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谋事成事之道(1) - 管理心智 - 汤勇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管理心智 >

第5章谋事成事之道(1)

第5章谋事成事之道(1)

17﹒老鼠议事: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一群老鼠吃尽了猫的苦头,鼠王便召集老鼠研究对付猫的办法。

众老鼠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然后你一言我一语提出自己的看法。

有的说,立即研制一种毒猫的药;有的提议给猫买些礼品去贿赂;有的建议培养猫的一些其他饮食习惯,比如让它喜欢吃鸡、鸭之类的,使其慢慢淡化对老鼠的食欲。

一个自以为很有学问的老鼠摇头晃脑,提出了很奇特办法:给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铛,只要猫一走动,就会发出响声,然后根据响声及早逃离,或想办法躲起来。

鼠王听完大家的意见,最后拍板:用给猫脖子挂铃铛的办法来对付猫。

鼠王的话音一落,大家一致鼓掌,都对鼠王的决定表示拥护。

然而,谁去给猫的脖子上挂铃铛呢?大家推来推去都不愿意,鼠王采取了很多激励手段,至今都没有把这一决策执行下去。

一位记者在一次调查中,对众多的管理者提出三个问题:“你认为每天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你每天做什么花的时间最多?”“你在履行职责时感到困难最大的是什么?”结果90%以上的回答都是“决策”。

决策是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是管理活动中的关键环节,正确决策是管理的第一要务,也是管理者管理艺术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

有人说,决策有时是领导者梦寐以求的专利,有时又是手中一块烫手的山芋,这话很有道理。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指出:“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不是简单的发号施令,也不是盲目的拍板,决策需要在对事物了解、认真分析的基础上作出最好的决断,形成管理者的意志和员工执行的方向。

决策是一门科学,这就要求决策的过程和决策的结果要合理、要正确,要尊重客观规律,要讲方法,讲策略,不能凭借情绪决策,也不能靠拍脑门决策。具体来说,如何才能做到科学决策呢?

首先,要把握科学决策的特征。要注重目标性,目标是决策的依据,也是检验各备选方案的标准,有目标才能衡量决策的成功或者失败,如果偏离目标,任何方案都不是可取的;要体现可行性,决策是为了实施,无法实施的决策是毫无意义的,决策应与现实需要和实际可能结合起来;要考虑择优性,决策机构必须根据目标和可行性选择最佳方案。

其次,要严格科学决策程序。科学决策包括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订方案、分析评估、方案优化、方案实施、追踪控制七个环节,这七个环节形成了一个决策链,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忽略和简化哪一个环节,科学决策都将受到影响。

再次,要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要对自己的任何行动都充满信心,不拖沓、不拐弯抹角,不优柔寡断;要敢于去决断他人或者自己以前不敢做的事情,挑战自己的智慧,考验自己的胆识,要善于研究别人的行动,以吸取他们的得失来拓展自己的视野,做到取长补短;要勇于承担责任,能够及时把错误的决定纠正为正确的决定;要加强调查研究,弄清事实依据,在不了解真实情况下不轻易作出决策。

决策的科学性是我们每个管理者应追求的最佳境界,但是现实中很多管理者在决策的时候,却既不讲程序,也不讲方法,更不讲科学,作出了一个个失误的决策,有的甚至是荒唐的决策,诸如给猫的脖子上挂铃铛之类的,浪费了不少人力资源,给组织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18﹒哈默的大胆行动:敢于进行风险决策

哈默在58岁时购买了两家石油公司,当时石油行业最赚钱,竞争非常激烈,初涉石油领域的哈默碰到最大的也是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石油资源问题。

当时石油产量占美国38%的得克萨斯州已被几家大公司所垄断,他无法插手。沙特阿拉伯是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的天下,他也难以沾上边。

哈默在这种境况下,花费了1000万美元四处勘探,仍然没有结果。随后一位青年地质学家向他建议,旧金山以东的一片废弃的地区,可能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

哈默在对情况作了多方面了解后,决定筹措一大笔资金把它租下来,很多人都对他这种决策捏了一把汗。

当钻到860英尺时,终于钻出了加利福尼亚州的第二大天然气油田,在当时价值估计达2亿美元以上。

一个组织特别是一个企业的发展,必须要承担一些风险,要敢于进行风险决策。”无限风光在险峰”,孙子兵法也讲过,“置之死地而后生”,风险中往往孕育着许多绝好的机遇。

如果管理者在决策时瞻前顾后,胆小怕事,过于谨慎,而不敢正视风险,则有可能失去很多发展的机会。

一个有胆识的管理者能够瞄准机遇,勇于挑战,敢于冒险,他们知道,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四平八稳、不冒风险的事情。他们也懂得,与其不尝试而失败,不如尝试了再失败,更何况在尝试中有可能绝处逢生,取得更大的成功。

