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魏家大难
第306章魏家大难
太平再嫁,虽然不是上回的万人空巷,也是天下皆知。李哲听说薛兆饿死狱中,只觉得心里一片荒凉。
如此,阿娘的四个孩子,一个早早辞世,其余的每个都历经人世沧桑,各自都有一段不能诉与人的心结。
父母皆皇帝,就连太子哥哥死后也追封了皇帝,一门五个皇帝,一个现在炙手可热的公主。权势已经集天下所有,可是都有心底的伤疤不能示人。
就连阿娘,富有天下,月余便平定叛乱,朝中人才济济,但是跟自己的儿子,都没法像一家人一样诉诉家常,就是幸福吗?
看看自己,裹儿尚小,没有公主的名份,总算是郡主、县主的封号,如今粉团儿一样的漂亮,却裹在破布衣里,跟着母亲上下操劳,俨然一个小村妇的样子。至于今后,难道也要嫁个一个寂寂无名的山野之人,没有富贵可享,沦落到看人颜色,拾人牙慧以度日?
李哲不愿意。
他不愿意应儿累得每日夜里捶腰才能入睡,不愿意裹儿不能安享天家富贵,不愿意润儿被扔在京里无人照料,错失一切本该属于他的东西。比如说,天下。
他被自己的这个念头惊醒。
被裹挟而行,自然没有选择。他如今可以放弃一切,可是为了儿女,他不愿意放弃。
这天下,母亲从自己手里夺走,那我就等她老了,再夺回来。不,再接回来。
李哲想想母亲,还是无法忍心跟她做对。
仁大郎的信如今来的多了,朝廷天天忙不过来,顾及不上他。不过还是十分谨慎。总是在魏应儿挖野菜时“捡到”,不然就是随着送水送米的官差来后,在桶底找到。因此,薛兆的消息来得很即时,那时太平还没再嫁。
魏应儿想起薛兆那个一岁大的儿子,对天帝的做法有些难以接受。
但是想想风雪路上裹儿的降生,不是自己命大,也都做了路边饿殍了。
做了皇帝,女人也要如此狠心?
下一封信来时,李哲本以为自己再不会吃惊的,谁知道看完信他已是脑子迷乱了,久久说不出话来。
护国公,自己那个岳父,受自己牵连,流放钦州。这是李哲知道,却也十分无奈,既然当初做了这个选择,岳父为了自己受累,也是无可奈何的。
可是,灾祸降临魏氏一家,也太快了。
魏家被贬钦州,自然更不招人待见。困苦艰难是肯定的。可是魏应儿有两个妹妹也跟随去了钦州。
钦州首领叫宁承。
他们远在天边,无人管束得了,自然是说一不二。
护国公已经虎落平阳了,欺负起来自然是无所顾忌。很快,护国公就死在钦州了。
可是这还不是灾难,祸事是因为护国公的丧事上,宁承兄弟前去做样子吊唁,结果却瞧见了魏应儿的两个妹妹。
魏应儿姿容甚美,她的两个妹妹也不差。正值花信年华,哪怕是裹着丧服,也让宁承兄弟惊为天人。
宁承兄弟俩鱼肉乡里已成习惯了,于是,借机便要占便宜,霸王硬上弓,强占魏应儿的两个妹妹。
为了保护女儿,魏应儿母亲崔氏借口为女儿换衣,让她们从后门逃走了。
宁承兄弟见上当了,当下一剑杀了崔氏,命令全城捉拿魏家二女。
同时,派人将魏应儿的其他四个弟弟全部杀死。
两位妹妹,在母亲和哥哥们的帮助下逃走后,下落不明。
九阴知道,如今的李哲,全凭魏应儿支撑,才能苟活在房州。如是魏应儿心智不够坚强,只怕他们就全倒下了。
他在信里说,得到消息已经派人去寻找和保护魏家姊妹,等有消息立刻告知。又劝李哲道,人死不能复生,如今之计,好好保全自己,才是正道。
魏应儿回来时,李哲便不敢应承,早早躺下睡了。
可是九阴随信还送来了燕窝和人参,李哲忘了收起来。
夜里李哲起身出恭,回来见魏应儿直挺挺的躺着,两眼无光盯着房梁。
李哲急忙过去,看见她手里拿着那封信。
魏应儿回来就觉得奇怪,怎么李哲睡的这样早,很是反常。她知道李哲的习惯,遇到小事,可能还商量商量,可有了大事,反而不会吭声。收拾燕窝时,她就看出蹊跷了。
等裹儿睡了,听李哲鼻息均匀了,她下地寻找,一找就找到了。
看完信件,魏应儿只觉得天旋地转,手脚发抖。
可是,她却一滴眼泪都没有。
早知如此,悔不当初。
如果当初不出头,反正最后太后还是要废黜李哲,或者魏家还有一条活路。
在流放地发生这样的灭门大案,她不信只是宁承兄弟肆意妄为。
跟太后一定有关。
魏家人的血,都要流尽了。就为了当初李哲一句,“朕愿意将天下送给老丈人,有何不可?”
幼稚的李哲和自己,埋下了这个恶果。
她心头一阵一阵冷笑。
如果不嫁给李哲,一家人或者可以在这场大难里悄然渡过。也不对,太后称帝,所有臣子都牵连其中,赖大的冤狱,难说最后不牵连到他们。
因此,这就是命。
没有办法复盘,也就无从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