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裴娘子(2)
第41章裴娘子(2)教引姑姑的眼睛像一只猫头鹰,犀利却不时常睁着端详你。我的小心思,大约第一眼就已被她看破。
姑姑姓宋,宫里待了几十年,是打前朝过来的。见的多,身份尊贵,现是五品封敕的孺人,在尚仪局司仪。
姑母待之十分客气,人家府里请的,都按月给个封子,多的给到200金。姑母见面就封了500金。外加了苏州年下才进贡的缎子十匹,上好的苏杭水粉香料一篓,一起送上,不敢怠慢。
学规矩,本来是学宫内礼仪,以便入宫后晓得分寸,不会走差半步。然而最重要的,是由资历深厚的大内人,把后宫各色人等的身家背景,得势受宠,失意禁忌,讲得清清楚楚。
宋姑姑说,大内生存,首要的是能存活。
因此,懂得不犯忌,比活得左右逢源重要。
这些,关东裴氏自然也都懂得。所以虽然父亲外放,但裴家从宫里请来了年历最深的姑姑,做我的教引。
此次既录入名册,裴氏一族,打迭起十二分精神做入宫准备。一方面搜集些稀奇新鲜衣料玩意儿,一方面打听些宫里消息,既怕姑娘得宠,也怕不得宠。
宋姑姑讲得细,也十分清晰。她将所有知道的渊源和盘托出,并无半点保留。
身为世家女儿,自然是要背负着家族的荣耀和光辉。但宋姑姑让我晓得,知道和做到,之间还隔着一个机缘。讨巧的不是时机,顺了姑情拂了嫂意,也会招来祸端。
大齐征选令主要是民间征选的良家子,良家子多数根据技能充入后宫为宫女。
世家家族送去的世家子,多半会被直接点选为后宫嫔妃。最差,也会留下做才人。
规矩是规矩,道理是道理。规矩明白了,道理却难说过去。
我问宋姑姑,难道天子的女人少吗?
宋姑姑说,如今的大内有四万宫人。
一个天子,四万宫人。红颜韶华弹指老,有多少女子一生寂寥也不能见圣颜呢?
宋姑姑便是当年入选的良家子,只不过她是前朝的良家子。
宋姑姑说,那时年年从民间选良家女子入宫,当年从宫廷里流出的脂粉水,将宫外护城河都染了红色。
姑姑亲眼所见当然不假。
前朝的幽帝,几次下江南去,河里水浅船走不动,竟叫了宫女儿们用绸子系了腰,当纤夫在岸边拉,早已成前朝命该覆国的如铁罪证。
宋姑姑叹息不止,既不懂珍重这些年轻宫人们,也糟践了自己皇家的体面。本朝太祖爷打进他宫里时,也曾查过在册的宫女,有十余万之数。真真是造孽罪过。
我知道,前朝便是因了这奢靡才鼎盛了数十年就灭亡的,那败家天子幽帝酷爱享受,举国之力供奉一人,尚不足够。
为了从岭南运楠木入京修宫殿,开了条运河,耗费人力无数这还罢了,也算给百姓造了福。只是国帑如水流般的使。
为给自己宠爱的后妃寻香料,年年使人去深山老林寻沉香,蜜蜡,东海里寻斗大的珠子,稍有一丝儿杂色就扔掉,从来不知道世间有珍惜二字。
可是,我竟不知道,竟然有十万宫人深藏宫内,老死后不知名姓,也不知葬埋何处。
宋姑姑说,本朝也遣散过前朝宫女,高祖和太宗两朝,体恤前朝被强选入宫的女子太多,加上有的宫人再不出去就老死宫中,宫里头年年养她们的银子也是个大开销,就颁恩旨遣散一大半去。
只是老宫人早把自己和大内联在一起,再者老宫人散了出去,宫外虽然轻松了,却也是毫无生存之道,生生断了她们的活路,下场更加可怜。
宋姑姑说,先皇后心肠好,宁可缩减后宫开支,也把一些年老无依的宫人留下。自己除了三两件必要的朝服,常服礼服能减的都减了,那些金呢玉啊,留几件心爱的,也都捐了,给后宫开支。
先皇后好心积德,老宫女离开人世的,给圈了地,都葬在一处,就是祭奠也有个去处。起了个名儿叫“宫人斜”。
宫人斜,多好的名字。藏了多少寂寞,多少美好。
夕阳西斜,陌陌余晖洒落在宫人斜时,又有多少人知道当年的红颜如痴,多少的青春年少,多少的被辜负,都在这宫人斜里雨打风吹去。
越听越冷,男人凉薄,天子无情,这世上还有什么可以期盼?
我是征选令上的一个世家子,除去皇宫大内,我的命运会是什么呢?
大齐的征选令已停了很久了。
征选令原本之意是为了把朝廷有功劳的臣子之女纳入皇室,不厚此薄彼,笼络了人心,再就是稚的后宫本来人也不算多,又守着规矩给先帝守三年孝,未曾进人。各王府学样子也都少进新人,添丁进喜的事鲜有。如今除了淑妃专宠,有一子,贵妃新宠,入宫不足一年,才有身子,不知是男是女。
皇室子息如此不旺盛,于国多有不利。因此朝廷御史台多次进言,要重启因守孝停了许久的征选令,民间起了个名儿,叫飞花令,下去采选民间女子的又叫花鸟使。
大约现有的宫人年纪都大,而新皇和他的后宫,需要美人吐故纳新,也需要年轻宫人来服侍。
所谓宫人,原是指后宫皇后之下,妃,昭容,昭仪,婕妤,宫里可称做娘子。然后就是美人才人,只能称做宫人了。
听闻当今皇后一面因外面非议的缘故,后宫尊贵人家的女儿也实在并不多,贵妃忙着生产,淑妃恃子邀宠,别的嫔妃难入陛下眼,都没恩宠,也就没生息。后宫不能一枝独秀。
宋姑姑提醒我,大内征选有三关,第一关,殿中省带人看,第二关,是殿中省的有品级的老嬷嬷们细看。最后一关,是皇太后和陛下亲自考察,如今皇太后不在了,就只陛下亲选。
而陛下,不喜欢那些妖蛾子小家子气,倒要大方金贵的样子更讨喜。宋姑姑说,只看如今贵妃就知道,贵妃广额丰颐,贵气的很。
皇帝宠爱的女人,以前有淑妃专宠,如今的贵妃才入宫一年多,气象却全然不同。
宫里淑妃派和贵妃派正斗的眼热,如今世家子入选,必然卷入纷争,谁又能预料自己的命运呢。
不过这些意见于我,其实都没有什么意义。我,不会是后宫女人,也不要做一枚棋子,哪怕是为了关东裴家。
因为,我已经暗自决心,绝不嫁人,绝不入宫。
第一关,我要落选,今后便可以天天跟郑府姑娘们玩。
宋姑姑的眼神飞过,深深的看看我。她用阅尽人世的心看透了我。
她喃喃的叹道,又像跟自己说话,没有人躲得过命运。入宫未必是好,不入宫也难说是运。
你怎么不问问淑妃和贵妃哪个更厉害?
宋姑姑说完,也不等我回话,自问自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