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谢六亲事 冯宛 - 锦绣的科举日常 - 轻云上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95章 谢六亲事 冯宛

元府一切看起来和往常没什么不同,除了夫人院里增加了不少有经验做事稳重的人手,同时悄无声息的消失了几个平日里视线总盯着锦绣看的丫鬟外。

嬷嬷将这个消息笑眯眯告诉夫人:“大人亲自让人处理的,直接打发了,被咱们府里打发的丫鬟,城里大户人家是不敢用的,除非是那等心术不正之家。

大人对您的一片心意啊,老奴瞧着这世间少有,以往那些妖妖娆娆的丫鬟总往大人身边凑,老奴想着打发了事,您总说女子在外不易,在咱们府里好歹吃喝不愁,不用挨打挨骂,等她们看清形势,自然知道不该对大人抱有不该有的幻想。

可这世间少有人能真正活的清醒明白,她们辜负了您的一片苦心。”

姜良缘摇头:“没有期待,何谈辜负。”

转而交代嬷嬷:“大人今儿一早就去乡下盯着下面人秋收,晚上回来的肯定也晚,最近一段日子辛苦,让人熬些滋补的汤备着。”

嬷嬷欢欢喜喜的应了。

正是九月秋收季节,目前整个明安府最重要的事就是秋收,今年春耕时,大面积推广使用了柳大人研究出来的肥料,秋收后称重这一关,就是检验肥料效果的最佳时期。

虽然各处的庄稼,肉眼可见的比去年茂盛,枝繁叶茂硕果累累,长势喜人,但到底有多好,还是要经过实地测量才能知道。

最关心这件事的除了锦绣,就是柳大人这个肥料之父。

这段时间,锦绣他们忙的就是这件事,不管明安府的工业发展的有多出色,农业都是基础,需要不断提高产量,时刻保持警惕。

否则一场天灾,不管是大旱还是大涝,都能将人打回原形。

所幸皇天不负有心人,今年明安府的粮食总产量,与去年相比,翻了一番。

虽然还做不到家家库里有余粮,顿顿吃干饭,但按照这个数量算下去,也不会有人会饿死,就是大功一件。

为此,宁亲王特意让人摆了一桌酒席,专门请锦绣这个徒弟一起喝一杯。

等秋收忙完,很快又要到了一年一度的展览会,但在此之前,锦绣先见到了一脸羞臊的谢六。

谢六期期艾艾的和锦绣说了他的想法:“我,我瞧着冯大人堂妹冯宛姑娘十分好,元伯伯您帮我上门提亲好不好?”

一家人本不觉得这有什么,谢六愿意成家,有自己喜欢的姑娘,放下和京城荣国公别苗头的心,安安心心过日子,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且一听还是冯大人堂妹,有谱儿,元老爷当即就答应下来。

但这也不能直愣愣的什么都不知道,就带着人上女方家里求亲,最体面的做法,是两家人私下里有了默契,然后男方家遣媒人上门,欢欢喜喜将这门亲事订下来,结两姓之好,成一段佳话。

于是元老爷和元夫人作为长辈,让人私下里悄悄地去打听打听冯家这姑娘,还特意叮嘱了一定要小心行事,免得坏了人家姑娘名声。

结果不打听不要紧,一打听,两位老人家就不停皱眉。

冯宛,自幼失母,父亲另娶,继母进门后很快就生了活泼可爱的弟弟,冯父大喜,一年后,继母相继生了妹妹,自然而然的,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冯宛父亲沉浸在温柔乡,和妻子一家四口过着甜甜蜜蜜的小日子,忘记了还有冯宛这么一个女儿的存在。

