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212厂
第一位国企负责人上台,开始介绍蜀都无线电三厂。西川一直国家的战略大后方,建国后出于战备考虑,很多军工企业以及配套企业都被安排在蜀都市和周围郊县,这些年中央政策调整,这些企业受到影响,兴起一股军转民大潮,开发出不少民用产品,但很少能够打开市场,取得成功。
蜀都无线电三厂以前也是为军工企业服务的配套企业,现在适应市场生产一款抽油烟机,在西南三四线城市占有一定份额。负责人削瘦,白发,戴着厚厚的老花眼镜,虽然过去也在无数次在主席台上讲话,但是今天这种场面,新颖别致,又是决定企业命运的重要时刻,感觉此起彼伏的闪光灯都变得咄咄逼人,不由得有点怯场,干巴巴地念完了准备的资料,有些无助地看着台下一片模糊的人影,等待提问。
这个企业也在许蓉给叶山河的三个名单内,叶山河本来也有问题,现在一看负责这副紧张模样,转念放弃。可能人同此想,只有两位民营企业家提了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主持人宣布提问环节结束,进入选择环节。
令人意外的是,竟然有八家民营企业表示了合作意向,跟叶山河一样举了牌。
这下声势大振,一扫刚才有点冷场,所有媒体的镜头都对准了民营企业家这个区域,叶山河装作阅读资料低头躲在木牌后,等到他们拍摄完毕,大家放下木牌,叶山河才松了口气。
旁边的工作人员迅速把意向企业登记在册,趁着第二位负责人上台介绍时,跟每一位意向民营企业的老总一一确认。
第二位负责人声音洪亮,肥头大耳,几分钟的情况介绍抑扬顿挫,诙谐有趣,不时引起笑声,叶山河一看不在许蓉三名单内,不感兴趣,转头去看陈哲光,一脸严肃,叶山河恶作剧地想:不知这位市委书记心里是不是有种恶作剧般的快乐?
因为知道举牌只是表示一种意向,不用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所以十七位民营企业家都显得非常放松,踊跃提问和争相举牌,叶山河也入乡随俗地举了几次,一直到第九位,才是许蓉点了名的另外一个企业。
这是家生产晶体管的老厂,也是为军工服务的配套企业,另外有一个蜀都本地熟悉的代号212厂。
上世纪50年代,这些保密的军工企业和军工相关企业都直接用“某某信箱”来代替,比如82信箱为宏明无线电器材厂,106信箱为红光电子管厂,249信箱是无缝钢管厂。至到七八十年代,这些厂都还是蜀都人艳羡的铁饭碗,信箱厂的工人工资比其它厂的工资要高,再加上军工背景自我感觉良好,连职工子弟对小伙伴炫耀,也会骄傲地说:“我爸在某某信箱上班。”
东郊万年场一带因为聚焦了420厂,无缝钢管厂,西川棉纺织一厂等大型国有企业,成为蜀都市著名的工业区,-——段万年就是在那里出生,成长,后来因为失去顶替父亲工作进厂的机会,而走上了另外一条与大多数职工子弟不同的人生道路。老蜀都人形容那时的万年场一带有“三多”:气多,人多,烟囱多。人多烟囱多好理解:人多是因为都是密集型生产企业,烟囱多是工厂兴旺,工业繁荣的标志。而气多,是指从热电厂接出来输送到各个工厂去的蒸汽,输送管道外面包着厚厚的保暖层,阀门和接口能够看到“哧哧”直往外冒的白气。212厂也是万年场众多国有企业中的一家。
212厂现有企业职工1000余人,体量在蜀都市国有企业中属中等偏下,又因为产品不断升级,勉强能够跟上市场,一直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也因此拖到现在才被陈哲光列入改制名单。叶山河一中午研究,个人倾向于这家企业,不仅因为它船小,好操作,也因为它的产品有市场基础,最重要的,他伯父叶中国在台湾创立的叶氏电子集团现在由他的堂兄叶山豪接掌,叶山豪最近几次跟他交流,都有希望他牵线搭桥,来大陆投资的意愿。
