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股市深深深似海 - 商藏 - 庹政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商藏 >

第三百三十五章股市深深深似海

两人入座后,杨先进看叶山河略有诧异,呵呵一笑,缓解一下刚才的怪异气氛,说道:“叶总,咱们虽然交浅,但是今日因要言深,所以刚才唐突。但也是实话,敝公司新立,正是雄心勃勃,要大展拳脚,蒙陆教授不弃,介绍叶总,感谢不尽,昨晚认真翻阅一些叶总和贵公司的情况,佩服不已,不由人心生向往,希望叶总惠赐机会,敝公司一定精诚合作,实现双赢。”这一番解释杨先进事先准备的说辞,以便接下来说到山河集团的一些情况时避免叶山河觉得彼明我暗,心生不快。

“杨总客气。您是前辈,陆叔介绍您,必然,于晚辈必有裨益,但望前辈指教一二。”叶山河恭谨地说。

杨先进上来说话怪怪的,不算半文半白,只是话中偶尔有些挠口,惹得叶山河也不得不跟随,心里好笑,莫非这位以前的草莽突然紧跟时尚,钻研现在流行的“国学”,弄成这种腔调?

“指教是不敢的,只有一二思考,与叶总分享。”杨先进微笑

停顿一下,直接切入主题说:“叶总是做实业的,敝公司呢,主业是做金融,咱们遇到一块,那就只有一件事,一个字:钱。”

“叶总您现在做蜀都城南那个项目,本身需要巨量的钱,再加上陆教授提了那个整体开发后,您若跟那个泸泰投资正面较量,结果不出意外,只有两个:他顺理成章接了您的900亩地,或者您以蛇吞象巧取豪夺他的3000多亩地。”

“我们合作的基础是您创造奇迹,以小博大拿下所有的4000多亩地,这就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您要用多少钱,才能够拿下别人手中的3000多亩地?”

“泸泰投资是以每亩552万的价格拍下的,就算叶总手段高明,一分钱的溢价也不出,完全拿下这3000多亩地,也需要170个亿。我不太熟悉西川那边的房地产开发具体如何操作,但是想来跟我们这边也差不了多少,就算叶总长袖善舞,没有60亿到80亿的现金,土地出让金这块办不完所有的手续。”

“然后,还有开发。”

“建筑公司垫资,只是一部分,我也不太了解西川那边预售的政策怎样,但是再怎么腾挪,大头还是要自己出,而且,还要承担各种可能出现在的风险,比如销售情况不好,施工周期遭遇意外耽误等等。”

“所以,我们的估算,整个蜀都城南项目,是一个千亿规模的超级项目。哪怕是运筹紧凑且顺利的滚动开发,至少陆续投入的资金需要100到150亿,而且还要背负巨大的债务……”

“实际上,很多开支是实际操作中才会出现,而且会远远超过事前的预算。”叶山河忍不住插话说,“比如人工湖。我们预算过,要做一个具有自净功能的人工湖,需要的资金就是数以亿计,我们正在跟清华等学校联系,聘请他们的专家团队来亲自操刀。”

“人工湖,这是一个窟窿。一般来说,每一个湖都有自净功能,自净是整个湖的生态系统决定的,只是承受破坏能力的区别。小湖的生态更脆弱,受到污染更容易被破坏,甚至无法恢复。幸好你们那个湖够大,可以通过人工干预让它自然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杨先进这方面也懂,看起来做的功课果然很到位。

“还是回到资金问题吧。”杨先进笑笑,“正像那句俗话所说:有钱不是万能,但没钱万万不能。城南项目,没有钱是绝对干不成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实打实的项目,现在做项目都不像以前了,空手道不好玩。”

——

这可能是杨先进最沉痛,最深刻的经验之一。

“以叶总目前的实力,可以调动的现金应该在二三十亿,超过这个数额,就需要融资了。我们相信叶总的融资能力,但是光是拿下4000多亩地,山河房产就会背上超过100亿的债务,所以叶总再在这100亿债务的基础上融资,所得恐怕也很有限。”

“的确如此。”叶山河有些讪讪。“杨总说该如何办呢?”

莫名其妙地被一个第一次见面的人掀开他的底牌,叶山河的感觉非常古怪。当然,杨先进做的功课还是略略浮于表面,比如他不知道叶山河投资李安的事,所以叶山河目前能够调动的自有资金差不多就是10亿,再多,就得进行抵押或者质押,的确好像无法吞下泸泰投资的3000多亩地。至少现在,叶山河还没有想到一个妥善的办法,他也不相信陆承轩介绍的这个人能够给他指出一条明路。

“我们当然也没有这么多钱来投叶总。而且,敝公司虽然背靠实力雄厚的对冲基金,但不会初创阶段就针对一个项目做如此重大的投入。”杨先进首先表明态度,撇开自己,“但是,我们有办法帮助叶总搞到钱,解决资金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见面的目的。而且,是个一揽子计划。”

即使说这句话的时候,杨先进依然保持着那种谦卑讨好的微笑。

“愿闻其详。”叶山河不得不还以同样的微笑。

“敝公司认为,能够彻底解决融资的办法就是:股市。”杨先进笃定地说,“股市也是所有融资渠道中,最便捷,成本最低,可能性最大,杠杆最高的。”

