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东京分店 - 穿越武大郎,开局便喝药 - 一梦三千米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93章东京分店

还好宅子够多,武大把这群人分成几波,都给烧火,武松李逵回来给碎石,众人只需看一遍,便能明白这些简单的操作。于是武大演示完毕,便让众人纷纷去烧制石灰。又喊了一波人蒸馏酒水。一波人研磨药材,一波人配制香皂……

至于武大,拉着洛蝶去研究特殊商城的产品去了。

又过了两天,瓷瓶已经送到了,武大安排了众人灌装花露水,切割香皂。

人多还是力量大,毕竟这些都不算重活,每个人都能完成武大交代的工作。而且武大为了给众人改善伙食,上街买了不少肉类,烧饼,米。

众人已经很久没有吃这么舒坦了,吃完了歇息一会儿便继续干活,力气足了,干活效率更高了。

但是毕竟不是专业的生产线,这几天工夫也不可能像老作坊一样咔咔咔就是出货。有一定的失败率,武大也只能无奈等他们熟悉,配方比例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在于原料的纯度。这就没办法了,做得好不好不说,起码能用。大不了粗品卖便宜点,质量好的卖贵一点。

要么系统说买这个凶宅莫大好处,起码人手立刻就有了,而且都是孤儿寡母,没什么依靠,即使秘方给她们知道了,依然能最大程度保密,忠诚度高的多。不用太久,挣一波钱就行。这些技术迟早都会被人学会。当外边有第二人学会了,这些简易的制造方法也就烂大街了。

没过几天,武大便把货物交了上去。还不赖,蔡京虽然是个贪官,这些钱倒是给结清了。武大有心推搪一番,谁料压根没见到正主,一个伙计验收了货物,便把一箱银子给他了。

还是现银拿着舒坦,有空把银票都兑换成银子,有了空间不必带银票了,万一钱庄也倒闭,兑不出来,那不瞎了。

既然应付过了这蔡京要的货,那武大继续生产便可以正常售卖了。于是他不得不找开了门面。总不能让人挑着担子卖吧?都是稀罕物,得有门面,得有档次,那才能卖高价。

东京的广告牌子广告量远远大于阳谷县,紧紧用了一天便看了十多个商铺出售,还有出租的。不过武大暂时不缺这俩钱。花了点银子买了两套商铺,位置地段好,相邻。就是价格稍微贵点,这算问题吗?这完全不是问题。

也恰好这个商铺本身有装修基础,武大随手大街上找了一帮工人,木匠,帮他装修起来。只是简单的粉饰一遍,用了紧紧三天,便开业大吉了。

店里只有香皂和花露水,由于之前有人从阳谷县买过,所以大多数人都不太生疏这个产品了。

武大正闷在家里躺着,洛蝶在一边给他揉着肩膀。

店里面张灯结彩,各种横幅,门头挂着红色丝织品和大红花,让人一看便知道是新店开业。武松提前架势马车,拉着横幅满东京城跑来跑去。宣示武大香水香皂店开业的消息。

人们纷纷被这奇怪的操作吸引了眼球,谁家做生意这么张扬,不是有句话叫做酒香巷子深吗?是个这个理没错,但是那得看老店。武大不发广告,街上没一个人知道,那也就没什么销路。

蔡京拿了货也没见市场上有,估计都是用来送礼的,武大也没琢磨。

开业了开业!随着两挂鞭炮响完,一群看热闹的人闯了进来。

货架上摆放着奇形怪状的香皂,各种颜色,各种香味弥漫在屋里,让人不禁觉得这应该是个烟花之地。意料之外,并不是。

里面只有两种商品,香皂以及花露水。武大改了个装逼的名字,叫做香水。功效什么的写的也很靠谱。驱蚊止痒,提神醒脑。

这可能是东京产品种类最少的店了。武大也没办法,日化产品即使知道更多原理,也没条件制造出来。但是基础的香皂,花露水能做出来,其他无非就是升级版,什么沐浴露,洗发液都是小事,不过武大不准备弄了,基本上没用,造价也高点,费的心思也多。毕竟他只学过原理,而并没设计过其他衍生品。能不动脑子就不动脑子,虽说知识比宋代人多很多,但是智慧未必比得上这帮人,光看街上五花八门的叫卖的,便让武大目不暇接,这种独家产品还是躺平的好。市面上就一家香皂香水店,也省的内卷,定价多少就是多少。

虽说之前阳谷县卖一两银子一块香皂,但是这里标价3两银子,精品5两银子,来买的人依旧络绎不绝。武大感叹还是城里人有钱。能没钱么,没钱都回村里种地了,有钱的都在东京讨生活。机会大,人流量大。这个朝代商业特别发达,发达程度并不比后世差。人们纷纷购买自己喜欢的,用得着的产品。当然占大头的还都是吃的,后世叫吃货,这个朝代叫做民以食为天。

3两银子,便是三百贯钱。贵么?,那何止是贵,简直是抢钱啊。但自由经济下的市场,反响都不错。他们也不知道这东西值多少。问题就是消耗比较慢,用起来也舒服,大把大把有钱人争相购买。而且每天依旧供不应求。

可不是供不应求。上百万人口的都市,弄一个手动流水线,每天制造的香皂也就几百块撑死,香水更费劲,铁锅都烧透了一天也出不来几百瓶。

这一天的生意快顶上阳谷县半个月收入了,还是刚刚开始。武大不得不改造流水线,把人分配均匀,让每个岗位工作时间都差不多,上游半成品与下游消化能力匹配合适。效率自然而然提高了。价格这帮人也熟悉了工作流程,手脚都变得快多了,产能一天天在增加,武大的笑容越发灿烂。

其实武大不发公子,光是管着这一群人吃穿住即可给他卖命,不过这种事还是长久考虑的好。毕竟以后若学会了磨洋工,照常发工资也会少很多产能。

恰逢这个月开业就接近月底了,短短五天就卖了将近五千两银子的货。少么,不少。成本50两就够了,人工也没多少钱,几天下来每个人都能拿到大概一贯钱。大约五十人,每个人不过一两银子,九牛一毛。

众人收到工资的时候大吃一惊,给工资就给工资,给这么多怎么花?一个十三四小孩子,几天挣一两银子,什么概念?卖糖葫芦能当饭吃,糖火烧吃一个扔一个。一个月也花不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