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列阵出征
百官散朝,只余几位一、二品大臣继续在议政厅议事。
“先说说主要调动哪几个州府,各多少人马吧。”景康帝一挥龙袍袖,端着茶壶轻呷一口,动作虽虽说不上文雅,但举手投足之间,尽有帝王压抑之范。
各位大臣倾言相谈,议政厅上茶不断。
直至午时,皇帝才揉揉眉角,摆了摆手:“那便如此吧。只是这君武山右侧一带至关重要,为防贼人绕山偷袭,此地定要严加把控。”
“君武山右侧乃是嘉元关,地势甚是辽阔平坦,的确要好好严守。”一名老臣道。
皇帝换了个更舒适的坐姿:“此地原有镇守的是哪位将领?”
周大人垂眸,略一回忆:“回皇上,是左将军。”
“左遄啊。”皇帝笑了,“朕竟然忘了。去年他还回了京城给他伯父办丧事,后调任过去任期三年。”
皇帝大手击桌,发出沉闷声响:“那就先让左遄领旨增援以待粮草吧。”
室内登时静谧无声。
“是,皇上。那这押运粮草之事该派何人?”良久,才有一大人进言。
“任左都巡鉴张室为晋远四品,带头护送军粮,务必确保万无一失。”皇帝眸子一扫,阴沉之气颇为峻烈,“至于随军——和乐长公主之子年十九,也是时候为国分忧了。”
“皇上是说大风郡王、小风郡王?”
景康帝嘴角绷直,又缓缓露出一抹弯笑:“就让他们两个做张室的左膀右臂。”
“皇上,两位郡王毕竟年轻,从未历经过此等重要军务,如此安排……”
“周大人。”皇帝声音冷起打断,“你一向就是太过谨慎了。年轻人自是要时常磨炼方能成就傲骨,明王不也是八岁就上战场吗?他们两个都快而立了,还算什么稚儿?”
明王?诸位面面相觑。
大风郡王也就罢了,好歹是个稳重性子,这些年在邵陆书院算是学有所成,还有望参加今年会试。
至于这小风郡王……
那可真是一言难尽。跟明王比?那还是算了吧。他就是再长人家几岁,在诸位大臣心里,也半点不及明王八岁之勇啊。
想到明王,大臣们心底又是叹气。
“是,老臣明白。只是另外是否还要再派几个任命官随行?”两位郡王到底是个虚职,靠着荫封过日子。说到底周大人他小心也不为过,毕竟是军机大事,怎好如此随意?
皇帝似是不耐烦了,干脆稍弯身子背靠龙椅,如此不端,最刚正不阿的韩首相嘴皮子微动,训诫之言即将脱口而出,皇帝声音又悠悠响起:
“那就随周大人安排吧。朕近日为战事操劳身心不支,就闲散了吧。”
韩首相憋着一肚子气,力沉丹田,声音颇为严厉:“请皇上保重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