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我变穷了,所以我得暴富】 - 大唐第一狠人 - 山下出水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大唐第一狠人 >

第424章【我变穷了,所以我得暴富】

第424章【我变穷了,所以我得暴富】  世上有些心酸,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李承乾质疑其实也没有错,毕竟谁都知道李云拥有一万万贯还多的财富,就算在河北道掏出了七千万,按照常理推算至少还有四五千万。

四五千万贯!

仍旧是富可敌国的巨资。

可惜外人只看到某个人的风光,绝不会看到风光背后的辛劳,就像华夏民间一句老话形容的那般,老百姓总结的话总是富含生活哲理,这句话是什么呢?这句话是:只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揍……

是不是很贴切?

李云现在就是这个样子,属于驴屎蛋儿外面光的情况。

满屋子之人,也许只有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才能体会,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不当家者,不知道柴米的贵。

还是那句话,世上有些心酸,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但见皇帝站在门口负手向外望着,似乎是在仰望天中的一夜繁星,忽然皇帝轻轻一叹,仿佛喃喃自语一般道:“剩下的钱去哪了呢?朕似乎能够给出答案。”

这像是在帮李云解释,又像是在告诫李承乾,但是皇帝更多的用意,分明是让屋中所有小辈全都听一听。

“你们大堂哥在河北道花了七千万,受益的是朕是大唐是整个中原北方,承乾你刚才提出质疑,认为他就算花了七千万还有五千万,很好,很好,朕先不追究你的良心,朕现在给你讲讲剩下的五千万为什么没了……”

李世民的语气很轻,听不出任何生气的味道,偏偏众人都能感受皇帝的情绪,似乎皇帝心里压着一股怒火不发不可。

但见皇帝仍旧负手背后,仍旧站在门口仰望星空,突然开口道:“贞观六年,八月,大唐李氏皇族第三支,李云,受封渤海国主,出离关外发展,白山黑水,入眼荒凉,李云孤身一人,先进原始密林,又至达达靺鞨,得贤惠平妻月牙儿襄助,仅六十日收拢子民过百万,靺鞨部落繁杂,计有几千数万……”

屋子里嘻嘻一声欢笑,似是小野猫十分开心的低声夸赞自己,对人骄傲道:“你听到没有,你听到没有,这是表扬我呢,这是在表扬最厉害的月牙儿呢。”

然后只听一个女子低声呵斥,道:“不要咋咋呼呼,成婚了该有个成婚的样子。”

然后又听小野猫哼哼唧唧,似是反驳道:“夫君喜欢我咋咋呼呼,他从来不斥责月牙儿的活泼,程姐姐,你板着脸干什么。”

再然后,程处雪满是无奈的声音道:“就算夫君喜欢你的可爱娇憨,可你也得看看这里是什么地方,一家子人商讨事情呢,你突然插话是不是很不礼貌?”

小野猫有些伤心的声音最后响起,弱弱道:“我声音很小的,我没有影响任何人,我只是感觉特别开心,因为皇帝伯父刚才称赞了我……”

平心而论,小野猫的声音确实很低,这个靺鞨女孩性格娇憨,总是压不住心里的心思,刚才李世民才一提到她,这丫头立马就开心骄傲起来。

程处雪的声音也很低,虽然呵斥但却带着丝丝宠溺,显然并不是真心呵斥月牙儿,更像是一种保护性的告诫。

但是两个女孩毕竟开口说话了,而且还是在李世民说话之时打的岔,这种事倘若搁在朝堂上,恐怕李世民立马就要雷霆暴怒,偏偏这次李世民毫无生气之色,反而笑呵呵的看了两个女孩一眼。

皇帝没有追究小野猫的搭茬,只是轻轻赞许一句道:“有些孩子,是应该得到表扬的……”

至于表扬谁,皇帝没有继续说,而是语气微微一转,肃声又开始前面的话题,沉声对着李承乾等人道:“靺鞨一族,自古穷困,你们大哥为了收拢这些子民,付出的代价之大令人咋舌,盐,一车一车往东北拉,布,挨家挨户轮着发,铁锅,一个一个部落免费给,粮食,连续动用了四次运粮队,如此之多的物资,你们算算得花多少钱……”

李承乾下意识开口,忍不住道:“可是大哥收获更大啊,他拥有了几百万的靺鞨子民,付出一点财富,斩获无数人心,靺鞨人乃是天生的战士,大哥他麾下随时可以征到百万兵,这事若是换做儿臣,儿臣也愿意大把钱财撒出去!”

李世民深深看他一眼,突然冷声问道:“你有钱么?”

李承乾一怔。

李世民紧跟着再问,语气更冷道:“就算你有钱,你舍得这么花么?你刚才说你也愿意大把钱财撒出去,那你知不知道李云在靺鞨一族撒了多少钱?朕来告诉你,最少一千万贯……”

一千万贯?

