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挣扎华尔街
因为休息,因为重新聚积了斗志,因为心里有了盼望,知道救援队正从沟外往这里急行,队伍的速度不知不觉地提了起来,半个小时,差不多就走出了一千米。叶山河感觉到了身后女人的微妙变化,转过身:“来吧,还是我背你。”
如果有些事情无法改变,迟早会来,那么,就勇敢面对吧。
刘丽莉有些忸怩:“只有我一个人。”
少年们都在坚持自己走路,没有一个人叫苦。
“只有你一个女人。”
叶山河微笑着看着她,他的笑容和理由都无法拒绝。
刘丽莉爬上他的背。
“说说你们是如何认识的吧。”
这是叶山河想好的,用来消解身体痛苦的办法。虽然,他不知道有多大的效果。
“你不问,我也会说。”
刘丽莉抬头看着前方,露出沉思和迷茫,过了好久,才缓缓说话。
“我刚到纽约,寻找住所的时候,在留学生租房网上看见了她的招租,然后,成为室友。”
“这就缘分吧。”刘丽莉悠悠叹气,“所以暴雪公司才会……跟蒋中合作,我才会出现在蜀都,才会参加这一次围棋趴,才会这样被你背着。”
“当然,暴雪公司选择蒋中,绝不是因为我投了关键的一票,而是他在几个公司有独特的优势,可以跟暴雪公司互补。但是,我看见暴雪公司股东名单中有你时,我就毫不犹豫做了决定,我的决定也可能影响了何自全以及其他同事,所以说,这也是另外一种缘分。”
“因为,我欠她的情。我刚到纽约的时候,晓可只比我早去了三个月,却已经成为了纽约通,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吃穿往行,帮我找工作,投简历,帮我穿着打扮,面试,帮我坐地铁,错峰出行,帮我省钱,省时,省力……,一切的一切。”
叶山河心里又是甜蜜又是心酸,关心别人的时候,晓可总是这样“无微不至”。
“当时自费留学生要想保持学生身份,必须全读,不能半读,硕士一个学期起码得修三门课,为了支撑学费和生活费,我们,两个女生都得打最少两份工。我家庭条件一般,我感觉得出晓可家庭条件不错,但是不明白她为什么从来不向家里要钱。”
“省钱,是的,这是当时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目标。”
“吃,面包和火腿肠是最重要的食品,营养不能考虑,填饱肚子才是优先选择。偶尔有好逑的男生邀请,就逮住机会不顾脸面地大吃一顿解馋。”
“穿,这是最浪费钱,也是最必不可少无法节约的一项支出。不仅仅因为我们女生,而是为了需要。你也应该知道,人们一提起华尔街,就会想到一丝不苟的袖扣,笔挺考究的西装,精致内敛的皮鞋……,这些是男人们的盔甲,其实,对于职场女人们的要求也一点不少。”
“住,我们住在布鲁克林的布朗维尔,纽约最贫穷的社区之一,这里也是全美公租房最集中的地方,大部分的楼房年久失修,卫生状况差,漏水、供暖不足、老鼠多、墙皮脱落、建筑出现裂缝破洞、厕所不能正常使用……,贫穷和衰败是布朗维尔的两个‘关键词’。”
“另外一个关键词是‘暴力犯罪’。这里一直有‘纽约谋杀之都”’的恶名。学校配备了包括金属探测门在内的安检设备,邮政快递员要警察护送,16岁少年书包里被检出手枪,26岁妈妈将4岁儿子棒打致死等等。因为一小半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下,16岁以上的人口中,有六分之一失业,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没有读完高中,每10万人艾滋病病毒新增感染率和因谋杀而死亡的比例都名列全纽约前列。”
“我们出行基本是地铁,不敢呼叫出租车。罗卡韦大道地铁站建于1920年,现在基本还保留着当年的样子:铁轨与地面之间的一个木制二楼夹层,楼梯黑黢黢的,出入口的门是纽约地铁少见的木门,站内有股浓重的、类似废旧阁楼里弥漫的陈旧味道。”
“但是这里房租便宜,比其他交通类似方便的地方,便宜至少三分之一。这个理由足够让我们下定决心。”
“还有一个原因,是这里距离华尔街只有不到12公里的距离。”
“从我们租住的地方,步行二十多分钟,就可以到达罗卡韦大道地铁站,从这里乘坐3号线地铁,可以直达曼哈顿岛南端的华尔街站。”
“是的,华尔街。”
“这就是我去纽约的原因,也是晓可的目标。”
叶山河抬头深深地呼吸。
对于全世界的基督信徒来说,他们一生向往的圣地是耶路撤冷,对于全世界野心勃勃的金融冒险家来说,华尔街就是他们的耶路撤冷。
