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新的朝堂制度 - 我的大明朝 - 忆往长安山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我的大明朝 >

第22章:新的朝堂制度

安静的大殿,新上任的皇家禁军,穿着他们的黑色制服,手持火枪安静充当着仪仗与护卫,百官的人数要比往日多上不少,封疆大吏崇祯并没有第一时间放回去,而是留下来一起参加这一次的朝会。

崇祯坐在上首,翻看着一些不知从何而来的典籍,百官无言,整个环境沉静的让人害怕,只有书页翻动的细微沙沙声在大殿中不断回响。

百官此时没有任何一个人胆敢对崇祯有任何不敬,上任以来的这些种种手段,已经完全体现了新皇远非寻常皇帝所能比拟的能力,谁人都知道,今日组建内阁,将是新皇表明自己治国理念的时刻,今天过后,百官也就清楚自己到底应该如何做,才能在新皇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价值。

百官心底自有所想,崇祯却看了一会后微叹一口气,将典籍随意放到一边,语气带着一股淡然:

“诸位爱卿也等了许久,这朝堂内阁也拖了许久,今日正好所有人都在,便在此时定下来把!”

崇祯颇有一言而定的味道在里面,组建内阁这件事情居然没有征求任何的意见,百官对崇祯这种专断的做法心有戚戚,却不敢言说,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崇祯。

崇祯直接说道:

“新皇当有新气象,朕不欲继续死板执行祖宗之法,将会对其进行一些改变!”

崇祯说到这里停顿一下,饶有兴趣的望着阶下百官:

“此事,何人赞同,何人反对?”

祖宗之法不可变,乃是历朝历代保守派们最终的底线,但此时面对崇祯挑战这根敏感的神经,最为保守的东林却无一人敢有多言,但即便是阉党,也没有发言支持,崇祯笑着不去管这些人,自顾自的说道:

“既然无人反对,那便开始吧!”

大殿回荡崇祯的言语:

“从今日起,内阁不再如以往繁琐,分工也将明确下来,同时内阁成员将有各部部长担任,而六部也将随之发生改进才对。”

“曾经六部将会分化为新的部门:经济、科技、军事、情报、宣传、吏法六大部门,其下再有各类分工,比如经济部门下面将还会有:工业、农业、海产、贸易、税收等等。”

崇祯语气不快,百官也是听的极为认真,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他们明白了新皇的第一个理念,那就是精简朝堂,所有人都清楚崇祯眼下所说的话将会关乎到他们的未来,所以就连崇祯说的每一个字都会翻来覆去的研究,崇祯说完经济,又将后面几个介绍了一番,众人对崇祯的想法终于有了一个全面的理解。

除了科技和宣传两个新部门外,他们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情报和军事上,前者所有人都很关心,而后者则是封疆大吏们格外关心:

“情报部将由东厂与锦衣卫共同负责,锦衣卫下分东事厅和西事厅,前者负责大明对外情报工作,后者负责大明对内情报工作以及百官监察,西事厅对省级以下官员有先斩后奏之特权,此乃皇权特许无人可提反对意见!”

“而东厂职责则极为专一,那便是监察东西锦衣卫,凡发现锦衣卫作奸犯科以权谋私者,皆官升一级,封银白两,这银子或许不多,但官位却是实实在在的。”

崇祯建立的这个情报部门让百官心下惧怕,以往不管是东厂还是锦衣卫,规模都算不上大,主脑级别甚至不及六部,更别说内阁,可现如今却直接成为国家最顶尖权力团体的一员,可以预见,锦衣卫和东厂将会马上引来一次扩编。

情报部门说完,百官虽然无奈却也只有接受,而封疆大吏关心的军事则让他们有些开眼界,其中的某些变动,甚至可以说是巨大:

“军部专门负责帝国军事,分为:负责协助指挥的参谋部和负责兵员物资的后勤部;而除非战时,将军将不再拥有任何军权,只有在需要时会被任命。”

崇祯此举直接剥夺了整个大明所有将军的军权,将实权握于一手,而统一的训练和军级也将避免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情况,也正是因为统一,崇祯才敢将军权全部剥夺回来,而不担心战力下降。

而至于宣传和科技,百官就不关心了,只有礼部和吏部官员多少上些心。

至此,新的朝堂制度和分工就建立起来了:

经济:工业、农业、海产、税收、贸易

科技:民用、军用

军事:参谋、后勤

情报:东厂、锦衣卫

宣传:宣教司(对内)、抚化司(对外)

吏法:立法、审法、执法

崇祯说完自己的规划也给了百官一些消化时间,然后示意王承恩,宣读对于百官在新制度中的官位安排。

这是一份冗长的名单,对几乎每个官员都有安排,百官自然在没有影响自身能力的情况下被尽可能打乱,但东林主要占据吏法和宣传,而阉党则主要占据经济、科技!而至于军事和情报,则是一些少壮派官员。

百官任命结束,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他们知道重头戏,内阁成员的确定要来了,崇祯拿着一份名单,百官眼中狂热焦急之极,仿佛有无数只蚂蚁在爬一般,崇祯吊了一会胃口,终于缓慢的打开,语气同样缓慢之极的念到:

“经济部长:温体仁!“

温体仁听见这话先是一阵狂喜,然后又是一惊,他如果没有记错,经济那边是阉党的地盘啊,陛下这是要把自己给划分到…阉党?

温体仁和钱谦益立马反应过来,这朝堂停了许久的党争恐怕又要开始了,只不过这一次,不再是阉党对东林,而是他温体仁对钱谦益。

果不出所料,崇祯下一个名字立马就说到了钱谦益:

“吏法部长:钱谦益!“

党争这件事情是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的,既然这样,崇祯何不将党争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上,阉党现在群龙无首,把温体仁分给他们正好,一个东林的首脑多多少少也会改变一些他们的风气,而钱谦益则是继续带领东林,两派斗争不断,皇帝才有机会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某些东西。

“科技部长:徐光启“

“情报部长:骆养性“

这二人倒也实至名归,没有人反对,只有骆养性看着崇祯曾经许下的诺言终于实现,一个小小的锦衣卫指挥使,居然能够成为帝国最高权力机构中的一员而激动不已。

眼看着还剩下最后两个位置,没有被点名的人焦急万分,军事他们不敢想,但这个宣传看起来没有多少实权,可好歹也是内阁之一,只要能借此呆在皇帝身边,以后也会有机会不是,崇祯看了一圈,缓缓的念到:

“宣传部长:马士英!“

马士英是个十足的贪官,他虽然在东林一派,但他属于那种利益至上的人,这种反而最好控制, 而且马士英也属于东林中少有富有实才之人,国家喉舌交给他,崇祯放心的很!

站在人群角落中的马士英被这巨大的惊喜砸中有些反应不过来,此时他还不是那个南明执宰,只是一个不高不低的礼部官员,可此时却被突然升为六部之一的高位,这让他惊喜之余又对崇祯暂时充满了感激。

“臣领旨,原为陛下效死!“

对于马士英的马屁,崇祯笑笑不说,最后说道:

“军部没有部长,只有副部长交由孙爱卿担任,部长一职,则由朕兼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