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幽悠书吧
他请覃翎帮忙找到跟对方主任关系密切的朋友,酒桌上就把租金谈成了。然后找了一家以前认识的装修公司的老板,请他帮忙,看了场地,讨论了装修的风格和细节,然后,再跟周洪汇报,准备贷款。
叶山河写了一份详细的贷款申请,包括场地装修,大厅布置多少张散台,每天预计能够翻台三次,营业收入能够到达多少,每月还款多少,整个还款周期多久,递交给覃翎他们信贷科。
第三天,在小黄的协同下,办理完了贷款。
拖这么久,主要还是在于中间春节耽误了,不是这个人有事,就是那个事情需要等待,前前后后起码浪费了一个半月。
叶山河把准备做茶楼的事向爷爷做了汇报,但没有提贷款,以及如何贷款的事。
叶盛高一语道破说,茶楼这个东西,他虽然没有接触过,但以前遍地茶馆,社会上很多事情都是在茶馆中处理了,尤其是以前还有袍哥时,袍哥那些大爷,天天一早就蹭在茶馆,处理地方纠纷,分享各种信息,你做这个茶馆,赚不赚钱倒在其次,至少是一个不错的平台,可以结交很多人,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
叶山河说准备做一个稍有个性的茶楼,服务商人,就叫商务茶楼。
叶盛高呵呵笑了起来,说很好啊。进一步强化了这个功能,我孙子要当武林盟主了。不过,你得摆正位置,像你这样头重脚轻根基浅的刚入行,即使做一个平台,也要谦逊,对有身份有地位有实力的人不媚上,对不如自己的人不欺负,做人不卑不亢,持中守正。
叶山河心想,爷爷说得对,他本来也这么想的。
可是方案刚刚设计好,准备入场装修时,叶山河得到一个消息,江州剧场那边准备新开一个茶楼,名字就叫商会茶楼,老板是江州商会的会长,投资五百万。
商会茶楼租下了整整一幢楼,是把以前的一家宾馆客房全部重新装修做为包间,然后利用宾馆大厅做了一个院落式的大厅,全中式的装修,无论是从地理优势,投资金额,装修风格以及老板本身的资源人脉,叶山河都是“此诚不可与争锋”。
这是一个猝不及防的狙击!
叶山河在晴岚茶楼呆了整整一个下午,差一点干脆放弃做茶楼,最后,想到箭在弦上,已经用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整合了他所能够调集的资源才走到这一步,尤其是贷款批下来不容易,他不能就此退却,必须重鼓旗鼓。
茶楼必须做,但是思路需要调整。
经过两天的思考,又召来了吴国正,张格一些朋友研讨,最后,决定做一个书吧。
直接说,就是在茶楼里加进书的元素。
整体思路是以书吸引茶客,以茶养书。盈利在于茶能够赚钱,书也可以通过某种模式赚钱。
书的模式是可以在茶楼免费阅读,也可以租借。租借需要办理借书证,交纳一百元,其中押金五十元,五十元是预存租金,租书每本每天0.5元。
然后还有一些后续的盈利模式。
叶山河在心里发狠,你把我做商务茶楼的路堵了,我就反其道而行之,做文化茶楼。你做俗,我就做雅。雅也能够做出钱来。
装修方案重新做了修改,把以前的华丽,堂皇改成简约,清雅,连预订的桌椅色调式样都换了。
叶山河把付云河调过来守着装修,也随便做一些招聘,培训的工作。反正汽车美容那边基本没有什么生意,有其他两个人守着差不多了。
一个多月后,装修完备,又经过半个月的准备工作,叶山河选择了一个对他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幽悠书吧正式开业。
——
书吧开业的日子叶山河刻意选择在5月12日。
——
这是他承包客户部签约的日子,也是离开扬子江宾馆的日子,这个时间,后来成为他一生中很多次重要的日子。
