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消息
十月一日晚。
处理完必要的后续流程,精神高度集中了一天的研究员们此时只想回到自己的公寓睡个昏天黑地,卸下八年来从未真正松懈过的神经,谁都没空去思考,在同一时间,外界国际社会已经掀起了怎样的狂风暴雨。
太空长城升天的那一刻,大洋彼岸的世界仍在酣睡,而在这群基地人员陷入无忧梦乡的深夜,正是西方世界朝阳初升之时。
时差是个好东西,足够将一切消息落实澄清。
远在伦敦分部出差的乔樟大清早揉着太阳穴走进办公室,显得有些困倦,连夜的飞机旅程让她还不能很快的适应这样的时差变动,脑筋少有的昏沉,坐下来处理了几份加急文件,扫一眼行程表,安排夏琳先去准备召开一场W&H欧洲区年度例会。这位W&H创始人不论在哪工作都无时无刻不充斥着紧凑感,而她常年旺盛的精力和脑力也颇让身边人佩服的咂舌。
还有十五分钟的间隔可以稍微休息一下,邢冰给乔樟泡了杯茶。从公司大楼的落地窗远远望出去,金色的晨曦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塔尖上漏出来,照亮了城市中秋季的黄叶,也让冷峻的哥特式建筑群显出一丝暖意,城市渐渐苏醒。
然而,风景如画的国王街道也不能掩饰这座城市连带其国家在某些方面不可思议的低效工作习惯和糟糕到一定境界的基础设施建设。
乔樟已经落地将近两小时了,分派下去的任务放在国内半小时内就能得到充足的反馈,可是同样的任务放在欧洲,尤其是英国和阿根廷这些宣扬“worklifebalance”的地方,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一切看起来和往常没有什么不同,每次踏入欧洲的土地办公,乔樟都不得不开启“养老模式”,适应好一会儿这种慢镜头式的社会氛围才能习惯。
乔樟抿了口热茶,点着太阳穴的位置,脑子里梳理着今天要进行的工作,跨时差带来的怔忡感还让她有点晕晕乎乎的。
“岁月不饶人啊。”她嘟囔了一句,“几份文件竟然处理了这么久……”
邢冰:“……”
这句话从乔樟嘴里冒出来,怎么听怎么违和,不过想想乔樟现在的身体情况,也有点担忧,正想说点什么,却见夏琳刚通知完各部匆匆走回来,敲门进来的时候,乔樟敏锐的察觉到有一丝不同寻常,夏琳看起来有点心神不宁的样子,和刚才出去时完全两样。
乔樟有点好奇,瞧了一眼挂钟时间,笑问道:“怎么了?是谁又发邮件给你说列车晚点了?”
由于基础设施老化,伦敦大大小小的火车线几乎没有不延误的,尤其是从爱丁堡到伦敦那一段,经常搭乘的人最熟悉的一个词就是“cancel”。
夏琳摇摇头,喘了口气。
邢冰在一边估摸着吐槽:“不会又有人抱怨开会的时间太早了吧?”
“不不不,比老板都来的晚,谁好意思抱怨啊。”夏琳道:“我是想说……乔总,你们看今早的新闻了吗?整个伦敦……啊不,整个世界都沸腾了!”
“新闻?”邢冰摇摇头,“刚落地乔总就一直在工作了,还没来得及看,这个时间,BBC早间新闻才刚开始吧?能有什么事儿……”
邢冰一边说一边用遥控器将办公室前面墙上嵌的一面液晶屏打开,按了几下,从会议模式切换到电视直播模式。
夏琳道:“你打开就知道了,今天早上,全世界的媒体都撤掉了原先的节目,都在第一时间插播报道同一件事情,这转换速率,又快又统一的惊人。”
“哦?”乔樟也看向屏幕,“发生什么大事了吗……”
她话音还没落,就见到了电视大屏上的那则新闻。
这是一条极其特殊的新闻,它没有配音报道,没有画面,什么都没有,只有孤零零的一句话用白底黑字的形式打在屏幕上,字被放到最大,是英国官方最正式的一种字体,昭示着一条静默无声的重磅新闻,这句话的意思是:
中国,于当地时间十月一日早7时到8时之间成功发射了一座可控核聚变空间站!
