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不变是房产
叶山河简要说了曹衡的情况,段万年一口答应。他笑道:“那我是应该给他安排一个纪委书记的职务还是财务稽查?”
“如果从预算切入,可以专门成立一个预算部门,让他当头;如果从支出拦截,可以让他负责项目审核;甚至可以更简单,从源头上开始,让他做企划部头,负责立项审批。这些都是可以阻止司马副总中饱私囊的办法。”
“想不到一惯自诩坦荡的叶董事长,耍起阴谋来,也不输人。”
段万年和叶山河都笑了起来。
他们虽然在笑,可是一股苍凉之意忍不住上涌。
项目才刚刚启动,就要花费心思考虑这样下作的互相算计,攘外竟然要从安内开始。
或者,正是这种心情,段万年和叶山河简单讨论了一会东郊记忆接下来的工作,就在旁边一家小店简单炒了一个蚂蚁上树,一个火爆双脆,一个蕃茄鸡蛋汤,三下五除二解决完毕,段万年说:“去和尚那里坐坐?”
他和叶山河都有相同的爱好,心情不安时喜欢去高峰寺,不是想从智通那里得到什么启发,而是通过和智通的海吹,能够过滤情绪,即便什么也不说,沉默相对喝茶,也是换脑。
他们到达高峰寺时,智通不在,外出“业务”,两人也不客气,老马识途地直入智通禅室,小沙弥认得两人,上来给两人做功夫茶。
做了第一开,段万年让小沙弥离开,他好和叶山河说话。
在这样清静,带着某种氛围的环境里漫漫而谈,正是他和叶山河来这里的目的。
“陆叔前几天来过蜀都,陈哲光邀请的,他待了两天。”叶山河开口说。
不知怎的,叶山河突然想跟段万年说说陆承轩,看看能不能说到他和陆承轩某种奇妙的心结。
“老陈喜欢这事,有点像古时候的,什么四君子养士,请一大帮各界贤达来做他的智囊,唐太宗当年在端门看着新科进士从鱼贯而出,得意洋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道理都是相同的。”
“走之前,我去酒店跟他聊了一个小时,向他请教,他继续看好房产市场。”
叶山河迟疑一下,把这个对于很多人来说,属于相当重要的商业秘密坦诚说给段万年。
实际上,那天晚上他和陆承轩是说到了房产项目,但有一半的时间说到了陈哲光和陈哲光的政治。
著名经济学家陆承轩来到蜀都讲学,当天就上了电视新闻,隔天,陈哲光专门发表了一篇讲话,推出了他对于国企改制的新的阐述:联合发展。
这不单单是换了一个名词,陈哲光在其中夹杂了很多内容,尤其是强调改制决心的时候,引用了鲁迅的一句话:“在中国,就是挪动一张椅子,也是要要流血的”。
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看得出,这似乎是对省委书记那天视察山河纺织品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讲话的反击。
堂皇的词句下面,掩饰着刀光剑影。
政治从来就是残酷的。
张红旗固然马上离开西川,但他的影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他自己也并没有边缘化,而是正常调整,甚至有可能再进一步,而陈哲光,他的中央候补委员在前不久非常意外地落选,传说他跟东北某省一位刚刚落马的省政协副主席有过不当交易。那时候,陈哲光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县级干部。
但是陆承轩的着眼点肯定不在这里,他通过两天走马观光和一些送来的数据材料,经过感受分析,得出的一些初步的判断。
他对叶山河说,蜀都这十来年像是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是西部发展最快的城市,政府效率有口皆碑,世界500强纷纷进驻,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在城市化pk中,跑在了中国城市平均线前面,这些都是一目了然的成绩,但是,也产生和遗留了很多问题和矛盾。
比如,2005年开始的高密政策,动辄5.0,6.0甚至更高,让蜀都失去了它传统的休闲味道。