这又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

李承乾明显被这个数字震到,好半天才支支吾吾道:“也许,也许,也许用不了这么多……大哥他花钱的手脚太大,对于靺鞨人其实不用那么好。儿臣听闻靺鞨人有个舔盐的规矩,可见这些蛮夷何等穷困,只需要给他们少少一点物资,就可以买到千百条为我而战的人命。”

李世民目光平静看着这个儿子,半晌才轻轻叹息一声道:“这就是你和他的差距。”

皇帝似乎对儿子有些失望,但是仍旧没有放弃教诲,开口又道:“你花钱少,买的是卖命之人,你大哥花钱多,他买的是卖心之人,承乾你记住,卖命和卖心,是一个合格帝王必须懂得区分的事,普通权势买人,帝王之家买心。”

李承乾唯唯诺诺答应,不过低下头时眼中闪过一抹不在乎。

可惜李世民一时没能察觉,反而认为儿子已经听进了教诲,皇帝面色甚是欣慰,再次开口道:“收服靺鞨,李云付出了至少一千万,这仅仅只是收服,后面还要供养,渤海建国之前,土地一直没有开荒,然而靺鞨人已经从山林中走出,他们每一天都要消耗无数的粮食,这又是一笔巨大开支,朕猜测每天不会低于几千贯……”

李承乾忍不住又抬头,下意识开口道:“才几千贯而已,对于大哥来说毫无压力。”

李世民脸色一怒,呵斥问道:“你懂不懂什么叫水滴石穿,你每天掏出几千贯试试看?”    李承乾再也不敢说话,连忙又把脑袋低了下去。

皇帝这次真的生气了,像是完全失去了教导儿子的热情,众人只听李世民忽然加快语速,大声道:“贞观六年,十月,李云上书朝堂,要在此地建城,同月,筑城之事开启,几百万靺鞨人,自发充任民夫,虽然百姓们不要工钱,可是建城的物资却得花钱,朕问问你们,建设这座渤海城需要多少钱?”

皇帝看似质问,实则不等众人开口,再次大声又道:“贞观六年,十二月,河北道燕王李治,山东鲁王李恪,共同上书朝堂,征发民夫一百五十万出关,百姓迁徙所耗巨资,最少也得几百万贯,百姓到达渤海之后,李云必须妥善安民,他每一天都得掏钱,他每一天都在筹买粮食,那一段日子,你们可知道他有多艰难?”

屋中众人不由看向李云,脸上渐渐显出同情之色,他们以前只羡慕嫉妒李云,认为这个大堂哥享受了太多的权势,现在听李世民一项一项说来,众人才发现原来李云过得并不算太舒坦。

只听李世民大声又道:“不止是他,连他的妻子们都跟着受苦,朕曾听过百骑司一个密报,说是程处雪为了粮食抛头露面,每天在范阳城登台拍卖,为了筹集粮食甚至要陪人喝酒,堂堂一个国公嫡女,丢舍的颜面有谁可怜过她?”

质问之后,李世民再次开口,似乎情绪已经有些激动,突然暴吼一声道:“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你们永远不知道帝王诸侯所承受的苦。一万万贯很多吗?一百个一万万贯都不够帝王和诸侯花。”

说到这里,突然伸手一指李云,最后说道:“你们大哥说他现在很穷了,这事朕乃最为心有同感的一个人。”

然后伸手一指阿瑶,又道:“你们大嫂满脸伤感疼惜,这事你们的母后乃是最为心有同感的一个人,朕和你们母后,你们大哥和你们大嫂,我们四个人,是这世上承受压力最大的四个人,因为,我们不止要照顾小家,我们还要担负着大家,大家是什么,大家就是这个天下,什么是帝王,帝王并不只是享受权势,百姓们愿意接受帝王的治理,那是因为帝王需要庇养麾下的子民,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有何资格称呼一声皇帝?”

这时长孙皇后缓缓起身,面带疼爱看着李云和阿瑶,轻轻开口对一众小辈道:“一万万一千五百万贯,你们大哥全都花在子民身上,他自己的兜里,是精光的,你们来到渤海之前,他住的还是茅庐,他为百姓和流民建造了无数的四合院,但他自己却没有舍得去住那些屋子,你们的几个嫂嫂,也是各自搭建茅庐,就连本宫,同样也是这么住,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治国平天下和居家过日子乃是同一个理,钱要花在刀刃上,过日子该省就得省……”

皇后说到这里,目光缓缓扫视一众小辈,尤其专门看向李承乾,语重心长道:“你们总是羡慕你们大哥的产业,可你们不知道经营这份产业有多难,孩子们啊,你们还需要好好的学。”

皇帝和皇后,李云和阿瑶,皇后两口子借用李云两口子作为题目,狠狠教诲和拷问了在场皇族的羡慕嫉妒心。

气氛变得有些压抑。

……

李云突然长长吐出一口气,然后面上挂着温和的微笑,他轻轻拍了拍阿瑶的手背,示意阿瑶先回座位上坐着,他自己仍旧陪着李世民站在门口,笑呵呵开口道:“关于为民花钱这事,我会抽时间写个教程出来,如果哪个弟弟妹妹想要了解一番,随时可以找我来借阅这个教程,咱们今天不提以前,咱们只商量以后的事情。”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