让北元余孽尝到大明的军威,让他们片马不敢南向!”

似乎是受到了朱元璋话中的鼓动,只听朱元璋说完之后,朱权也是挺直了胸膛大声应道:

“儿臣定让北元永世不得翻身!”

听完朱权的表态,朱元璋却是哈哈大笑了起来

“好,是个好男儿,要过年了,朕送你一份大礼,等你就藩之后,辽北的朵颜三卫就由你代管!”

朱权心中一咯噔,果然朵颜三卫最终还是到了自己的手中。

不可否认朵颜三卫的确是一支强军,这支由服从明朝的东北游牧部落组成的军队堪称是整个大明最为精锐的骑兵部队。

但是也正是因为朵颜三卫导致了宁王成为了所有人眼热的存在。

不过这个时候,朱权可不会否决朱元璋的好意,再则朱权并不认为自己还会重复原先的那位宁王在历史上的悲剧。

“儿臣谢父皇厚赏!”

“嗯,该说的朕也说的差不多了,宫中还有一些事情,朕也不多了,告知你一声,朕准备在年初十八举行册封典礼,典礼之后你便就藩,记住不要忘记你所说的话!

对了,这些天好好陪陪你母妃”

说完,朱元璋便抬腿向外走去。

“恭送皇帝陛下!”

当朱元璋向外走的时候,包括朱权和杨妃在内的长宁宫中人纷纷行礼并说道。

等到朱元璋离开之后,杨妃的眼睛却是不可避免的红了起来,随后流出了泪水。

早在宫中传出朱权将要封藩大宁的风声之后,杨妃便特意寻人问道大宁的位置,当得知大宁位于国朝的最北部的时候,杨妃心中便开始忐忑了起来。

果然之后,宫中之人纷纷开始向杨妃道喜,但是只有杨妃自己清楚,在面对这些贺喜声的时候,自己心中是有多么的苦楚。

有明一代,当属洪武时期对宫中管理最为严格,就连杨妃之尊,等到朱权就藩之后想要给朱权写封信都需要经过朱元璋的同意,甚至其内容还需要经过宫正司的审核。

而杨妃只有朱权这一个儿子。

“母妃,不要紧的,儿子这一去又不是不回来,您不用那么担心!”

面对杨妃的泪水,朱权只能在语言上进行一番苍白的安慰。

在洪武制定封王就藩的政策之余,同时还制定了一条那就是藩王不得无诏返京的规定,可以说除非是朱元璋的大寿或者是大行宾天,不然的话基本上朱权是没有返京的机会了。

“儿啊,你不用安慰我,母妃知道你这一去说不得哪年才能再见一面,这些天你一定要常来长宁宫,今天中午便留在长宁宫用膳吧!”

杨妃的好意,朱权自然也是无法推脱。

因为眼下朱权还没有被封王就藩,因此暂时还居住在**之中,不过平日里,朱权因为要接受师傅们的教导,因此除了休息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并不在寝宫之中。

虽说是帝王之家,但是朱权和杨妃的一顿午膳并没有多么奢侈,午膳只有四菜一汤,甚至这还是因为朱权在长宁宫留膳的缘故。

洪武帝的节俭不光是对于臣民的要求,他自己更是严格遵守节俭的规定。

皇宫之中,除了帝后和太子的膳食稍微丰厚一些,其余诸妃在膳食上也是有着相应的规定的,类似杨妃这样的妃嫔,平日里的膳食基本上都是三菜一汤的标准。

这一顿饭,朱权吃的相当不是滋味,杨妃强忍着泪意也仅仅吃了小半碗米饭,接着便是看着朱权就膳,时不时给朱权夹菜,而在朱权放下碗筷的时候杨妃的泪水更是止不住的绝了堤。

“我儿远离京师,切记世上最为难懂的便是人心,为上位者恩威并重,母妃却是不用太过叮嘱,但是放权之余定要紧握人心!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