邢冰吃了一惊,因为眼前这还不是播新闻的频道啊,她换了个频道,还是这幅画面,再换,还是一样,换了好几下,完全一样……大家终于明白了:今天早晨所有的台都在以同样的方式播出同一条无声新闻!
如果没记错的话,能叫英国电台以这样的形式和规格来播出有关中国的新闻,历史上只发生过一次,那就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实验成功的那一天。
这样的播出形式意味很明显,它强制性的告诉所有人这件事情的重要程度!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不了解可控核聚变是什么不要紧,不了解空间站时什么也不要紧,但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必须要它的民众赶紧知道,这是一件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就够了。
“其他国家也以各自的形式狂轰滥炸的重复着这条新闻。而我们国家据说从事情发生到现在只向外界透漏了一条消息。”夏琳耸耸肩,默默说着,“一晚上过去,感觉整个世界都快爆炸了。不过话说……这个可控聚变空间站具体是做什么的啊?为什么外国人都惊成这样了?”
邢冰摇头,一副“你别问我,我怎么可能懂”的表情。
乔樟拿出手机,果然只收到了一条十几个小时前的国内新闻:
【快讯】国家航天局消息,10月1日7时42分,“太空长城”号空间站在我国九昌发射中心成功择机发射,动力系为人类首次可控聚变装置,目前空间站已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该项目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表示,“太空长城”将为我国开启长达至少三百年的太空服役――CCTV,新华快讯报道。
中规中矩的官方行文,既不漏掉该交代的信息,也不多说一句,颇有准备向国际社会接招的意味。
哪怕对科技活动再不了解的人这下也该意识到了,这样的事件会对国际社会造成什么样的震动,甚至是恐慌!
可以想见,在“太空长城”号空间站升到预定轨道的时候,国际空间站及其他国家卫星一定已经第一时间检测到了这位异常的“新成员”的到来。那一晚,美方五角大楼一定彻夜灯火吧?发生了这样的事,哪怕总统已经安然入睡了也必须把他老人家半夜三更叫起来!
不用说,但凡检测到“太空长城号”的卫星,必定会发现这座飞行器的迥异之处。
莫说不懂行的普通民众,就是懂行的航天人员,也会有无数个问号劈头盖脸而来。
比如,发射尾气竟然只有一点点白雾,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没有采用偏二甲肼作为推进燃料的飞行器,那它是采用的什么方式?
再比如,能够整机运送升天,那它的舱体嵌套结构该有多紧固?
最重要的是,整机发射的情况下,竟然一小时内就从地表被推到太空轨道的位置了,这令人惊奇的超高速,它的动力究竟该有多强悍?
无数个国家的无数个组织分头连夜研究了一宿,临近中国地表的大气层里没有检测出多少放射性物质,那主要动能应该不是由裂变提供,再结合中方这不咸不淡的一句官方快讯,人们不得不承认了这个事实:“太空长城号”空间站只可能由聚变反应堆作为发动机来运行。
而如果中方真的完完全全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那就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了,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以及人类的生活此后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唔,现在别的国家最想弄清楚的恐怕是中方对可控聚变技术到底掌握到什么程度了。”思考了一阵,乔樟掂量着说道。
邢冰和夏琳都看了她一眼,她们都知道乔樟这些年似乎对这类国家军工项目很有兴趣,每次发生个什么事乔樟都会津津有味的查查资料,看上半天。
而这一次,原本对此类事件已经趋于麻木的乔樟心头却被重新唤起了一丝久违的涟漪。
会不会……?
但她立刻又把心里刚冒出来的苗头按下去了。每次都是这样,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与其重复经受失落的感觉,不如一开始就不能抱什么幻想。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乔樟也渐渐学会了时学谦十几年前的那一套“瓷兔子”方法论。
邢冰翻了翻网上能查到的信息,说道:“这项目藏得还够深的,相关资料竟然一点风声也没漏出来,连参与人员名单也没公布。近些年来以核能为噱头的项目国内外都不少,但像这次这么特殊的,还没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