这条总长不过300米的街,云集了100多家全世界顶级的投行和基金,管理着上百万亿美元的资金,人均年产值高达60万美元,有一句话可以形容这条街的影响力:华尔街打个喷嚏,全世界经济就要感冒。
这条街也可以说是美国梦的缩影,是年轻人拼搏奋斗的天堂,这一方漫天财富、遍地黄金的天地承载着无数一步登天的传奇。以晓可的专业,经历和个性,选择华尔街做为目标,一点也不惊奇。如果叶山河当时没有听从爷爷的指导扎根省城,说不定也会去遥远的大洋淘金,把这条全世界最神奇的街道视为前进的灯塔。
但是,即使在这样一个富可敌国的城市里,依然存在着象布朗维尔这样贫穷与暴力的社区,不是一个,而是好几个,不由令人触动与感叹。《社区健康档案2015》前言写过一句话:“一个人的健康由他家的邮政编码来决定,这是不公平的,也是可以解决的。”但是金融街的大佬们,考虑的不是这些问题。
“我们疯狂地向五大投行等金融机构投寄简历。”
“但是这条街是犹太人和‘纯白人’的天堂,学金融的华人,尤其是华人留学生很难立足,当然,南美人,黑人也一样。”
“拜托中国经济的腾飞,许多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华尔街需要懂中文的人才,学金融的华人才有了更多的机会进入华尔街。”
“不过,他们在华尔街都很边缘,很难进入到核心层。”
“华尔街的工作岗位繁多,大致上简单划分为:前台(frontoffice)又称一线,中台(middleoffice)又称二线,后台(backoffice)又称三线工作岗位,同时还有支援部门(supportoffice),及保证银行整个电脑系统设备正常运转的it部门等。”
“在华尔街前台工作的人群占华尔街投行员工一半以上,包括业务员、交易员、金融市场分析人员等直接和客户、金钱、金融市场打交道的人们;中台又称二线工作岗位,他们是针对每天一线交易工作进行审核确认的部门;后台工作主要是各种数据库的整理和交易手续费的收费票据制作发送,目前后台工作较多放到印度去做了。”
“作为华尔街的投资银行,不同部门对员工有不同要求,并没有对员工的选择变成脸谱化。银行为了让员工保持活力,他们都是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中挑选进来的新员工,这样就可以保证自己员工给银行带来丰富多彩的不同地区组成的公司文化,还有各式各样新鲜知识、灵感和充满活力的思路来源。”
“正是因为这两方面的原因,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最后都如愿以偿地进入华尔街,晓可做了交易员,我是业务员。”
“我们逃离布朗维尔,到了苏荷区(soho)。这里林立着艺术画廊,名设计师商店,还有古色古香的咖啡馆和阁楼空间,也是大多数纽约客,甚至是那些略微熟悉纽约的人们一提到纽约就会想到的高档社区。我们的生活看起来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成为白领一族。“
“但是很快,我就离开了这个光鲜亮丽,令人羡慕,但也令人紧张到崩溃的工作,带着一份还算过得去的履历去了现在的游戏公司,一直做到现在。”
“我没有晓可坚强。也没有她那种天生的金融敏感和天才。”
“在过去的十年间,全球经济动荡,基金经理们都很难交出稳定的成绩单,但我知道,晓可经手的投资总是能够达到30%到200%的年收益率。几次经济震荡后,她成为她所在投行的贡献最大的交易员之一,可是,她得到的报酬,却与她付出的辛劳不成正比。”
“在华尔街,按业绩提成一般是10%到15%,可是公司因为她学历不够光鲜,又是华人,给她的平均提成在3%到4%之间,直到她离开前一年,才一步提到11%,其中现金部分只占3%。”
“显然,公司辜负了她。因为她不是偶然一年的收益率高,而是连续多年这样。在华尔街这种地方,有着无数鹰鹫一样目光锐利的投资大佬,他们注意到了晓可的突出和优秀,迅速抛出了橄榄枝,开出了令人心动的支票。”
“晓可所在的公司这时才反应过来,总裁亲自出面挽留晓可,开出了16%的提成,外加近1000万美金的留用奖励,但是羽翼丰满的晓可带着不可抵制的野心,去了一家毫不起眼的对冲基金。”
“然后不到三年间,她在这家对冲基金创造了巨高的盈利,升格为合伙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