传过来的212厂资料叶山河已经烂熟于心,他没有安排高阳和总经办的人马上去搜集更多的资料,在下定决心之前,他总是不露声色,不让任何人知道他的真实想法。不是担心泄秘而影响下午这个现场办公会上的举牌——这种拉郎配,倘若真有人要截胡,他求之不得,而是自我保护的习惯。他现在紧紧地盯着坐在主席台上介绍情况的212厂长鲁伯雄。
会堂现在的气氛不再开始时的紧张,变得轻松,热烈,后面上台的企业负责人恢复了他们一惯在主席台上的表现,讲话铿锵有力,表情丰富多彩,不像是来是求助,倒像是来做英模报告,就算是讲述到企业困境,市场无情,也是婉转曲折,绘声绘色象在说评书,说别人家糗事,神态自若,有的一开口就象扭开了水龙头,滔滔不绝,逼得主持人不得不由提醒到强制打断。从活泼和和谐来说,这个现场办公会是成功的,但是叶山河一直对它的实效程度保持怀疑。当然,这不是他应该关心的,这是陈哲光这个总导演的事,他告诉自己,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就行了。现在,他认真审视鲁伯雄,判断这个人是否可以合作。
他爷爷说过,所有的商业合作,说到底都是人的合作,所以评判一桩生意必须同时评判人,评判你的合作者。他大伯叶中国到了台湾后,读了很多书,也写过几本企业管理书,竭力倡导“好的道德等于好的生意(goodethicsisgoodbusiness.)”,以“志同道合”作为求才首选。叶山河在公司内部开会时,也经常强调做生意先做人,他创业一路走来,选择生意很多时间也是首先选择生意伙伴。总的来说,这是他们叶家一脉相传的商业思想之一。
甚至连陆承轩也受其影响。虽然,他一直不曾在嘴上承认。但叶山河记得有一次他跟陆承轩讨论到这个问题,陆承轩向他解释,有些人虽然不是那么优秀,但是因为人品,因为能够忠诚地执行制定的策略,反而可能取得更好的结果,而那些桀骜不驯的人才,常常会反过来成为阻力,并且因为优秀而阻力巨大,这是商业活动中隐藏性成本问题。叶山河记忆深刻。现在,他从鲁伯雄脸上看到了这次合作的阻力,心里有了阴影。
鲁伯雄身材矮小,但举止沉稳,说话有力,坐在那里自有一股威势,他的额头尖而狭窄,发际线低,叶山河跟着爷爷耳濡目染知晓一些面相之术,这是贪心偏重且心胸狭窄之相,他的鼻梁露骨,两眉距离过近,同样说明这人偏执自我,难以容人。
叶山河对他的第一感就非常不好,所以忍不住从他的面相上给自己找理由。
他对他第一感不好,是因为他的情况介绍,说到大的方面时过于宽泛,全说些政策啊,宏观调控啊,全球产业之类,说到细节时又过于琐碎,居然说到了原材料的采购标准,工人的思想波动,叶山河联想到那个材料,基本上是晶体管厂的厂史,从1955年建厂开始,初期生产锗检波二级管2ap系列,产量170万只,到60年评为省优势产品,65年到达全国同类产品先进水平,70年产品升级,到1977年出口600万只,创汇20万美元,82年采用扩散镍工艺代替硅整流二级管2cp10-20的烧结合金工艺,降低成本,为国家年节约资金200万元,再到85引投资300万引进日本微型二级管封装设备……,一直都在说成绩,而对于企业存在的问题,困难都模糊带过,叶山河中午就看得云里雾里,现在结合鲁伯雄的介绍,他突然有种强烈的直感,或者说是恍然:这个人不希望改制。
无论是他为了维持他现在厂长的权利,继续享受大锅饭的好处,还是他另有图谋,都将会站在叶山河的对立面,为改制设置极大的阻力。
叶山河本来准备了好几个问题准备提问,现在明白肯定无用,索性放弃,最后举牌的时候,他发现居然有六家民营企业,心中好笑,不知道他们是真的感兴趣还是纯粹为了给市委书记捧场。
他的手机静静地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