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争论不休 - 无冕宰相 - 南方椰湾0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无冕宰相 >

第154章争论不休

“可惜他的舞台太小了,小之敌,大之擒也,他还没有到不自量力的地步,也惧朕的虎贲之师啊。”  “伪莫朝国王莫登瀛,现在治理得国内如何?”嘉靖皇帝剑走偏锋,冷不丁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

“这?”安南国使臣郑惟僚一下子噎住了,不知道如何回答。

“卿可实说,勿得欺朕。否则项上之头不保。”

“是。”郑惟僚战战兢兢道,“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伪莫朝的治安状况有所好转,出现了‘道不拾遗、外户不闭’的情景。”

“这就是说,在伪莫朝莫登瀛的治理下,安南百姓生活也还行,甚至于可以说安居乐业了?乱臣贼子莫登庸是逆取,第二代国王莫登瀛是顺守,对百姓还不错,对吗?”

“啊!不,是,是,不是。”郑惟僚大惊失色,语无伦次,“各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他们反抗莫氏残暴统治,起义不断,纷纷揭竿而起,抗争风起云涌。”

“身为吾朝右卫殿前将军的阮淦,率部曲、族人逃入哀牢,举义旗奉吾主昭宗的小儿子黎维宁继位,改元元和,重建安南国大黎朝。”

“吾少主黎维宁系昭宗子,也即是陛下王孙,少主在哀牢即位后,即派臣到大明庭乞师。希陛下速发王师,为黎氏两君报仇,救民于倒悬。”

嘉靖皇帝沉吟道:“国之大事在于戎与祭,王师不可轻动,兵凶战危,此事朕要细细筹划之。”

“卿一路来,跋山涉水,舟车劳顿,可暂住鸿胪寺国宾馆,由司宾署负责膳食、生活诸事。”

“鸿胪寺卿!”

“臣在。”鸿胪寺卿从群臣里站了出来。

“对安南国使臣郑惟僚按接待外蕃使臣的最高规格,‘酒五品,果子五般,烧碟五般,茶食汤三品,双下大馒头羊肉饭,酒七种’接待,不得有误。”嘉靖皇帝道。

“诺。”鸿胪寺卿应答道。

“谢陛下隆恩!”安南国使臣郑惟僚跪拜叩首道。心道,大明皇帝如此优待吾一个小国使臣,必有打算,看来吾的宗主国明朝皇帝会考虑出兵了,安南国有救了。

“退罢。”

“是!外蕃之臣,安南国使者郑惟僚叩谢大明天朝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郑惟僚山呼万岁,然后站起来,躬身而退。

待安南国使者郑惟僚走出大殿后,嘉靖皇帝才缓缓开口对众大臣道,“安南国使者所言,虽不谓非,但是亦是一家之言,一面之词,朕要派遣人到安南国一行,了解清情况再作定论,再作决定是否出兵。诸卿以为如何?”

“皇上睿智英明,明见万里。此一做法,甚好。”众臣齐声道。

“陆爱卿!”

“臣在。”都督同知兼锦衣卫指挥使陆炳从武将行列里走出,向嘉靖皇帝打拱道。

“朕命汝速速派遣最得力的人员乔装打扮,深入安南境内,刺探消息,务必得到安南国的真情实况报朕。不得有误!”

“诺!臣马上安排人手前去安南国。”都督同知兼锦衣卫指挥使陆炳,铿锵有力地回答道。

都督同知兼锦衣卫指挥使陆炳领旨而去,随即数批最有经验的锦衣卫斥候、间谍派遣出去,他们如水一样地在炎热的安南国境内蒸发不见。

十多天后,安南国的明朝探子逐渐有消息传回,安南现在已经陷于四分五裂状态,内战正酣。

拥护黎氏朝廷和莫氏朝廷两大势力互成水火,双方相互鏖战不休,黎氏朝廷和莫氏朝廷双方相持不下,已经形成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境内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

深夜接到密报后,嘉靖皇帝马上传旨命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首辅夏言及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严嵩、兵部尚书毛伯温、翰林院侍读学士廖道南四人速到乾清宫议事。

夏言、严嵩、毛伯温、廖道南四人得到圣旨,立即从各自家中策马疾驰大内,直驱乾清宫。

四人入宫请安后,端坐御座的嘉靖皇帝,赐四人侧座,一个体小宫女给四人上了茶后,躬身而退并轻轻掩上了门。

“朕深夜召诸卿至,诸卿猜测到是何事吗?”

“皇上,臣猜必有重大事情,当是安南密报至。”首辅夏言忙不迭地回答。

“嗯,夏卿所言不虚。现在安南已经分裂为黎朝、莫朝,双方势均力敌,僵持不下,已呈精疲力竭之势。吾大明如出兵助黎,莫氏必亡,反之,亦然。”

“这个臣知悉。现在吾大明有如楚汉相争之际的韩信,韩信坐拥强兵,助汉,楚必亡;助楚,汉必亡。”夏言抢言道。

嘉靖皇帝鹰隼一样的目光直逼首辅夏言,“阁老,汝亦是熟读经史的饱学之士,群臣之首,何出此不伦不类之言?”

“皇上,臣错了?”夏言一时愣了。

“大明幅员万里,亿兆生民,精兵百万,万国宗主,岂是一个小小的汉将韩信所能比的?”

“皇上,臣错了。”首辅夏言脸色讪讪,内心却腹诽道,“皇上真是小题大作,食古不化,一个小小的比喻也逆了他的龙鳞,苟察若此,今后怕吾的日子不好过了。”

嘉靖皇帝将目光转身严嵩,“严爱卿,汝有何言?”

“臣想起了一个典故。”

“什么典故?”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严嵩答道。

“何解?”

“安南已经分裂为黎朝、莫朝,双方势均力敌,僵持不下,这恰如鹬蚌相争,吾大明作渔翁就是了,冷眼旁观,隔岸观火,不帮鹬,不帮蚌,让他们继续自相残杀,俟时机成熟时,一并解决。”

这一下夏言忍不住了,他反唇相讥,“按严大人所言,安南内乱,吾朝冷眼旁观,隔岸观火,等待其两败俱伤之际,甚至还要趁火打劫?”

“安南为吾之外藩,吾大明为其宗主国,置之不理,沉默以对,此举是否寒天下万国之心?失大义于天下,让泱泱大明成为天下万国笑柄,嗤之以鼻?”

“夏阁老想过没有?”严嵩并不示弱。

“想过什么?”

“想过为什么二十多年前安南统一于黎氏时,边陲时有摩擦,吾大明边境人民时有死伤?”

“现在他们发生内讧,双方火并,杀得赤地千里,兵民死伤无数。吾之边境,为什么反而安然如堵,平安无事?”

“这?”首辅夏言哑口无言。他当然知道,这是因为安南陷于分裂,已经无力内犯大明边境所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