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章帝都伏家?
一夜之间,别的似乎没有什么太大变化,但地上的青草都莫名有些枯黄之色了。这一点,周老已经注意到了。
他身后,周广平低声来了一句:“爷爷,那部《太清筑基经》和那部《醒窍真典》你看过了吗?是不是非常上乘的功法?”
周老直起身,瞥了周广平一眼,微微一笑道:“平儿,你那点小心思,我还不知道?是不是……特别想亲眼看看那部《太清筑基经》和那部《醒窍真典》?”
周广平挠了挠头,嘿嘿笑着不说话。
“你是我长孙,又是你们几个里面武道境界最高的一个,当然是要给你看的。这样,一会你就跟我一起去书房。”
周广平眼睛陡地一亮,喜出望外道:“太好了!谢谢爷爷!”
早在之前伏波撰写的时候他就想凑上去看了,可是周家家规森严,有些事是绝对不能越权去做的,所以他只有等,等找到合适的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
“爷爷,那部《太清筑基经》和那部《醒窍真典》真的是非常上乘的功法?”
“爷爷,要不要找你的武道界朋友鉴别一下?他年纪这么轻,我始终觉得这事有些不靠谱哦。”
周老扭头望向不远处的周天宇和周文坤他们两个,神情一肃,缓缓说道:“你们大哥说得没错,那部《太清筑基经》和那部《醒窍真典》放诸整个武道界都算是极上乘的功法了,真正的无价之宝。”
“这个伏家……到底是什么来头?家传功法的境界造诣竟如此高深玄奥,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肃然起敬啊!”
“《醒窍真典》我只是粗略看了一下,但那部《太清筑基经》……若是放在古时,那是百万金银都买不到,足以引得各大门派争夺厮杀的!”
“这个伏波对我们周家有大恩啊……有了这两部功法,假以时日,我们周家武道一定能再度崛起!”
说到这里,周老望向后院那一地枯黄的草叶,沉声道:“你们根本就不知道,能和一位武道宗师深交意味着什么……你们都给我挺清楚,往后,只要他愿意和我们周家交好,愿意卖人情给我们,他想要什么都可以给。”
“天宇,药材方面你记得抓抓紧,越多越好,多贵都收来,现在看来,这个伏先生是想要炼制这种凝灵丹,助他修行用。那我们就投其所好,给他足够的药材,趁势和他把关系打打热!”
“爷爷,他真的是武道宗师吗?”周天宇不解道。
“这个你们别去问他,说不定他有忌讳。”
周老感叹道:“不管是不是宗师,此子不过才十七岁,已有如此惊世骇俗的武道造诣,还精擅阴阳鬼术和炼丹奇术……假以时日,他的前途绝对无可限量!”
“对了,伏家……”
一旁的周文坤突然说道:“爷爷,你说他会不会是那个伏家的人?”
周天宇神情倏地一凛:“哥,你是说……帝都伏家?”
周老也有些动容了,目光望向了周广平——调查伏波底细这事是周广平去做的。
“应该不是,爷爷。”
周广平缓缓摇了摇头:“我没查到他和帝都伏家有任何瓜葛。”
帝都伏家,也就是伏波父亲的家族,同样也是个真正的名门望族,论实力论势力,丝毫也不比江南周家差,甚至要比江南周家更加雄厚。
两大家族虽然地域势力不同,但曾经也发生过一些纠纷和明争暗斗,总的来说,江南周家和帝都伏家关系是偏对立的。
自从伏波父亲伏少云10年前和帝都伏家彻底断绝关系后,伏家就想办法把和伏少云相关的一切讯息全都掐断湮没了,就连周广平也没能查出来。
对于帝都伏家这样的顶级大家族来说,家族的脸面重于一切,包括亲情。
“不是就好。”
周老看着眼前这三个孙辈,心中有些感慨。
周广平、周天宇,周文坤,再加上最小的那个周素秋,这4个嫡孙(女)恐怕是周家仅剩的能传承周家武道的人选了。
未来周家的武道崛起……就要靠他们这几个年轻人了!
江南周家这样的大家族,树大好乘凉,子孙辈里经商的经商,从政的从政,啃老的啃老,吃喝玩乐的吃喝玩乐,琐事诱惑太多,谁还会愿意辛苦修炼武道?
哪怕是从军的这一批子孙后辈,过了35岁的基本上都在军中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地位,同样琐事繁忙,抽不开身,也就只有周广平他们4个是真心喜欢武道,还一直在坚持修炼的。
虽说江南周家还有两个年轻孙辈的武道天才,但周老是特别守古法的人,另外那两个是旁支,非嫡系的,他心中其实是不认可的。
至少,那两个孙辈,不能代表江南周家。
“爷爷,要不要过几天我把小秋也带来?伏先生赠与我们的这两部功法……她其实才是我们这些人里最应该研习修炼的一个。”
周老眉头微微一皱,望向发话的周广平,沉默不语。
周素秋的父亲叫周在戎,是周老最小的儿子,也是唯一一个和他关系不好的儿子。
虽然没有到伏少云那样和帝都伏家彻底断绝关系的程度,但也差不多了,父子之间的梁子结得很深。
周在戎和周老几乎是不联系的,就连逢年过节也不回家团聚,完全形同陌路。
这种关系非常尴尬,周老虽然很喜欢周素秋这个小孙女,但平时也只能偶尔通过周广平他们的关系才能带来见面,而且还不能让周在戎知道。
良久,周老才缓缓来了一句:“你要是想带来就带来吧,别让我看到那个逆子就行。”
周广平点了点头,若有所思道:“这事回头我要好好做下六叔的思想工作,小秋从小就有军人梦,以他的天赋要是假以时日能借助伏先生那两部功法突破到内力巅峰的话……”
周老眉头一皱:“平儿,怎么?你还在对那件事耿耿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