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暗杀1905第三部》(9) - 暗杀1905大合集 - 巫童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暗杀1905大合集 >

第三十一章《暗杀1905第三部》(9)

潜入法务部监狱中间人

胡客本可以拒绝杜心五的邀请。

但是他没有。

与在东京保护孙文一样,胡客提出了对等交换的条件。上次是要杜心五拿出刺客道天道的代码,这次则是要杜心五帮忙寻找一个人。

胡客打算借鉴胡启立寻找十字的方法。当年胡启立寻找十字时,借用了郑洽记南洋分号的力量,胡客现在要借用的,则是遍布海内外的革命党人的力量。胡客用了三年时间来寻找胡启立的踪迹,始终一无所获,相对于大千世界而言,一个人的力量还是太过渺小。但革命党人千千万万,在国内各地均有活动,在海外也不乏势力,而且与遍布各地的山堂会党有着密切的联系。借助革命党人的力量来寻找胡启立,这实在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选择。

杜心五本以为胡客会提出某个极难办到的要求,没想到只是寻找一个人。这样的交换条件实在太过划算了,毕竟从法务部监狱里营救汪精卫等人,是赌上项上人头的生死大事。

在邀请胡客加入营救行动之前,杜心五已经聚拢了一批活动于京津一带的同盟会成员,譬如彭家珍、白逾桓、钱铁如、罗明典、吴昆、郑毓秀等人。这些人都是热血青年,从投身革命之日起,便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但杜心五知道,要营救汪精卫等人,只凭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他想到了胡客。

胡客的本事,杜心五比谁都要清楚,当年在日本东京时,胡客凭一己之力保孙文平安无恙,杜心五是亲眼见证了的。胡客一个轻描淡写的点头,对于营救行动的分量之重,无可言喻。只要胡客肯加入,即便营救行动最终不能成功,也势必能搅清廷一个天翻地覆。

有了一批同盟会热血志士的加入,又得到了胡客的应允,人手齐备,杜心五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如此一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最后欠缺的这阵东风,就着落在胡汉民和吴玉章的身上。

杜心五不打算硬闯法务部监狱强行劫狱。如果换作地方县衙的牢狱,尚有一搏的可能,但如今是在天子脚下,又是关押各类重犯要犯的法务部监狱,狱内守备一定极为森严,很难有可趁之机。

唯一的办法,是让汪精卫等人离开法务部监狱,出现在监狱之外,这样才有实施营救的可能,而且地处监狱之外,参与营救的革命党人无论最终成功与否,撤离现场的几率都会更大。

但载沣、善耆等清廷要员既不昏庸也不愚蠢,怎么可能平白无故让汪精卫等重犯离开法务部监狱?

“只有一种情况,”在清风客栈里商议时,杜心五小声地对胡汉民和吴玉章说,“转监!”

在押囚犯要想离开法务部监狱,要么刑满释放,要么就只能等死了之后,变成尸体被抬出去。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可以离开监狱,那就是清廷对囚犯进行转移,押往其他监狱执行关押。

杜心五心里盘算的,正是转监这一特殊情况。

换在以往,类似汪精卫这等谋刺摄政王的重犯,必定会在暗无天日的法务部监狱里过完后半辈子。但如今海内外形势剧变,清廷处在预备立宪的非常时期,对汪精卫等人实施转监,不能说全无可能。

“娼马子尚且要立个牌坊,何况是清廷这帮有头有脸的人?”杜心五分析道,“为了预备立宪这块牌子,清廷连死刑都可以免除,更何况是转监这种小事?只要二位先生活泛活泛,此事不愁办不成。”

“怎么个活泛法?”胡汉民问道。

“找一个中间人。”杜心五说。

“谁?”胡汉民和吴玉章几乎同时发问。

“程家柽。”一个名字从杜心五的嘴里冒了出来。

杜心五所说的程家柽,是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与孙文、黄兴等七人,同为同盟会章程的起草人。同盟会成立后的第二年,身为同盟会外务科科长的程家柽,决定只身返回国内,打入清廷内部。程家柽虽是同盟会的骨干成员,但因为平素为人低调,行事谨慎,因此清廷并不知晓他的革命党人身份。所以当他返回国内后,清廷竟聘他为京师大学堂的农科教授,肃亲王善耆更是看中他的才学,将他聘为王府内的家庭讲师。不久后程家柽再赴日本,直到去年方才回国,在清廷陆军部任职,同时继续在肃亲王府上担任讲师一职。