你想一想,假如一个33屋的楼,按一般标准每层6户,一幢楼就有近200户人,按照每户3人计算,一个单元就要住进600人。一个楼盘,一般都是好几幢十几幢,隔窗相望,所以哪个楼盘哪个小区都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这种高密政策,有效地提高了地价,增加了政府和土地持有者的收入,同时也有效地控制了楼面地价,所以现在蜀都楼市,如果以二环内来算,均价还没有超过1万。
但是这种高容积率,-——我想可能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是高的。而住建部关于经济适用房的容积率限制,不会超过3.5,这也是蜀都许多高端住宅,舒适度还不如别的城市的经济适用房。
又比如滥用招商政策。蜀都现在商业库存,几乎是世界之最。
前几年蜀都政府乃至西川省政府施展浑身解数,招商引资,为了达达这个目的,很多项目都是绕开土地拍卖,直接以挂牌或者划拔的方式让外商拿到土地,而外商一旦拿到土地,就会划出很大一部分这种廉价土地去做酒店,写字楼和城市综合体,反正不做白不做,或者说,知道政府这边的套路,预算要地的时候就狮子大开口,所以蜀都这些年真是逛不完的商场,住不完的酒店,办不完的公。
又比如,这座城市客人一来,首先看到的,都是繁华。
从机场出来,一直到城市中心省展览馆这条大道,笔直,宽阔,让这座城市有了国际气质,但是忽略了市民生活的很多切实需求。一个社区没有完善的学校,医院,公园,要享受现代化生活要走很远的路,城市建设浮在了上面,没有沉下去,没有做好扎实的生活基础。
还有很多很多。
叶山河缓缓地说了当时陆承轩对市委书记的批评。
“土地划拔好啊。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东郊记忆就不可能轻易启动,也不可能轻易拿到这样一大片黄金土地。”段万年笑道。
“你是资本家,你当然要这样说。-——土地还没拿到手呢。”叶山河也笑,“但是商业库存大带来的压力你体会不到。因为这几年你没有做实体。一个城市综合体需要十万人消费支撑才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转,可是你数过光是城南,有多少个城市综合体?起码超过基本需要的十倍吧!我的山河广场能够顺利完工,并且卖完,完全是运气。”
“还有高容积率。固然造成了令密集恐惧症者恐惧的密集楼盘,但也为将来房产行业的整体提升,比如更加高档小区的出现,预留了商机。说不定这也是陆先生看好房产行业的一个原因呢。”段万年伸手倒茶。
叶山河心中一动,端到嘴边的茶杯停在空中。
“怎么了?”段万年问。
叶山河皱了皱眉,想抓住什么没有抓住。
“想到了什么?”段万年跟叶山河有一定的默契,“我说的话刺激了你?高档小区?想在蜀都饭店这个项目中做?”
“蜀都饭店那点地盘怎么可能做高档小区?”叶山河摇头,“倒是我前一阵去许总那里,许总说每天中午,是商场一天中销售最好的时段,原因是周围写字楼的白领会借着中午休息这段时间来逛逛。白领已经成为这座城市异军突起的一个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能力很强。蜀都饭店如果拿下来,倒是可以考虑装修高档公寓,专门为这些白领服务。”
“那想在东郊记忆搞?”段万年继续追问。
叶山河沉吟一下,摇头:“东郊记忆做的文创项目,你下午已经说了,不在于建筑而在于装修设计,保持原有风貌又要注入文化元素。当然,东郊记忆有房产之实而无房产的风险,所以它的确是一个好项目。”
“你给我转述陆先生对老陈的评价,是不是想告诉我,不要和老陈走得太近?”段万年突然反应过来。
“你如果这样认为,我不反对。”叶山河笑。
“现在不是反不反对的事,是已经捆绑在一起了。”段万年苦笑,“我前面只图把这个项目做起来,用力地往领导那里钻,结果领导自然就轻轻接住了。不说杨秘书介绍这个司马副总,光是东郊记忆现在已经列入政府重点项目,老陈就不容许我现在抽吊桥打退堂鼓,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但是凌明山不错。”叶山河突兀地说。
段万年一笑,完全明白他这位盟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