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科技兴国
大宋这一年来可谓事事顺心,今年也没有闹灾的。与大辽的战争也完美地胜利了。在余永安的反腐稽查大队的监督下,各个官员的腐败之风也稍稍收敛了一些。
于是,时隔多年,皇家的国库和粮仓也满了。
朝廷上一片平静,赵佶也难得骄奢淫逸了一阵子。之前的宋徽宗广纳了不少美女佳丽。
很多女子至今还未得到过宠幸,赵佶秉承着雨露均沾的态度,每天辛勤地翻着不一样的牌子。后宫也呈现了一片祥和。
百姓们也歌颂着这一个盛世。
当然,赵佶知道,平静的只是东京,只是皇城边上。
大宋地大物博,受限于交通以及信息传递的速度,底下各个州郡的百姓,依旧生活在当地官员的霸权统治下。
生活好不好,全看当地的官员怎么样。运气好,赶上一个清官,那生活还不错。若是赶上一个贪官污吏,再联合泼皮恶霸什么的,百姓们依旧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且,贪官的百分比大概能到达百分之八九十。所以,治理下边郡县,也成了当前赵佶最头疼的问题。
又没有网络,没有电话,没有市长热线。通讯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交通基本靠走……
天气渐渐变冷,宫殿里也变凉了,宫里人已经开始添加衣服了。
赵佶这才想起来,即便是冬天的皇宫,取暖也是靠火炉。好在,武大的暖器也已经装满了世家门阀,他只好让武大给他各个宫殿都装上暖器。
由于皇宫比较大,各个宫殿都不少,这势必是一个大工程,鉴于取暖面积较大,武大给他设计了一个锅炉房,整个皇宫都应用上了集中供暖。
至于百姓们,也只有富贵人家才能装得起暖器。毕竟这玩意消耗比较大,浪费比较多,若是都整成小区模式,那就节约多了。
赵佶听说过武大要开展房地产项目,无奈,受制于水暖燃气等条件不具备,这才没有开发。
而且,楼房的通风比较好,依赖窗户,这个时代还没有普及玻璃,都是纸糊的。明显不符合后世的建造标准。
宫里的玻璃也不是那么多,透光度还不够,虽说已经有了,但是只限于王公贵族把玩,还没达到随处应用的标准。
宫里的玻璃,大多是民间无意间烧制而成,或者经过反复烧制,做成的工艺品。
想把玻璃应用到窗户上,这个时代还没有这么奢侈的做法。
凡事不能都依赖武大,赵佶也略知一二,毕竟民间也已经有了方法,只不过受制于不懂具体材质,烧制的玻璃往往杂质过多,不够透光。
宫殿太大了,连屋里都时不时摆上蜡烛,不好,一点都不科学。
赵佶突发奇想,让余永安找了几个烧制玻璃的工匠。
在宫里选择了一小块地方,让人烧制玻璃,制作门窗之用。
玻璃的原材料很丰富,无非是硅砂,也就是石英砂,而且必须纯净一些。现在还没有条件清理杂质,所以,原料的纯净是尽可能地高才好。
人们蒸馒头用的碱面,就是碳酸钠,在加上武大的工地烧制的石灰石,也就是碳酸钙。基本的材料配齐了,赵佶命人开始烧制,并且往里面加入配料。
至于提纯,氧化之类的工序,全部省略了。第一也不会,第二也没太大必要现在弄那么精细
所以第一批烧制而成的玻璃都呈现绿色,透光性也不是很好,但已经远远强过了窗户纸了。
众工匠烧制出第一批玻璃,已经让赵佶大吃一惊了。
后再,再用同样的方法,制作窗户大小的玻璃块,那便容易了很多。
而且,切割玻璃也简单,只需要金刚石,也就是钻石即可,完整,光滑。钻石虽说不多,但番邦外国带来的礼品首饰,还是有一些的,用来制作玻璃刀,简直不要太方便。
赵佶在宫里弄的这一手,也让宫里的太监宫女,妃子什么的吃了一惊。
宫里的工艺品不是没有,但都价值极高。没想到拿这些沙子石灰烧制而成的玻璃,从透光度上看,品质已经不亚于工艺品了。
“官家真是神乎其技!”
“官家威武!”
“官家万岁!”
宫里面响起了因科技而有感而发的赞美。不同于以往写上一篇字的恭维,这明显与之不同。
赵佶虽然已经当了大半年皇帝了,却还是享受这种发自内心的肯定。
这下,他在朝堂上跟众臣讨论的科技兴国战略方针,终于有了立足点。
整个国家经济来源大多数都来自农业,无疑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所有的工艺品,工具,车马,都是围绕着吃来进行的,所有的重体力劳动力都是国家的经济支柱。那明显很难有余力再去发展其他的东西。
就比如这玻璃。小到工艺品,没什么用,但是大规模产出之后,还可以替代现在的窗户纸,增加室内的透光度。而且,玻璃都生产出来了,什么放大镜,缩小镜,望远镜,那还不是分分钟就能制成?
这种事,只需赵佶给工匠们提供一个思路,很快,第一个放大镜,第一个望远镜便制成了。
当代天子,已经一次次刷新了人们的认知,随着玻璃的烧制方法的普及,想必赵佶也会在这个世界上名垂青史了。
而武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研究着日后由蒸汽机带动的初代机车。
轮胎,铁质的,没有轮胎的制作,只能拿木制品包裹,减轻行走的压强,让车子更轻便。
铁质的轴承,铁质的链子,用于连接动力源。什么刹车,离合,都是个很有难度的事。毕竟初代机器,也没设计挂挡,只有前进,连后退都没有。那起码得保证行车安全吧?
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所以武大最初的重点都设计在了,怎么行走,怎么刹车。拐弯就容易了,类似于后世的三轮车,有个车把即可。什么方向盘,太过复杂了,而且没有电子助力,车子停止的时候也拐不动。
初代拖拉机让他弄成三轮车的样式,也够难为他了。
本以为简简单单的东西,足足设计了一个月。图纸涂涂改改,零件融了再打,打了再融。
终于,随着赵佶简易烧制玻璃的技术完成,他立即昭告天下,发动科技兴国的举措,召集民间能人巧匠,把世人都忽略的工部建设强大了起来。
一时间,所有能人巧匠,都汇集于皇城。他们之前各自生产发明的产品,都在赵佶的观察之下,纷纷给指导了大致方向。众人无不茅塞顿开,一时间,大宋突然进入了一个研究新事物的热潮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