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初级的智能化工厂 - 重生之奋斗在香江 - 鸷鸟皴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77章初级的智能化工厂

凌世哲送的礼物在首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知道了消息的人一个个都义愤填膺,气得不行。…小,

什么,你个吃殖民地奶水长大的大资本家敢说我们是差生!看来这是要跟反动派坚决走到底了,必须对他进行谴责。

京城舆论滔滔,对凌世哲可谓是口诛笔伐,而且也影响到了香港的新华分社,于是一封抗议信交到了凌世哲手里。

拿着抗议函,凌世哲摇了摇头,向远在香港的安迪.格鲁夫打了电话,问香港左派报纸有什么激烈的报道。

安迪.格鲁夫说道:“前两天香港所有的左派报纸通篇都在骂你,不过昨天开始,他们就突然偃旗息鼓了,正版正版的都没有关于你的报道,好像前两天的事没有发生过一样。当时看到左派报纸这么骂,我就在组织力量准备反骂回去,可他们昨天突然就不骂了,我一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们要骂回去吗?”

“不用了,把人都散了吧,他们内部肯定是出了什么问题,不要去管香港的什么左啊右啊什么的,管好我们自己就行了,明白吗?”凌世哲回复道。

“可如果他们又……”

“他们不会了,”凌世哲打断了安迪.格鲁夫,“如果他们又来,就给《香港时报》一些钱,让他们去跟对方骂去,打舆论战他们是专业的,明白吗?”

“明白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香港时报》是台当局在香港办的官方报纸。几十年来跟左派报纸打了无数次的嘴战,可谓是经验丰富。安布雷拉毕竟只是半导体企业,不是靠嘴皮子吃饭的报社媒体。

术业有专攻。跟专门靠嘴皮子吃饭的人打嘴仗,安布雷拉肯定是打不赢。

给ǎn钱,让《香港时报》出面,比我们自己亲自上马效果要好得多。

挂断了电话,凌世哲继续他的农场休假。

有了左少吉这个农业专家,土豆的深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的很快,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实验室左少吉就做了几百次的实验,这些实验数据为工业化制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看着一米多高的实验数据。克里斯托弗说道:“,这些数据收集的应该差不多了,我们该进行下一项了,土豆面条生产线的设计。”

凌世哲问道:“有什么难度吗?”

克里斯托弗翻了翻实验记录,说道:“土豆面条的制作过程,我们已经看了很多遍,对每一个流程都很熟悉,技术难度不大,一个月就能拿出生产线样品来。我们只需注意的是,欧美的食品卫生标准。”

“那就开始干吧。”凌世哲决定道。

克里斯托弗的工程师团队很快行动了起来,他们与左少吉的科研团队充分交流以后,不到一天。生产线的设计初稿就出来了,然后又用了两天时间来完善细节,然后工厂开工。生产线样品很快就送了过来。

这条实验性的生产线,被三姐放在另一座叫泉湾农场的库房里。那是一座农机仓库,凌诗诗买下泉湾农场后。就把里面的农机给全部处理了,空出来的库房正好用来实验新研制出的面条生产线。

生产线分两个部分,第一个是马铃薯全粉生产线,这条生产线在左少吉来农场前,克里斯托弗就已经设计好并开始了生产,跟土豆面条机几乎是同时完成。

马铃薯全粉生产线的核心是一台烧天然气的10吨水管高温蒸汽锅炉,它产出的过饱和蒸汽,通过管道对传送带上剥皮磨碎后的土豆蓉进行高温烘干,土豆蓉烘干以后,就是马铃薯全粉。

马铃薯全粉被装在桶里,凌世哲用手抓了一把,干燥、细腻,跟面粉差不多,而且生产效率也很快,看来这台设备应该没什么问题。

果然,左少吉的检测结果也证实,马铃薯生产设备完全符合要求。

接下来就是检测面条生产设备,面条生产设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是混料机,把马铃薯全粉与面粉按照65%与35%的比例加入混料机中混合,接着又倒入自动揉面机,按比例加入胶原蛋白多肽粉,机器就自动揉起了面来,揉好的面团被送入压制机,1.5米宽比纸还薄三分的土豆面皮被传送带送了出来。

为了照顾西方人的饮食习惯,克里夫托福对生产线的最后一个工序中对面团生成设备做了相应的改进,通过网格,面皮被做成了意大利面条和意大利通心粉。

最后的时刻来到了,左少吉开始对成品土豆面条做最后的检测,如果检测成功,这套设备完全达到了要求;失败,就说明这套设备还得继续改进。

库房外,大家都在等待最后的检测结果,三姐凌诗诗在不断的来回左右走动,看得凌世哲是心烦意乱,于是开口道:“三姐,你坐下来吧,你这么走来走去,会搞得大家很紧张的。”

“老七,你说会成功吗?”