冯宛五岁时,差点儿饿死在自家院子,要不是冯老爷子回来一趟,想起还有这么一个大孙女,特意去瞧了一眼,冯宛怕是真的就没命了。

冯老爷子气急,觉得自己儿子不做人,儿媳也是个畜生,一大家子呼奴唤婢,吃香的喝辣的,竟然容不下这么个孩子。

老爷子当街大骂儿子狼心狗肺,毫无人性,和儿媳畜生作对,天作之合,当场带着孙女儿离开,从此和冯父断了关系。

也是那件事,彻底寒了老爷子的心,连无冤无仇,毫无利益关系的亲生女儿都能下得了狠手,冯老爷子不觉得将来他能指望冯父孝敬自己。

冯父因为差点儿饿死自己亲生女儿的事,在当地抬不起头,心里怨恨老爷子不该将家丑闹得人尽皆知,让他失了颜面。

父子二人从此老死不相往来,都当从没这个人的存在。

这件事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算是冯家的一桩丑闻。

冯姓在明安府是大姓,当然不止冯大人这一支,但那事不是秘密,很好打听。

冯老爷子年轻时是镖师,和楚师父算得上同行,天南地北的跑镖,冯宛这个孙女打小跟着他没少吃苦受累,但也见识过大漠风光,江南烟雨,塞北草原的风景。

外面人的说法,是老爷子年龄大了,跑不动了,因此回来想请族里帮忙,为冯宛寻一门合适的婚事。

在冯老爷子心里,他亲手带大的孙女,孝顺,能干,有一手好功夫,长得漂亮,除了命苦一点儿,简直没有缺点。比天底下许多男人都强,配得上一个好男人。

但在族里人眼中,冯宛今年已经十九了!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更别提她从小就没有母亲教导,跟着一群大男人长大,丝毫不懂女儿家的矜持,没有女儿家该有的教养,粗俗,无礼,针织女红,烧火做饭,打理家务,家世背影,没有一样能拿得出手,就这,还想嫁个好人家,简直是痴心妄想。

但冯老爷子虽然和冯父这个儿子断了关系,但他还有另外两个能干的儿子,平日也没少资助族里晚辈,因此在族里人缘极好,不少人主动应承下来,一定帮冯宛找个如意郎君。

冯宛就这样开始了被迫相亲的日子。

说实话,元老爷和元夫人是不想让谢六娶这样女子为妻的。都说娶妻娶贤,这年头,大户人家的主母要能打理家业,处理家族矛盾,管教下人,孝顺公婆,教养孩子,和夫君和睦相处,这样的女子,本身就不缺才华,能力顶尖。

但打听来的消息,冯宛和这些一样都不沾边儿。难道让谢六整天在外面忙的累死累活,回家发现空无一人,找人一问,才知道媳妇儿又仗着会功夫,跑去街上和人切磋去了?

这哪里是娶了一个媳妇儿,简直是娶了个祖宗,白天外面的事忙不完,晚上回家还要给妻子收拾烂摊子,不是自找罪受吗?想想就折寿。

老两口为了谢六好,但又不是谢六正儿八经的长辈,这些话又不好当着谢六的面儿问,只能让锦绣去试探试探谢六的口风。

锦绣和谢六约在外面酒楼,兄弟二人一壶酒,几碟小菜,顺着窗户看看下面的街景,话匣子就打开了。

谢六吸溜一口美酒,笑眯眯对锦绣道:“我知道你是来问什么的,我知道那姑娘的过往,她没有对我隐瞒什么,我也不是色迷心窍。

我只是,只是在她身上,看见了另一个我,只不过她比我坚强,比我乐观,比我幸运,从小身边就有疼爱她的爷爷陪伴她长大。

陪她见识了不同风景,开阔心胸,增长见识,谁说从书本里得到的知识才是知识呢?京城里的文人们知道大漠几时晴朗几时雨吗?

知道塞北的马儿几月产小马驹吗?知道江南烟雨朦胧下美的不可方物的姑娘们,其实每天都在为晒不干的衣物鞋袜发愁吗?”

锦绣道:“我没有看不起冯姑娘的意思,这番经历,绝对能称得上一句游历天下,见多识广。

但你要知道,这放在男子身上就是不可多得的优点,放在女子身上,就是数不尽的缺点,这就是现实。

我不是要劝你什么,只是要你知道,将来你们成婚后,她不会料理家务,不懂你同僚之间的人情往来,不知道满月和七十大寿送礼有什么区别,这些都需要你去操心,或者由你慢慢教会她。

这一切的前提,是她愿意配合你,愿意被你教,而不是成亲后,还惦记着外面的世界,想要自由,想要见识更广阔的的天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