“股市?”叶山河有些惊奇。

“是的。股市。”杨先进脸上终于露出一丝与投资机构总经理匹配的矜持与自得:“敝公司固然也可以投资,但是金额有限,金融运作的根本就是借别人的鸡下蛋,用别人的钱来办事。当我们手中钱不够的时候,就得想办法借别人的钱,而最好的借法方式就是通过股市,也就是敝公司对叶总最好的建议:上市。”

“上市?可能吗?”叶山河疑惑地问。

“是的,上市。”杨先进点头,“针对叶总目前的情况,我们有两种方案。”

“您说。”叶山河不由坐直了一些。

“叶总可能在想,蜀都城南项目刚刚开始,连启动都说不上,八字没有一撇,何谈上市,是不是疯了?”杨先进慢慢进入一位总经理的状态,“不是。如果我们直接做城南项目的话,有很多办法,比如,借壳。”

“借壳的形式也有很多,比如买壳。通过二级市场收购流通股那种办法是不考虑的。因为强行吸纳容易引起股份波动,又有政策限制,成本高麻烦多,所以一般会找那些亏损严重的上市公司接受对方法人股转让,整体接盘什么的。或者找那些领导层希望套现的国有企业,现在整个股份制改造还不完全,彻底,很多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是国营单位,存在着很多入场的机会。”

“只要找到合适的壳就好办。操作得好只需要付第一笔法人股就可以获得实际的第一大股东的权力,然后,我们就可以做壳。”

“比如把城南项目包装进去,立刻增资扩股募集资金,炮制分红方案,拿到分红资金去支付第二笔转让款等,实现良性循环,通过很小的投入就能够撬动很大的资金。”

“做壳的时候,我们可以打一些产业政策牌,比如农业,科技,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等等。”

“这只是很简单的套路,叶总当然了解。叶总可能觉得,无论是借壳还是做壳,不算是抢人饭碗,也是从别人碗里分一杯羹,人家也是商人,也会算账,会让你来分吗?而且现在整个资本市场是僧多粥少,那么多现成的实体公司排着队想上市,哪怕是亏损的上市企业,壳资源也是相当紧缺的财富,凭什么就会给你来做?这条路走得通?”

“然而,这正是敝公司与众不同之处。这也是我们跟叶总合作的基础。”

“如果叶总跟敝公司合作的话,这方面的资源和操作不用叶总担心,一切交给敝公司好了,叶总只需要到时用某种彼此认可的合作方式,把蜀都城市项目放进来,有了一个上市公司托底,资金就基本不成问题。”

叶山河静静地听着杨先进侃侃而谈,不知怎的,想起少年时的玩们陈亮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打了半小时牌,仍然不知道谁是猪,那么你就是。”

杨先进是猪吗?

肯定不是。虽然杨先进限于年龄和知识结构,无法跻身一流商人,但他的个人能力是毫无疑问的。

那么,这个莫名其妙的融科投资呢?

也应该不是猪。陆承轩不会介绍不靠谱的人,不会做这么不靠谱的事。同样,陆承轩即使心里还存着什么情结,他也不会用这么简陋,庸俗,下作的招数。

那么,看起来,这家新冒出来的投资公司,依仗的,就是它在金融方面独特的资源优势了,比如拥有可以利用的壳资源。

“这个思路不错。”叶山河赞许地说。

“也可以直接上市。”杨先进精神更加振奋,“上市的话,叶总旗下的纺织品公司是一个不错的备选。虽然现在的上市硬性指标之一是连续三年盈利,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合法的操作,通过调账体现利润和补税,证监会会认可企业调账后的经营业绩,拿出一份亮眼的报表,争取在半年之内搞定所有的程序,完成上市。”

“您刚才也说了,现在实体公司排着队上市,而国家对上市控制很严,尤其是像纺织品这种传统行业,又是民营企业,难度相当大吧?”叶山河问。

“难度当然有,但难度也要因人而论。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敝公司正是解决这种困难的公司。”杨先进呵呵一笑,“目前国家对上市指标的控制政策,基本上还是沿用了以前的老办法,有点类似计划经济,可以用‘总量定死,条块分割’八字方针来概括。”

“怎么说呢,所谓‘总量控制’,比如说今年国家定了只有100个亿的上市总量,没有特殊情况,就不会突破。‘条块分割’就是对这100个亿的总量切蛋糕,按省、部、委分配,基本上是每个省、部、委都平均分配,排排坐,吃果果,看起来公平公正,其实就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操作的空间。”

“比如说,相当多的省和部委,都希望自己这块多上几家,所以就会把手中的份额尽可能多分几家小公司,多上一家是一家,先上去再说,上去以后再扩股,扩股比上市容易多了。这就是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们上海,就曾经推出过流通盘只有800万的超级小盘股。所以叶总根本不用担心,只要您愿意,我们会用花花轿子把您的纺织品公司抬起股市。”

叶山河由衷地赞叹说:“贵公司实在太厉害了,杨总实在……厉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