凌世哲笑道:“三姐这套生产线只是试验品,第一次试验,失败是很正常的,大不了继续改进就是了;但就算成功了,这套试验设备也达不到欧美食品生产标准的要求,得先盖座标准厂房。”

正说着左少吉走了出来,三姐脸色焦急的看着他,“左教授,怎么样?”

“董事长你不要这么紧张,放松一ǎn,结果非常完美,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了。不过,有几个地方需要改进一下。”说完,左少吉就把检测结果和几个需要修改的地方交给了在一旁的克里斯托福。

克里斯托福快速的扫了一遍,对凌世哲说道:“生产线完全达到了要求,只需改几个小地方就行。在正时的生产设备中,我会把这几条给加进去的。”

听生产设备达到了要求。三姐松了一口气,为了这个土豆面条。这些日子以来,她投入了太多的心血。

凌世哲走到三姐面前,说道:“三姐,该考虑厂址了。”

“厂址我已经选好了,就建在温莎镇,这样采购原料会很方便。”三姐说道。

凌世哲ǎǎn头,他也赞同三姐的方案,温莎是典型的农业小镇,周围不是农场就是牧场。把工厂建在那里,原料获取不但方便快捷,而且温莎镇的地理位置也很好,靠近美国边界,出产的土豆面条,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扩散到这个加拿大和美国。

接下来就是建厂房了,莫里森建筑公司,从事医药和食品工厂建造多年。有着丰富的建筑经验。

温莎镇上的一角,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工地,轰隆隆的打桩机声从早想到晚,这座工厂日处理土豆面条可以达到500吨以上。一年生产的土豆面条接近二十万吨,是一座标准的大型土豆面条生产工厂。

欧洲和北美的食品标准大体上相同,但在细节上还是有不少的区别。安布雷拉精工设备公司的工程师,仔细研究了欧洲和北美的食品安全标准以后。为林师傅食品有限公司制定了一套全新是食品生产标准,按照套生产标准。生产出的土豆面条可以同时满足欧美两地的食品标准。

当然,生产线也会做相应的更改。

欧美的食品标准比中国的标准要严苛很多,这也让工厂的建设成本和设备的制造成本都会高出不少,总投资高达2亿美元。

这么大的投资凌诗诗自然不敢马虎,她丈夫黄德荣每天吃住在工地,其中辛苦自不必说。

工厂建成投产要一年的时间,半年后才能满负荷生产,但招聘工作已经开始了,从管理层到工人,三姐总共招聘了一百五十人。

克里斯托福设计这套生产线非常先进,整个生产过程都是全程自动化,根本就不需要多少工人,一百五十名工人完全够了。

这套生产线加入了很多后世的先进生产理念,不但生产自动化,整个工厂也是全程的数字化,从人事档案、财务管理、原料采购、产品生产,到产品入库和最终销售,整个过程都是数字化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整条生产线接了一根通信电缆直通浣熊镇。

这是安布雷拉与加拿大国家电信公司联系的,这自然是凌世哲的杰作,他们从电信租了根专线,让工厂与工厂之间实现了这个时代最原始的物联网。

这样一来,安布雷拉的工程师,远在百公里之外,就能对面条的生产设备实行全程监控。

一根网线,一头连接着设备生产工厂,一头连接着面条生产工厂,通过埋在地下的通信电缆,面条生产线的所有数据都清楚的显示电脑屏幕上面,安布雷拉的设备维修人员,每天只需坐在电脑前,按时的查看一下,就能知道百公里之外的面条生产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如果有异常,电脑屏幕上都能清晰的显示出来,面条厂的工人都还没发觉问题,安布雷拉的维修人员就能先于他们发现,然后排出维修人员前去检查和处理,甚至连维修人员都不用派,就通过远程遥控,就把有问题的设备给修理好了。

这就叫工厂的智能化,它最大的好处就是通过网络对客户购买的生产设备进行远距离的实时监控,通过这种监控,最大程度的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实现工厂全年不停产生产,为客户节省不必要的设备检修开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