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破维者》导读(上)
第162章《破维者》导读(上)
宇宙大爆炸时产生了等量的正反物质,但目前人类已知的绝大多数是正物质,反物质则存在于宇宙中的反星体,人类发现了其中一个,大概位置在100光年之外的飞马座51号附近。更重要的是,地球上早就有了反物质人,称为反体者,反体者与人类发现的反星体人是同源人,即他们在宇宙大爆炸时是一体的,反星体是一个文明程度大大高于地球的星体,它一直有占领地球的战略目标,但它离地球至少还有100光年,于是它委托地球已经存在的反体者逐步蚕食占领。 反体者先于人类存在地球,但地球是一个正物质天体,他们只能存在于能够储存反物质的区域,主要是地下和地表的部分区域,称作储反区。正反物质的湮灭是一种如核武器般的威慑,它使反体者与人类之间的冲突处在可控范围。但反体者在科技上比人类强大,不仅是因为他们先于人类存在地球并发展,更重要的是他们得到反星体的指导和支持。由于具有科技优势,反体者往往通过制造一些小灾难来迫使人类屈服。反体者内部对待人类的态度是不同的,一派主张与人类和平相处,待反星体舰队抵达地球后再作对抗打算,原因是反体者力量太少,活动空间也受限;另一派的主张比较激进,他们要求在反星体舰队到达地球前就要把地球上的人类清除干净,作为迎接反星体总部的礼物。
本卷先从大结局的一个片段导入,接着从介绍主人公闫行开始,简要描述其成长经历,然后按发现反体者、认识反体者、对抗反体者到清除反体者的脉络进行描述。
首先是地球发生死亡事件,没找到原因,怀疑是反体者所为,引发了对反体者的广泛关注,由于闫行曾遭反体者袭击,警方认为死人事件与闫行有关,便将闫行拉入侦破小组。在调查死因过程中,他们通过灵虚先生—一个背叛人类倒向反体者的天文学家,了解掌握了反体者的详细情况,才发现反体者早已存在地球,并已经做了大量危害人类但人类不知道的事件。
不过人类和反体者都不能直接接触,因为正反物质的湮灭威慑始终存在,于是生物学家罗浩东设计了一个消灭反体者主力的大战略,正巧这个战略也被反体者高层接纳,因为人类与反体者不能正面冲突,必须开辟新战场,而罗浩东的设计核心是开辟了一个新战场,这个新战场就是,将人类的意识导入微观域,也就是在意识粒子层面进行决战,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设计,最后人类导入了意子军,反体者倒入了反意子军,不过结局却以反意子军的绝对胜利告终。
此事件之后,人类与反体者之间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克制,然而反体者由于作战的胜利,信心十足,开始变本加厉地奴役人类,于是人类又开始设计对抗反体者,一共设计了三个计划,最终通过闫行设计的“喷泉计划”将反体者从地球上基本清楚。
人类虽然基本清除位于地球的反体者,但其后台反星体迟早会登陆地球,这是一个比反体者强大数倍的反体文明,必须全面做好应对准备。本卷围绕迎战百年后可能登陆地球的反星体战舰这条主线,描述人类进行的积极、艰难、曲折的探索和准备。
(一)组建能够匹敌反星体的天军
地球各国以现有海军、空军为主体组建的天军成为第一军种,这个军种占各国军队的比例达到80%以上,说明受到外星文明威胁后,人类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他们需要共同对抗地外入侵力量,陆军主要用于参加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维护社会秩序。军事训练上,联合训练、联军训练常态化开展,野外驻训地由地面拓展到太空,组织各种适应性训练,军队武器装备结构进行了大规模改革,传统的单兵、装甲、小口径火炮逐步被淘汰,以能量巨大的核武器、激光武器和大口径火炮为主构建武器装备体系。这个时候,人类敢于放开使用核武器,因为他们把战场选择在太空,这对地球是安全的。
(二)加强对反星体舰队的侦察监视,掌握敌情
人类对反星体舰队的侦察监视一刻也没停止。人们发现,飞马座方向的信号并没有中断,如果反星体知道地球上的反体者已被清除,他们不应再发出信号暴露自己的位置,既然他们已经掌握隐身技术,就应秘密接近地球。一次偶然观察发现,反星体舰队或是无攻击性的移民船,一直朝着地球方向飞行,最开始之所以不能被看到,或者是舰船体积太小,或者是被51号恒星挡住了。更为惊人的是,在51号恒星朝向地球这个方向上,在并列着的两颗行星上观察到光变曲线,光变曲线通常被认为是行星被外星生命改造过,说明这个外星生命力量非常强大,难道是反星体干的吗?难道他们具有改造行星的能力?他们要改造哪些行星?他们是走一路改一路还是有重点的?现在他们在哪里呢?说明反星体舰队的体积不大,虽然看不见,但可以通过其经过的被改造过的行星位置来判断它的位置。如果它具有这样的能力,现在的天军还有用吗?一时间,军队无用论散漫开来,近年来用于建立军队的投入巨大,但经济却不景气,社会上已经对这只无用的军队不满,要求削减军费开支。但不管怎么样,军队建设是不能停滞的。
(三)发射“太空棒”
地球的“卡尔达肖夫指数”达到0.85,能够以更先进的手段探测外太空。人们认为,以其生活在恐慌之中,不如主动进取,于是以翁绍迪为代表的人类开始向反星体战舰来袭方向发射“太空棒”探个究竟,由超轻的纳米材料制成,通过阵列的激光发射器,以激光为推进动力,可达五分之一光速。人类最理想的状态是,“太空棒”携带核武器,当遇到反星体时与其同归于尽,但这个想法太天真,因为要达到高速飞行,质量必须很小。
五年后,“太空棒”传回的影像显示,已捕捉到反星体舰队,看起来像红色的“毛毛虫”,一共有五条,形成一个非闭合的圆环。于是人类令“太空棒”继续向“毛毛虫”接近,“毛毛虫”越来越大,人们发现那是五条红得透亮的圆柱体。当“太空棒”距“毛毛虫”10公里时,人们发现其传回的影像已经发生变化,那是五个炽热的火虫。人们发现,那是有着几十万度高温的“毛毛虫”,它所经历的行星发生的曲变,无疑就是高温所为,这是直接毁灭地球的节奏,哪里是侵占地球。难道反物质人不在这个虫里?
