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黄豆酱传开
那汉子一来就点了吃食:面,饼。
没多会上了饭食,汉子细细品着。那细嚼慢咽的模样看的桃子和江德梁一阵恶寒。
用完面,碗底的酱汁也没放过,一点点蘸着品尝。
看到这儿,江德梁大约猜出身份了:同行。
只是这镇子上的面孔,江德梁早就认识的七七八八。像这样的彪形大汉,江德梁可以确定不是镇上的。
那汉子吃完,也没多留。
江德梁也没放在心上,横竖吃不出来黄豆酱的方子。于是同大嫂和媳妇交代几句便出门办正事了。
江橙在家一心一意的收绿豆,收土豆。
虽然种的少,产量是真高。
绿豆剥掉豆荚,得了一坛子左右。土豆就比较多了,装了满满两箩筐。
物以稀为贵,江橙现在还舍不得把土豆当菜炒。只告诉家里,可蒸可煮可烤,跟红薯一样能填肚子。
家里人一听更开心了。白面舍不得吃,杂面又不好吃,能有些新鲜东西穿插当然是顶好的。
秋日渐深,听江王氏说何遇最近去镇上也去的少了。大人们顺势在饭桌上感叹了一会儿猎户的辛苦。
江橙撇撇嘴:人家挣得可不少。他一个人,又没负担,春夏赚的足够过冬了。
“二叔,宅子看的怎么样了?”
“这才几天,哪儿都看那么快。对了,大哥,该种麦了吧。”江德梁想起来大事。
“嗯,地还没收拾好。”江德柱点点头。
今年家里准备少种点麦子,给江橙留点地“折腾”。
不留不行啊,橙子说的对,光种麦子太伤地,换着种。当然不是因为那劳什子玉米了!
“大哥你一个人能忙的过来吗?不行我留家帮忙,铺子里现在也不用我整日坐着。”江德梁表达自己的心意。
“没事儿,忙不过来请几个弟兄们帮忙。”江德柱颇为豪气,“咱家管饭或给钱。”
啧啧啧,江橙内心吐槽老父亲这么快就开始往地主阶级靠拢了。
“大伙肯定不要钱,管饭就行了。”江德柱补充道。
江橙:我怀疑是爹你想改善伙食。
江德梁连连点头:“行,那天我们也早点回来帮忙。”
听到这儿,江橙灵机一动,不如那天煮点土豆,炒盘花生。一来招待帮忙的族人,二来为推广这两样食物作铺垫。
就是有点心疼,这两样家里真不多。
盼望着春天早一点来,明年就能种出来很多很多了。
又到了种麦的时节,从激活系统到现在,差不多快一年。家里发生的变化很大,首先就是自己有底气,迈开了让家里做小买卖的步子。其次两个哥哥都进学了。最后,家里总算有余钱,做啥子都有底气了。
今年的播种,江橙根本插不上手,一点积分都没赚到。
忙完这些,就该刨地里最后一样作物――红薯了。
就是这个红薯,大部分长的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大。就后来插的那几株块大喜人。
想一想就明白了,那点是系统出品。
“系系,我记得红薯有好多品种。咱这红薯有分类没?”江橙问。
“以前没有,现在升级了就有了。”
“那明年选点好吃量大的品种。”江橙一听,喜滋滋的说。
“恕我直言,说明仅供参考,一切以种出来的实物为准。”系统及时泼冷水。
“什么意思?”江橙不高兴的问。
“土质,环境,温度,湿度。就是橘生淮北的意思。”系统不紧不慢的说。
行吧,又天真了。
不过,今年红薯收成不错。江家食肆里当然要添新花样了。自家吃食啥水平自己心里有数,美味算不上,就是卖个新鲜劲。
现在铺子里正在卖的也就是煎饼和面,别家也卖的。虽然自家做的有酱的原因比别家味道新鲜点,但和人家酒楼里的正经厨子做的差远了。日常收益勉勉强强。
前世烤红薯的炉子啥样,江橙记得,但是以她的悟性让人打出来是不可能的。再说也没必要,熬汤做饭的时候,埋到灶膛里。
提前把消息告知常来的食客,统计好数量。红薯一挖出土,挑些个头差不多的,江德梁就用车子推进镇上。
秋冬季节,烤出来的红薯甜香味随着风早就把众人的馋虫勾出来。
在小胖客官的带头下,烤红薯的生意当然极好。
但是面和饼的生意明显下降了,江德梁倒是有心打听,一打听不得了。
柳家村里,柳宗明看着来访的大舅哥和小舅子也不意外,哄着媳妇儿江芬去厨房烧开水泡茶。然后才同两个要说法的人诉苦。
“大哥,小弟。是俩月前的事,我也没法,来的是县里的有钱人,要买方子我没卖。”
江德梁直接送上怀疑的眼神。胳膊还能扭过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