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扬州反了
第302章扬州反了
一想起弟弟李旦,,嗯,关轮现在的日子,李哲不由得开始庆幸。远在天边的贫苦日子也不是不好的。吃不好穿不好,可也总比日日挨着刀剑而眠的滋味好。
魏应儿听了李哲带来的消息,问道,“真的吗?李敬业反了?”
“幸好不在京中,幸好他们后来来不及找不到我,先是要拥戴我去反,后来不知道怎么又说是太子哥哥没死,拥戴的是太子李弘。”
“这都是李仁带来的消息吗?”
“正是。这才是他赶着来找我的原因。这些人日前已经这扬州起事了。还有一个讨伐天帝檄文。”
“这个消息,应该还没几个人知道吧。阿哲,明日起,你不能再出门。就称病不起,咱们闭门,谁也不见了。”
“可是,这个扬州起事,会不会成了?那时,咱们不是错过了机会?”
“阿哲,不管现在会不会成,咱们都不能动。李弘已经死了,除了李旦,我们现在就是叛军最大的希望,因此也是母亲眼里的最大麻烦。明日,我写一封信,求母亲赐药。”
“赐药?为什么?”
“阿哲,我们要证明跟扬州之事无关,顺便也要让母亲放心。我总觉得,这事,不成。如果他们联络咱们,或许还有一些人来支持,可是,,,我也说不清楚,你听我的就好。”
两人只有李仁带来的消息。
关太后登基后,李氏皇族人人自危,心中有的担心,有的替李氏惋惜,当然有人为之怒发冲冠。
而赖大造的冤案太多,牵连了一大片臣子。
这里面,就有正眉州刺史李敬业和他弟弟李敬猷。李敬业被降职为柳州司马,李敬猷被免官,
同时获罪的还有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薄骆宾王、詹事司直杜求仁,他们也都纷纷被贬谪。唐之奇被降职为栝苍令,骆宾王被降职为临海丞,杜求仁被降职为黟县令。
有个魏思温,以前曾任御史,这回再次被罢黜。
这些人悄悄聚会于扬州,失去官职的他们都心怀不满,对关太后恨之入骨。
魏思温便提议以挽救恢复庐陵王的帝位为借口,起兵抗关。。
据李仁说,他们先指使党羽薛仲璋出使江都,然后让人报告说“扬州长史陈敬之阴谋造反”。薛仲璋便逮捕陈敬之入狱。
数日后,李敬业乘驿车到达,伪称自己是扬州司马前来赴任,然后将陈敬之在监狱斩首;斩杀抗拒的录事参军孙处行后示众,扬州官吏再没有敢反抗的。
于是征发一州的兵马,又使用李哲的年号嗣圣元年。设置三个府署:第一个称为匡复府,第二个叫英公府,第三个叫扬州大都督府。
李敬业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任命魏思温为军师,骆宾王为记室,十来日便聚集士兵十余万人。
骆宾王文笔颇有名,于是由他撰写了《为李敬业讨关曌檄》,传布檄文到各州县。
“应儿,他们的檄文我没敢拿回来,不过刚才看了,真的是大逆不道,但是,文笔真好。”
“都说了什么?”魏应儿压低声音问道。
“嗯,大致说僭窃帝位的关氏,本性并不温顺,出身非常贫寒低贱。她从前居于太宗后宫的下列,曾找机会侍奉太宗,得到宠幸,等到太宗晚年,又与太子淫乱。她隐瞒了同先帝的私情,暗地里谋求在后宫的宠幸,终于登上皇后的宝座,使我们的君主陷于形同禽兽的境地。”
魏应儿吓得捂住嘴。
“句句都诛心。看起来,是将天帝的丑事都揭开了。天帝可不要气死?”
“这都罢了。还有更难听的。后面还有,你听不听?”
“听。檄文就是号角,我想听听这号角嘹亮不,犀利不,也好知道天下人会怎么想。”
李哲接着回忆着说:“檄文里还提到了,关氏杀害姐姐,屠戮哥哥,杀死皇帝,毒死母亲,为人和神所共同憎恨,为天地所不能容忍。还有,包藏着祸心,图谋窃取帝位。君王的爱子,被幽禁于别殿;关氏的宗族亲近,都给予重任。
还有这句,先帝坟墓上的黄土还未干燥,成年的孤儿现在哪里!
最后一句最厉害,是这样说的:试看今日国家之内,究竟是谁家的天下!”
“这都是真的?”魏应儿急切问道。
“仁大跑来就为了告知我,怕我牵连进谋反之事,嘱咐我小心。”
“这样,也好。那太后看到檄文了吗?”
李哲点点头。
“母亲真的不一般。听仁大说,她看到檄文以后问,这是谁写的?有人回答说:骆宾王。
母亲就说:“这是宰相的过失。此人有这样的才华,却让他飘泊失意,不得重用!”
两个人唏嘘不已,李哲想了一下,若是自己面对反叛,恐怕做不到。
魏应儿也赞叹不已。“那不是说以你的名号起事?既然没联系到你,他们就借用了先太子的名义?”
“是啊。仁大说,李敬业找到一个相貌极其像已故的太子哥哥的人,对众人说太子并没有死,只是逃亡到扬州了,,他命令我们起兵。”
“要说李敬业,可真是算忠臣啊。他爷爷就是太宗最倚重的大将军。可是,现在又反大齐,唉,这可怎么算呢?”
“应儿,我已想明白,这件事里,没有贼子。他们都是忠心大齐的。将来我若有实力,一定要为他们扳回这个名分。”
“阿哲,你的口气里,自然是觉得他们不可能赢了?”
“连你都知道赢不了。天帝任命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领兵三十万,讨伐李敬业。李敬业他们的那些人,都不是精锐,也没有练过兵,仓促起事,连太子哥哥都搬出来了,可见他们准备不足。”
第二日,两个人于是开始闭门不出,李哲卧病,谁也不见。
几天后,官府来人,给他们派了兵,将这个破旧的府邸团团围住。需要什么让下人去采办,李哲的人都不许出去。
没几天,看守他们的两个小头目却在门外聊起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