于是产生几种观点:1反星体舰队是隐形的,“毛毛虫”只是他们的诱饵,他们就藏在“毛毛虫”附近,或许是以暗物质形式存在。2反星体发射“毛毛虫”,就是为了摧毁宇宙中其他星球的生命,因为这些星球可能对他们造成威胁,遇到一个摧毁一个,他们并没想过到地球生存。3“毛毛虫”就是为了摧毁地球上的生命,但不会摧毁地球,比太阳还高的温度,不需要接触地球,就可以将地球人烘烤致死。那就不止是地球,包括太阳系上可能的生命,只要是他判断可能存在有生命的天体,只要绕着它走一圈,就可烧毁那里的生命,最后跟在其后或旁边的舰队就可以入住没有生命的星球。
“太空棒”的融化,应该是迅速气化之后,人们认为对反星体是无能为力了。又过了几年,人类已经通过哈勃望远镜看到“毛毛虫”,人们更希望这个“毛毛虫”只是一种干扰方式而已。然而“毛毛虫”才是最恐怖的,反星体说不定还给人类一些活口,即使生活方式不会理想,至少也保得住一条命。
当人类认为“毛毛虫”的到来还有上百年的时候,地球发生干旱,雨季大量减少,发生粮食危机,温度普遍升高了5度,已经没有了冬天,开始人们不理解,后来猜测是毛毛虫离地球已经很近了。哈勃望远镜更加精确地观测到,太阳系的行星形状发生改变,太阳系各天体,由远及近,开始不再饱满,越来越干瘪。人们判断,“毛毛虫”终于来了,可能数十年就会到来。
人们不太清楚“毛毛虫”距离多远就能把地球烤焦。准备试试冷却计划: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控制反星体与“毛毛虫”之间的指挥关系,因为人类此时的量子通信技术得到空前发展。另一种是发明一种冷却物质,散布在地球上空,将地区团团包围着。不过即使这种方式有用,也只能对付“毛毛虫”本身,还有他背后的反星体怎么办?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还有一种看法,是发射导弹将“毛毛虫”摧毁,这种想法很幼稚,一是因为“毛毛虫”相当于一个行星,二是等他靠近的时候,还没来得及发射导弹,恐怕地球就已经被烤焦了。
当人们极度恐慌于“毛毛虫”的不断接近时,没想到它停了下来,在它停下来的这个位置,人们看到太阳的能量逐步被“毛毛虫”吞噬,最终变成一个名存实亡的冰球。
太阳实际上已成为“毛毛虫”的傀儡,它的作用只是提供了维持太阳系相对稳定的引力,只能算一个“稳定器”。人类判断,反星体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毛毛虫”提供的能量更持久可靠,可以有效控制,太阳的能力对他们来说是多余的。“毛毛虫”围在太阳周围,人们看到的火球变成了一个火环,提供的温度更高了。人们还惊奇的发现,从地球看去,原太阳系的各个行星,体积都普遍变大了,被烧焦的痕迹看得也越来越明显了,但原来看到的银河系各星座大小却没有变化,太阳系各行星相对位置也没有变,各恒星仍然在既定轨道中运行。人们认为是各恒星经过“毛毛虫”的灼烤后,由于大量物质蒸发,导致体积膨胀,所以看起来大了许多。
“毛毛虫”没有直接烧焦地球,而是吞噬了太阳的所有能量并取代它的恒星地位,构建了以“毛毛虫”为核心的新星系,这让地球人类松了一口气。难道这是反星体想要的结果吗?那么反星体舰队在哪里呢?难道他们就在“毛毛虫”上吗?不太可能,上面没有生命的迹象,人们猜测反星体舰队已经离地球只有几百公里了,因为反星人想得很周全,他们要占领地球,首先是替换太阳系的恒星,换成“毛毛虫”这个可以归他们控制的恒星,这样就可按需为他们提供能量。
身处“毛毛虫系”的地球人,对“毛毛虫”的认识意见各不相同:有的认为“毛毛虫”只是反星体派出来的恒星,并无侵犯人类的意图,如果有,人类早就被烤化了;有的认为“毛毛虫”是受反星体控制的恒星而已,目前反星人还没有到来,来了以后也许能与人类和平相处;有的认为“毛毛虫”与太阳相比,虽然具有恒星的作用,但提供的热量过高,更可怕的是,“毛毛虫”可能就是外星生命甚至是其他外星生命控制的东西,其对地球的威胁始终存在,它一旦不高兴便会摧毁地球。人类怎么办?
