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渡若十二 小年
典察司。
昏暗的狱房室内,油灯芯火颤颤跳动,两只飞蛾扑扇着灰翅,在燃烧的烛焰周围高低飞窜。
狱内的谈话仿佛已经接近了尾声,平缓的呼吸声夹杂着一声叹笑散溢出狭小的内室,惊得两只飞蛾钻入了浓深的阴影中。
“看来我真是老了。”
昔日的大赵宰执,穿了身囚衣、盘腿坐于矮桌之后,发丝虽显凌乱,眼中神情却是清明。
矮桌另一边,段伯安朝他半跪下来。
“此事未能提前知会父亲母亲,害得父亲母亲受惊、受累,儿子不孝。”
“行了,起来罢。我何时说要怪罪你?”段业道,“只是你母亲……我不在的这段日子,你要好好照顾她。”
“儿子省得。”
“你妹妹在宫里头,我是不担心的,倒是你,这事情凶险、恐怕是要见血。”
“父亲,儿子曾在奉山听过一个道理,先生说,君子当‘不辞负重涉远、不避经险履危’。”
长久的静默。
忽闻一声哼笑。
“此事之后,我是该向官家告老请辞了。”
……
段伯安从狱房出来,刚进衙堂,便听见门边传来调侃的声音:“哎哟,你怎么好端端出来了,你老子没解裤腰带抽你?”
冷眼瞧去,只见萧还慎翘着二郎腿、往后歪歪地靠在椅背上,一副疲懒模样。
他抬脚踹过去。
萧还慎闪得快,人没事、身后的椅子倒是“哐当”被踹倒了。
段伯安一击未成,也没打算追击,收回脚,望向衙堂最里头、正悠闲煮茶的人。
“副使,接下来要做什么?”
“局已经布好了,接下来,自然是要收网。”
隋意执起瓷盏,啖了口热茶。
躲到墙角的萧还慎适时插话:“从哪里开始收?”
“萧佥事这么聪明,难道猜不出来?”
“……说老实话。”
萧还慎满脸牙酸的神色。
“我真的很讨厌你这种说话兜圈子的人。做人简单一点不好吗?”
隋意不咸不淡道:“自己蠢笨,作何怨怪他人?”
萧还慎喉咙卡了卡,好奇发问:“你在家里,也是这么同陆姑娘说话的吗?她怎么看上你的?”
“砰”地一声轻响。
茶盏搁在了桌案上。
“姓萧的。”
“好好,行,我知道了。我过几日就动身去通州。”
……
赵京城断断续续地下了两个月的雪,段业案也被大赵百姓热议了两个月。
临近新年,诸王赴京觐见,还有各方来朝的使臣,数不清的口音混杂在京都的空气中,更添了几分热闹。
腊月廿三,榆林巷陆隋两家一同吃了顿小年饭。
是夜,长桌上热气腾腾,珍馐玉食铺了满案,瓜果酒水间布其中,香气四溢。
主座的隋老太太很是开怀,一一扫过座上众人,乐呵呵道:“这家里头,倒是许久都没有这般热闹过了。”
陆夫人笑道:“我家又何尝不是?您老人家要是不嫌弃,明年我们还要来叨扰的。”
“不嫌弃、不嫌弃,怎么会嫌弃呢?你屋里的姑娘养得这么好,我老婆子可太喜欢了,见着她我就心情好。”
默默吃菜的陆宜祯被这话呛到了,咳了几声。
一旁的隋意忙倒了杯水、给她递去,低声笑道:“祯儿妹妹脸皮这么薄,以后可怎么办?”
这边的动静不大不小,奈何隋老太太耳朵尖,当即笑眯眯地望了过来。
陆小姑娘的耳根更红,一面咳着、一面端水侧过了脸。
好在老太太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转而对隋意说道:“我记得,你那个奉山来的同窗、唤作‘萧还慎’的,与你一道在典察司上值,他在京城举目无亲,你过年的时候、也把他请到府里头来罢。”
“祖母,不必了。月前奉山那位老先生得了场病,萧兄已经打马回通州去了。”
“他倒是个知恩图报的。”
隋老太太感叹了一句,很快又把话头引向别处,席间谈笑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