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唐家(五)
屋内没有声音,不对,唐四老爷呸了一声,然后胖师爷眼睛一眯,就要示意狱卒们继续动手,给他们两个些厉害瞧瞧。
不过这个时候,唐大老爷开口了,他的声音沙哑,说几个字就要喘一口气,“咳咳,你们,你们想知道,知道些什么?”
唐四老爷焦急,“大哥!”
唐大老爷也喊了一声四弟,然后语气虚弱,“事到、事到如今,也没有,没有什么,什么可隐瞒的。我们兄弟,两个,还在,还在这里,而不是回到了家,家里,就说明,说明他们保,保不住我们。”
“既然,既然如此,又何苦白白,白白受罪?”
唐四老爷也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不说话了。
两位师爷闻言大喜,连忙让屋内的狱卒们离开,并把牢门关紧,然后瘦师爷就笑道:“这才对嘛,两位老爷请放心,虽然我们兄弟两个不是什么好人,但还是说话算话的,毕竟千里做官只为财嘛。”
“所以只要你们老实交代这些年赚的银子去了哪儿,那什么话都好说。虽然你们兄弟两个可能一时半会的出不去了,但家里的其他人还是可以出去的,就比如唐大老爷你那七十岁的老母亲。”
“只要你老实交代,我们今天就给她换一间好一点的屋子。”
“老老实实地说吧。”
唐大老爷陷入了回忆之中,“当年”
十几年前,石县的父母官还是蒲知县,他是一个结结实实的好官,当官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百姓们做些实事。
所以来到石县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看本地的田地,想要从农耕上着力,但情形不容乐观。因为本地山多,山一多能种的田地就少,而田地少不但百姓们穷,就连县衙也穷得很。
没有余钱做事。
蒲知县折腾了几年,虽然石县的农事是好一些了,每年能多收一些谷子,但对于穷惯了的百姓来说,并没有产生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于是蒲知县就把目光放在了别的地方,比如石县靠河的那个破旧码头,他将它修缮一新吸引来往的货船们停泊,然后县衙收一些赋税,前前后后花了好几年的时间终于攒够钱将它扩大了一番,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而在此期间,本县的富户们也眼馋这里面的利润,于是纷纷参与到货物的买卖之中。把货商们的货物买下,然后在本地转手卖出,亦或者运到郡城转手卖出。其中唐家因为家底最为丰厚,所以独占鳌头。
瘦师爷听到此处一凛,急速问道:“蒲大人?你说的可是郡城的蒲知府?难道他也知道长河帮的事情,参与到其中了?”
若真是如此,那他们就得再掂量掂量了。
他们和张知县这么多年平安无事,就是因为处处小心谨慎,想要银子也只是以喜丧二事为由,让人送礼。而唐家这事,更是一步一个脚印,先是探明了情况,然后再拿的确有劣迹的长河帮开刀,并不是贸贸然动手的。
不然吃相难看的话,张知县早就官帽不保了,还能到这个近年来变得富庶的石县来?就是那什么‘谋反’也只是说说而已,用来吓唬人的。
因为如果真的定了谋反大罪,那就是朝廷大案,大理寺绝对会过问的,唐大老爷和长河帮众人也会被押解到京城,那还有张知县的什么好处?而若只定个小罪,但却拿住了这些人的把柄就不一样了。
后续还能少了张知县的那一份?
张知县这样的年纪已经不指望升官了,他就只想着发财,而且还得是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发财。正因为顾虑重重,所以在处理唐家的这件事上张知县难免有些束手束脚,不敢太过轻举妄动。
他先是亲临唐府,表示出想和唐家结亲,让他们乖乖地把银子送过来,但谁知唐大老爷表现得避之唯恐不及。
好在唐家也不是铁板一块。
不过是略施小计,唐二老爷和唐三老爷就闹着分了家,并且在张知县明里暗里的支持下从唐家分了不少的好处。而张知县不但得到了唐家女儿丰厚的嫁妆,还通过唐二老爷和唐三老爷的手拿到了唐家和长河帮的确有关联的一部分证据。
这才有了现在的事。
所以如果这件事情牵扯到了蒲知府,那么两位师爷就要回去和张知县商量了。一个蒲知府不要紧,因为对方很快就要告老了,但蒲知府可还有个儿子在京城做官呢,还是人人都想进的翰林院。
如果处理得不好,那就是平添了一个大敌。
也因此两位师爷一听到蒲知府的名字,就紧张起来,显然很是担心这些人的背后站着的是蒲知府,那样的话事情就麻烦了。
唐大老爷呵呵笑,“蒲大人?”
“蒲大人是个好,好官,哪里会,哪里会,会参与这样的事?在,在蒲大人还,还在的时候,官府的孝敬,孝敬银大半都是,都是用来,用来修码头的!”
“他,分,分文不,不取!”
锁链哗啦啦地响。
胖瘦两位师爷松了一口气,对于唐大老爷这样小小的‘反抗’充耳不闻,继续问道:“你继续说,长河帮和你们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
唐大老爷既然已经决定说了,自然就不会隐瞒,他喘匀了气,再度开口了,“蒲大人在时,大家规规,规规矩矩,码头日益兴盛”
陶砚正说到长河帮和唐家的联系,他怀疑正是码头开始兴盛的那几年,唐家才和长河帮联系在一起的。
“因为小时候我还和冯四一起读过书。”
他回忆起来,“当时唐家的大少爷也在,他们两个人还打过架呢,若是那时两家已经联系密切,冯四应该不敢如此。”
柳二丫点头,“那后来呢?”
陶砚正要开口,但大妞却牵着陶蓁的手进来了,“老爷,太太,门外张老爷、温老爷还有张少爷来了。”
“干爹和温叔?”
陶砚站了起来,“那应该是来找我的,之前在县衙的时候干爹就好像是有事情想要和我说,二丫我出去看看,晚点回来再和你说。”
柳二丫喊他,“你衣裳还没换呢。”
“回来再说。”
陶砚说完人已经走了出去,很快连脚步声都听不见了。柳二丫无奈,只好吩咐大妞把桌上的碗筷收拾起来,而她自己则抱着陶蓁,低声问她刚才都去哪儿玩了。
而前院陶砚的书房内,三人已经等得有些不安了,尤其是温仓大使,他不停地在屋子里转圈,时不时还往门外张望,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其焦急的程度,若是陶砚晚来一些,怕是地板上的砖都要薄上一层。
“怎么还没来?”
张捕头的情况好一些,虽然有些焦急,但还在座位上坐着,“你不要急,那个小丫头刚刚才进去通报,又不是隔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