第一种是逃离计划。离开地球寻找适合生存的行星,但这种行星在太阳系已经没了,最合适的火星现在也不行了,只能先到太空站里。这个计划被大多数人拒绝。但还是有少部分走了,因为“毛毛虫”不一定有危害,只是让地球便得热了一些,反而逃出去死的可能性更大。
第二种是经营计划。把地球经营好,换取反星体的同情,包括联合国国旗改成“毛毛虫”的形状。专门设立“毛毛虫”日,每年进行祭拜,以此感动反星体世界,并将“喷泉计划”遗址改为纪念碑,定期进行参拜等。
第三种是防御计划。挖防热洞,认为即使反星人来了,让他们生存在地上,人类大不了生存于地下。于是各国开始动用军队挖洞,还有大量民工参加,光挖防热洞就解决了不少就业问题。人们还将原来的防空洞和地铁等地下设施打通为一体,在地下培养农作物。人们考虑到发明机器人进行劳作但被否定了,因为一旦今后反星体人一旦知道机器人可以替代人类,那么人类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三种方式都采纳了,但以第二三种为主体,第一种只是实验,在“毛毛虫”威慑下,人类社会经济又得到新一轮短暂的发展。
各国飞向太空的人类看到了行星遭“毛毛虫”摧残的画面,他们还发现一个重大问题,太阳系行星大小居然没有改变,反而有的由于干瘪显得更小了,那为什么从地球看上去他们变大了呢?于是他们测试飞行距离,发现行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难道太阳系的时空发生了改变?为什么会改变?难道是“毛毛虫”改变引力了,那它是一个质量巨大的东西,类似于黑洞,他们居然看见了光线曲线传播,当然不能与黑洞相比,但其质量肯定大于太阳。他们与地面联系,将这一发现告诉地面。
按照这个线索,美国在距离地球300公里的地方发现反星体舰队,开始以为是其他人类舰队,后来发现是一个暗黑色的东西,当他们试图靠近这个舰队的时候,被一股强大的气流隔离在10公里以外。反星体舰队所在区域,是一个巨大的反物质存储区,人类用望眼镜试图观察舰队内部情况,但什么也看不到。
“毛毛虫”和反星体舰队本身没有对人类展开攻击,这让人类很困惑。于是有的说可能他们遇到了什么麻烦,要乘机立即摧毁之;有的认为不宜主动发起攻击,因为即使将他们摧毁了,“毛毛虫”的热量由谁来供给,现在没了太阳,应该继续友好下去。
人类判断,“毛毛虫”不会再摧毁地球了,如果他要摧毁,早动手了,同时反星体舰队在那个区域才能生存,不能直接到达地球,所以干脆直接将其摧毁吧,但冲击波则可能影响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
当人类试图攻击反星体舰队时,面临着一个现实难题,就是舰队周围有一股冲击力异常强大,难以接近。后来测出这个接近速度是光速的三分之一,人类想到采用激光武器,于是很快在反星体舰队四周布满舰队,携带激光武器,展开攻击,但这是同归于尽的做法,因为作战对象是反物质啊!于是安排一些死刑犯和患绝症的人参战,如果邢犯没死就特赦,然而这些对反星体舰队的攻击,反星舰却毫发无损。当人类舰队正准备离开反星体舰队时,悲剧不可阻挡地发生了,他们遭到反星体舰队攻击,这是一种特有的攻击方式,人类围成一圈的舰队,围绕反星体舰队高速旋转,开始转得很慢,于是有人借机对准反星体舰队开激光枪,激光居然被挡回来,发生了180°转向,最后将自身烧焦,死了不少人,于是人们不再开枪,但转速越来越快,这些参战的勇士一个个被转消亡了,他们没看到对手,就被转死了。
人类对反星体的强大是始料未及的,没想到连上手对抗的机会都没有。这时反体者有一个幸存者出现了,她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向人类透露了可怕的真相,说“毛毛虫”并不是反星体派来的,这是另外的文明,他们的舰队是被这个“毛毛虫”带过来的,正因为是被动带过来的,所以这么多年来反体者与反星者之间根本联系不上。
反星体让人类保持克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还说反星体舰队现在只能躲在那个特定区域。但人们最开始不相信这个幸存者,认为她是想拖住人类,给反星体舰队赢得先机,有人甚至说杀了她。反体者没有赢得信任,所以她申请反星体舰队对地面发动了一轮攻击,死伤无数。攻击完成后,反体幸存者再次找人类谈判,这下人们终于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