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消弭隐患
“廖爱卿此计甚妙。计将何出?”张太后脸色恢复了正常,赞赏道。 “分遣边兵,罢威武团练营。江彬喜欢打猎,明天早上可由宫中太监黄锦通知江彬到京畿怀柔一带去猎豹,就说皇上将在那儿等待他一起会猎。剩下的如此如此办,就好了。”廖道南说出了自己的通盘计划。
“万一江彬不上当呢?”杨廷和有点担忧道。
“皇命召之,他不去?除非他真的选择马上要造反!”廖道南说道。
“好!”张太后、杨廷和、嘉靖皇帝一齐言道。
第二天上午,内阁首揆杨廷和、翰林院编修廖道南带领十名大内锦衣卫,骑马直奔禁军团练营大营,营门口只见团练营官兵执坚披锐,戒备森严。
昂首挺胸的卫兵将他们一行人拦住,廖道南出示嘉靖皇帝金牌令箭,守门士兵大惊,诺诺连声,不敢阻拦。
守门士兵打开栅栏放行,胤祥一行急趋中军大帐,命令值日星官鸣号升帐,号声一响,众将从四面八方涌入大帐听令。
“本官奉太后及皇上之命,自即日接管大明禁军威武团练营。诸将听令!”
“慢着!”一位名叫李琮的副将向前打了个诺,“见过杨阁老,末将李琮有话要说!”
“李琮将军,汝有什么话要说?”首揆杨廷和拉着脸,冷若冰霜。
“下官斗胆问一句,阁老系大明宰相,权倾天下不假,可是大明祖制宰相不典兵!阁老升帐发号施令是僭越否?”
廖道南心中一惊,还真被李琮抓住了把柄,真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这点真没有料到,昨天商议此事时,在场的人都只想到要保密,绝密事情,事涉朝廷安危,知道的人愈少愈好。
其实通知兵部尚书参加商议的话并出面的话,比内阁首辅出面要好些,至少名正言顺,无人敢于质疑,会推进计划的顺利实施。
廖道南后悔没有建议叫兵部尚书一道来。否则解决江彬的计划要顺利得多。
但是事已至此,没有后悔药可吃,有进无退!今天只能虎帐喋血,不采取断然措施,霹雳手段,怕是震慑不了这群骄兵悍将。这些人一旦鼓噪起来,后果不堪设想,甚至有可能以“矫旨”名义发动士兵哗变,甚至叛乱。
“胆敢抗旨者,斩!”廖道南一声怒喝。
”得令!”话音未落,廖道南身边的一名大内锦衣侍卫闪电般地抽出宝剑,一剑刺穿这位副将的前胸,剑一抽出,鲜血喷涌迸射,当场毙命。
在场所有的将领全都惊骇失色,噤若寒蝉。
“藐视圣旨,迹同叛逆!这就是下场!”大明首揆杨廷和冷冷说道。
“卑职等身为天子之将,岂敢藐视圣旨?阁老代天子巡视军营,卑职等岂敢怠慢?末将等听从阁老之命令!”在场所有的将领齐刷刷地跪了下来,服服帖帖地向杨廷和叩首道。
“杀鸡儆猴,终于镇住了这群悍将,再也不用担心变生肘腋了!”廖道南汗水湿透了衣背,心里长长嘘了一口气。
“诸位将军率领各自所部到大营演武坪集合,准备进行操练演习!不得有误!”大明首揆杨廷和板着面孔下令。
“得令!”所有的将领诺诺连声,齐声应答道。
三万大明最精锐的禁军团练营步、骑二军士兵全身甲胄,披挂齐全,齐集演武坪,全场肃静,鸦雀无声。
“皇上驾到!”小太监黄锦一声喊起,钟鼓齐鸣,只见前面一骑高擎皇帝出警入跸旗。金瓜黄斧开导,随后数骑旌幢符节,百余锦衣卫骑着马,手拿着豹尾长枪,围绕护卫,簇拥着冕服车旗的嘉靖皇帝,快马疾驰而来。
点将台上的大明首揆杨廷和、翰林院编修廖道南及十名大内锦衣卫、三十名禁军团练营将军伏而拜谒,三拜九叩首,高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爱卿,免礼平身!”