冒风险决策并不等于蛮干,冒风险的前提是清楚胜算的大小,一点把握都没有就去盲目冒险,那你的赌注下得越大、胆量越大,损失也就越大。作出冒险决策之前,不要问自己能赢多少,而应该问自己输得起多少。它不等于手中的彩票,能否中奖,可以听天由命,碰碰运气。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是从来不会惧怕风险的,他们会权衡利弊,努力找出风险最小的决策。

冒风险决策并不是不作防范,对决策后会产生的不良后果要有所估计,不能作最坏的打算,就没有资格谈冒险。除了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外,还必须准备一定的应急措施,以备万一问题发生时,能消除或减少其影响,有了预防和应急措施,就可以使决策的风险性降至最小,以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冒风险决策并不是铤而走险,进行风险决策是建立在平时学习积累上,建立在对客观环境充分分析基础上,建立在对整个局势的正确把握之上的。

敢于作一些风险性的决策,既是管理者胆识和魄力的体现,也是管理者创新能力、开拓进取精神的体现,更是管理者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体现。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这种敢于进行风险决策的精神和能力更显得特别重要。

成功的管理者,不一定是他比别人“会”做,更重要的是他比别人“敢”做。

19﹒驿卒被裁:立足长远进行决策

北京故宫后面有座山叫景山,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就吊死在那儿。

崇祯当皇帝后,山海关战事吃紧,用兵需要钱,国库又空虚,崇祯皇帝为军费犯愁。有两个臣子知道皇上的心思,想出了一个缓解军费紧缺的点子,急忙向皇上写奏章。说全国驿站很多,养了很多驿卒,这些驿卒每年耗费很大,其实也用不了这么多驿卒,如果裁掉大部分,便可节约一大笔钱,以作山海关御敌用兵之所需。

崇祯一想,觉得这是个办法,于是在崇祯二年下令全国裁减驿站。驿卒个个身强力壮,又都善于骑马,李自成也在裁减之列。当时,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二十四岁的李自成,失去驿卒的工作,被生活所迫,于是杀死了驿站头目,出了被裁的恶气,带着一支被裁的驿卒投奔到陕北农民起义军,一下子农民起义军的实力陡增,声势越来越大,仅十年的时间,就攻占了北京,明朝的统治土崩瓦解,崇祯皇帝便上吊了。

没有驿卒的裁减,或许就没有李自成的率部起义,或许也就没有崇祯皇帝上吊景山。崇祯皇帝到死的时候恐怕都不明白,一个决策,怎会成为自己的掘墓人。

看来,作为管理者决策必须保持冷静,慎之又慎,要三思而后行。意大利有句名言:“在你下剪刀之前,要量度三尺。”

冷静决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审时度势,把握全局,也就是决策时要从长远处着眼,从大局入手,切莫为了局部利益而鼠目寸光,缺乏远见。

俗话说:“眼光要看到整个森林,不要盯在一棵小树上。”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思维开阔,立足全局,才能做到胸有成竹,避免和减少决策的失误,这样的决策才会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特别是当团队面临困境、面临前途未卜的将来,很多时候,要拿出壮士断臂的勇气,作出有战略、有远见的决策。能不能主动作出这样的决策,既体现管理者的胆识和魄力,又关系着团队的发展态势。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路救起了一溺水之人,主人送了一头牛道谢,子路接受了。孔子听到了说:“从此鲁国人必乐于拯救溺水之人了。”因为一个肯救,一个肯谢,则会酿成一种风气。所以,大凡行事或作决策时,不仅要看行为本身,更重要的是要看行为的利弊;不仅要看行为的当前效果,还要看行为的长期效应;不仅要看眼前的得失,还要看对社会大众的导向。

有的管理者为了急功近利,为了求快而快,而不从实际出发,不按规律办事,仅凭一时的冲动,急于求成,轻率行事,仅靠主观想象和主观意志盲目作出决策,这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决策不但达不到目标,还有可能成为封喉之剑,葬送事业发展,断送自己前程,使之前功尽弃,付出惨重的代价。

子路被任命为县官,赴任之前,子路专程去拜见孔子,并向他讨教从政之道,孔子想了想,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的高见对我们今天的管理者在决策时同样适用。

厉以宁教授曾说:“权力加无知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我们的管理者如果决策时不注意这一点,这种可怕的事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20﹒哲学家与船夫:执行让我们没有商量

有一位哲学家乘船过河,船夫年龄很大了,他使劲地划着,非常辛苦。

哲学家闲着无聊,便问船夫:“老头子,你学过哲学吗?”

“没有,我从没学过那玩意儿,我不知道它是啥。”船夫回答说。

哲学家把手一摊,说:“太遗憾了,你已失去了50%的生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