取名“幽悠”,叶山河是考虑读书的两种条件,一是幽雅清静的环境,二是悠然从容的心情。请了江州有名的书法家石一书写了“幽悠书吧”四字招牌,结果做招牌的时候,叶山河把“书吧”两字处理得相当大,七米宽两米高的招牌这两个字占了一大半,“幽悠”两字委屈地缩在左上角。
这是叶山河为了突出重点,强调与众不同,特意的安排。以后可以把“幽悠”二字注册商标,但现在服务的形式是“书吧”。
书吧面积有五百多平米,在江州最热闹的中心旁边一条街的二楼,上楼进门左右各一个大厅。左边的大厅装修了六个雅间,四小两大,小的仅够五六个人一桌麻将,大的包间有一桌麻将和沙发茶几,可以容纳十多人同时在里面玩。右边的包间只有四个小包间,大厅更大,摆了二十多个大大小小的书架,把大厅隔成一些大大小小的独立空间。整个装修加上设施设备,包括预付半年的租金和一个月的押金,总投入不到六十万,但是另外一部分的投入,就不好计算了。
这部分就是书。
江州市图书馆馆长通过朋友认识后,非常欣赏叶山河,并且从公益角度支援了叶山河一千本旧书。这仅仅够几个书架,叶山河一次性到省城火车站的图书批发市场购买了五万多元的打折书,大部分是盗版书,才稀稀疏疏地填满了所有的书架,把书吧的架子搭了起来。
想到以后会不断地投入购买新书和杂志,叶山河心里不寒而栗。
这样一个书吧,按照叶山河的想法,是用不着做电视广告的,但是张格给了一个优惠到不能再优惠的价格,而且大部分金额用在书吧消费冲抵,只需要交纳很少一部分现金,叶山河也就勉为其难地接受了。
但是叶山河最看重的广告还是非常实用的小宣传单。
他印刷了几万张各种方案的宣传单,只花费了几百块,安排付云河带着招聘的员工趁着夜晚张贴江州所有的电线杆和墙壁,打一场不留死角的人民战争。
这就是叶山河对书吧最重要的营销。
当然,未能免俗,他还是按照通讯录上的名单,一一向那些所谓的“朋友”打电话告知,他开了一个书吧,邀请他们闲时过来捧场,照顾生意。
书吧一开业生意就很好,不算火爆,但基本每天散座在下午三四点高峰期时能够坐满,而且有翻台,包间的生意也不错,下午都会到到六到八个,晚上生意也有一些,每天的营业额能够到达两千以上。
这让叶山河忐忑的心总算安稳下来。
按照这个生意保持的话,每个月能够赚到四万元的纯利润,一年半左右可以还清贷款。
但是叶山河观察到,茶客中的书友似乎不多,即使是坐在散座喝茶的茶客,面对周围林立的书架,基本都是无动于衷,很少伸手取书阅读的。
这说明他的战略贯彻不够,没有到达初衷。
生意不错,那是因为现在高档茶楼市场正在篷勃兴起,还没有饱和,所以随便开一个茶楼都有生意,可是将来饱和了呢?
还有,办理借书证的书友也不多,开业一个月,才办理了不到一百张借书证。而且大部分办理借书证的书友,都是借了就走,没有按照叶山河的愿望坐下喝茶,这说明茶楼吸引不了他们,说明茶与书没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朝一日,他们把书吧的书读完,他们就会退卡,就会离开书吧,而不是成为书吧的茶客。
这让叶山河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
夏季,安装了空调的茶楼更是茶客趋之若鹜的去处,书吧生意更加好起来,书吧的营业额从第一个月的七万,不断上升到九月份的十一万。
十月份,夏天过去,天气转凉,叶山河算了一下帐,开业五个月,纯利润有三十三万左右,差不多回了一半的投资。
办借书卡的书友,涨到了五百人。这些人中,多少还是有一部分成为书吧的茶客。
这让叶山河心里觉得非常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