“诺!”
待众人站起来后,嘉靖皇帝坐在帅座上,用与年龄不相称的沉着态度宣布道,“开始演习!”
“诺!”
一位将军在台中央将手中红旗一挥,刹那间,士兵一声呐喊,奔如潮涌,飞沙走石,尘土飞扬,遮天盖地,红旗动处,阵势变化无穷。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接着另一位将军手中绿旗一挥,“科目操练!”
人如潮涌,马似游龙,人、马瞬间完成阵式变换。接着开始步兵长枪刺杀,吼声如雷,杀气冲天,地动山摇;然后是骑兵挥刀劈砍演练,刀光闪闪,寒光起处,树桩须臾被一劈为两半,触目惊心。
这一切看得大明首揆杨廷和、翰林院编修廖道南及十名大内锦衣卫一个个目瞪口呆,惊骇失色。
“难怪正德皇帝在军事上极为倚重江彬,视为御敌的万里长城,江彬此人实是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啊!看他练出如此精悍绝伦的兵就可知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廖道南暗暗心惊。
嘉靖皇帝更是面色发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我大明朝自太祖开基,鼎定中原以来,怕也是少见这么厉害的军队。这样的军队可谓钢浇铁铸,虎贲之师。难怪强大的蒙古铁骑在应州一役也惨败而归,遁逃得无影无踪,直至目前也不敢入寇内地。这样的军队何敌不克?”
演练完毕,禁军团练营步、骑二军数万士兵盔甲鲜明,矛戈耀眼。队列整齐有序。阵中上空杀气隐隐,全体士兵肃立在操场上,静默无声,纹丝不动,静候命令。
“这是一群无敌的虎贲勇士啊!这样的军队一旦被人诱惑发生叛乱,北京怕是会成为血光之城,朕的宫城何堪一击啊?”嘉靖皇帝心中被一种深深的恐惧攫住了。
这时在下面率队演练的二十八名将领上台叩拜嘉靖皇帝,“见过皇上,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台上持红绿两旗指挥操练的两名将领也一齐叩首,山呼万岁。
“诸位将军在战场督率锐师,亲冒矢石,屡破强敌,接敌摧锋,攻城拔寨,功莫大矣。应州一役更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致北虔遭受重创,弃甲而逃,狼狈不堪,扬朝廷声威于边关,北虔不敢南下而牧马。诸位将军劳苦功高,诚为朕之万里长城!有诸位将军捍卫国家,朕可高枕无忧矣!”
说到这里,嘉靖皇帝话语一转,“诸位将军忠心可嘉,朕心甚慰!朕发内帑银犒赏诸位将军及各位虎贲勇士。每位将军赏银百两,其余军官依次递减,每位士兵确保每人得赏银五两。”
“谢皇上恩赐,臣得不胜感激!”
“诸位将军有功于国,应该奖赏。”
“皇上过奖,忠君报国,这正是臣等之素愿。”跪伏于地的禁军团练营步、骑二军将领感激涕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将银子抬上来!”嘉靖皇帝手一挥,一个又一个箱子抬上了阅兵台,太监们一打开,全是白花花耀眼的银子。
“士兵们可回军营去领银子!银子已经搬到营中去了。”嘉靖皇帝对红旗将军说道。
“是!”这位红旗将军站了起来,面向数万仍然肃立着和士兵将手中的红旗一挥,数万士兵得令,刹那间,解散归营。不一会儿,操场就无一人一骑了,空空如也。
“现在诸位将军站起来领赏!”嘉靖皇帝说道。
“诺!”全体跪伏于地的禁军团练营步、骑二军将领从地下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