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给了工作还要给工资? - 1977:从拒绝当舔狗开始发家致富 - 一轮不腰斩就行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91章给了工作还要给工资?

邓子奇和裴清仪有了杨凡的开导和敦促,失落的情绪一扫而空,紧张感充斥胸膛。

人就是这么奇怪的动物,一旦精神紧绷,什么失落、沮丧等负面情绪就会消失无踪。

但并不是所有知青都会遇到杨凡这样的明白人。

大队部的两个知青,隔天一大早就抱在一起,埋头痛哭。

主要是杨国华的说辞他们实在是接受不了。

“村里有啥不好的,你们在大队部干的话,一个月怎么这也能弄个三十来块,不比去城里上班强?”

杨国华也是满脸的郁闷。

“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

他听说,现在通知书已经发完了,没领到通知书的,自然也就意味着没考上。

杨国华见大队部的两个知青没有接到通知书后,就提议让他们在大队部帮忙。

到底是知识分子,算个账,登个记什么的,还不是手到擒来。

可当杨国华跟他们说明了村里比上大学好的时候,两人再也接受不了没考上大学的事实,哭了起来。

“大学的吸引力真就这么大?”

杨国华怀揣着浓浓的疑惑,安排哭着的知青处理一下大队部的事情,他则是找到了杨凡。

“小凡,你说知青们都咋想的,没考上大学就没考上大学呗,在咱们村里干点活不也挺好的嘛。”

这番话让杨凡忍不住对杨国华刮目相看,这种独到和前卫的见解,杨凡只在几十年后见到过。

那时的人们称呼这种行为为躺平。

相比于杨国华,杨凡其实更能理解知青们求学的心。

在几十年后,人们亲切地称呼复考之后的头三届大学生为‘老三届’。

老三届的学生们也不负国家的期望,在各行各业充当起了领头羊的重要角色。

不管是政界、商界、影视界顶端的存在,都有他们的存在。

不过不管是杨国华还是知青们,都只是围城里的人罢了,有的人想出去,而有的人想进来,仅此而已。

“叔,上大学有补贴,每天不用干活只需要学习,就能生活得比很多人要好。”

杨凡选了一个比较靠谱的说法,告知了杨国华。

“哧,劳动人民最光荣,光想着想清闲还行?”

吐槽完了大学生们懒散的想法,杨国华就跟杨凡说起了过年大锅饭的事情。

一些东西的准备,现在就可以开始了,杨国华想要问问进度。

与此同时,知青大院里,正准备装车的王钟,却被六个知青给拦了下来。

“怎么了诸位,有啥事吗?”

王钟看着面前一字排开的知青,看他们一脸肃穆的样子,不明白他们是要做什么。

“王钟,我们都没考上大学。”

沈颖还是头一个站了出来,向王钟说明了原因。

“哦,可这事跟我有什么关系吗?”

要考大学的是这些知青,又不是他王钟,犯得着跟自己说这些事吗?

“没能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我们还要在这村子里继续苦干,所以我们需要钱来生活。”

沈颖的话让王钟一愣,很快就明白过来沈颖这话是什么意思。

“你们是……想要工钱?”

六个人同时点头。

王钟却被他们的行为给气笑了。

“工钱的事情咱们稍后再说。”

“我就想问问,你们谁算过这段时间你们吃喝用度的花费?”

王钟的话并没有引起知青的共鸣,因为他们始终认为王钟管自己吃喝用度是应该的。

而自己现在没能考上大学,需要钱来生活,管王钟要工资也是应有之义。

“王钟,咱们一开始就说好的,你管我们的吃喝用度,我们给你炒花生,你让我们算这份钱是做啥?”

杜宇此刻站了出来,强词夺理道。

王钟则是直接被这种说辞给气笑了。

“原来你还记得咱们最开始的约定呐,我还以为你们忘了呢。”

王钟皮笑肉不笑地环视了一圈在场的诸位。

“既然咱们有言在先,那你们现在管我要工钱,是不是就有点过分了。”

王钟的话让在场的几个知青下意识地全都低下了头,毕竟人家说得在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