同盟会成立后的数年里,国内革命浪潮风起云涌,革命党人在搞暗杀、闹起义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往清廷内部渗透。除了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外,革命党人也试图打入清廷统治阶层的内部,程家柽便是成功者之一。程家柽两度被善耆聘为王府内的家庭讲师,足见善耆对他的器重,几年下来,程家柽俨然成为了善耆府上的一等门客,甚至算得上是善耆的私人幕僚,深得善耆的信任,而此次负责处理汪精卫谋刺摄政王一案的满清要员,正是肃亲王善耆。

要想让清廷对汪精卫等人进行转监关押,就必须在负责此案的善耆身上动脑筋,要想令善耆改变主意,革命党人唯一能动用的人脉就是程家柽,而胡汉民和吴玉章,正是程家柽在东京时的至交好友,联络程家柽作为中间人展开活动,非胡汉民和吴玉章出面不可。

杜心五和盘托出了心中的计划,甚至包括如何对程家柽进行劝说等细节性问题。胡汉民和吴玉章也觉得程家柽是唯一能起到作用的力量,因此听完杜心五的计划后,两人事不宜迟,立刻展开行动。

在杜心五联络京津一带的同盟会成员的同时,胡汉民和吴玉章也与程家柽取得了联系。

相互会面后,胡汉民和吴玉章不作隐瞒,开门见山地表明了来意。

程家柽立刻露出了为难之色。

程家柽并非不愿意帮忙,只是觉得营救行动过于鲁莽。他在肃亲王府待了多年,深知善耆极为精明和机敏,绝非容易对付的角色,他担心此次营救行动是以卵击石,最终营救汪精卫等人不成,反而徒送革命志士的性命。

“善耆对此案极为重视,就算转监,沿途也必定层层守备,你们想在半途实施营救,恐怕是白费工夫,说不定还要连累大伙儿枉送性命。”程家柽说出了内心的担忧。

“营救行动是孙先生的密令,非执行不可。”胡汉民说道,“我等心里自有分寸,不会傻到白白去送命。”

程家柽仍然担心两位好友的安危,继续劝说,试图令两人回心转意,放弃营救行动。

一番你来我往的争论过后,胡汉民和吴玉章始终不肯退让一步,并表示程家柽如果不肯帮忙,那也就罢了,两人另行谋设法子便是。“无论如何,人我们是救定了,此事决无更改的余地!”胡汉民斩钉截铁地表明了决心。

程家柽见两位好友如此执拗,最终只能长叹一声。既然两位好友心意已决,不再更改,那他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施以援手。

“要劝说善耆实施转监并不难,我会想法子做成此事。”程家柽说道,“一旦有了消息,我会立刻通知你们。”

“你回去之后,千万别直接劝说善耆转监,”胡汉民忽然压低了声音,“而是要向他告密。”

程家柽不由得一愣:“告密?”

胡汉民按照杜心五的叮嘱,对程家柽说道:“你见到善耆后,就向他告密,说有革命党人秘密联系你,希望你帮忙促成转监一事。至于我们要在转监途中实施营救,你就不用告诉他了。”

程家柽万般不解,奇道:“为什么要这样说?”

“这不是我们的意思,”胡汉民摇起了头,“这是杜先生的意思。”

一旁的吴玉章跟着说道:“杜先生说了,你只管这般向善耆告密,一来可以撇清你与革命党人的关系,事后无论营救成与不成,都能保你无事,二来善耆听你这样一说,自然会钻入圈套。”

程家柽仍然想不明白此举背后的深意。但既然这是杜心五的意思,胡汉民和吴玉章也如此千叮万嘱,他只需依着行事便是,于是将信将疑地点了点头。

与两位好友告辞后,程家柽怀着满肚子的疑惑,回到了肃亲王府。

当晚,善耆回府后,照例进入书房看书。程家柽来到书房叩见善耆,向善耆悄悄地告了密,说了今日与胡汉民、吴玉章会面一事。

“有这等事?”善耆立刻放下书卷,抬起头来,满脸惊讶之色。

“我前些年在日本求学时,与这二人见过几面,有些粗浅交情,”程家柽说道,“没想到这二人今天竟然找上门来了。”

“他们人呢?”善耆的声音里满含急切。身为清廷的民政部尚书,善耆统率全国的警察机关,现在有革命党人秘密现身北京,一定是图谋不轨,他的第一反应,自然是要将其缉拿,以免闹出更大的乱子。

“白天就已经走了。”程家柽回答。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