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虹桥
子云山,位于犍为县城南10公里处,孝姑镇境内,耸立于岷江岸边,绵延近4公里,总面积8平方公里,此山因西汉大儒扬雄(字子云)曾游学寓居而得名。子云山全山由系列山峰簇拥而成,大小山峰共88座。弧形主峰座西向东,面江而立,海拔479.9米,登临子云山峰顶,孝姑古镇尽收眼底。
山顶有3道长500米左右的山梁分别延往北、南、西北三方,成三角鼎立之势,四周全是朱红色的丹霞绝壁。
子云山因其险峻而被历代兵家和民间保安所重视。全山四周清代以来先后共筑有6道寨门用于保一方平安。子云山主峰的青龙嘴、白虎嘴和西北口各一道,现仅存微迹,其中青龙嘴还筑有300多米长的战壕一条。
子云山上建有子云亭、子云洞、子云城,形成了子云仙境和云亭晓烟,并最终成为犍为八景的一部分。至今在子云山观音岩江边的红岩上仍然留存着“云亭晓烟”刻字。
我们前往子云山的这天,天气很好,冬阳明媚。
登到山顶的时候,白色的晨雾还没有完全散去。
站在子云亭里放眼四望,但见四周云烟缭绕,群山苍茫,让我们宛如置身于仙境之中。
阳光在迷雾中缓缓穿行,倒映出奇异的五光十色,山峦中,仿佛有数道仙气冲天而起。
如此良辰美景,便是子云山有名的“云亭晓烟”盛景。
子云山上渡虹桥。
这是关于子云山的暗语诗。
把这句诗分拆开来,是很容易理解的。
虹桥应该是彩虹的意思,渡虹桥就是飞渡彩虹。
换言之,这口护法棺材,应该是藏匿在子云山上出现彩虹的地方。
有了这个分析基础,我们便开始寻找“虹桥”。
我们也是运气不错,必须要阳光明媚的天气,才有可能出现虹桥。
但是在四川盆地,冬天里的阳光相当少见,大多时候都是阴沉沉灰蒙蒙的。
所以趁着今天的天气不错,我们立马就驱车赶来了。
站在山顶上俯瞰四周,很快就听见沈婷婷在喊:“哎,虹桥,看见了吗?在下面!”
我们探头往下看,就看见半山之间,果然架起了一座虹桥。
这座七彩虹桥隐没在云雾之中,看上去凌波渡烟,仿佛踩着这座虹桥,就能够去往天上仙境。
虹桥气势磅礴,美轮美奂,看得人心旷神怡。
但同时,虹桥所在的位置,地形也是相当险峻,山壁如同刀削斧砍一般。
虹桥已经找到了,想必那口护法棺材就在虹桥所在的半山位置。
我们简单商议了一下,便决定下去看看。
我们沿着山路,绕到虹桥上面的山顶。
从这里俯瞰下去,那座虹桥更加的炫彩夺目。
我们在山崖边上固定好登山绳,拽了拽,没有任何问题,然后系上安全扣,贴着山壁慢慢往下面滑落。
最先下去探路的只有我和猪头两个人,我俩先下去看看情况,其他人留在上面等我们。
往下滑了一段距离,我和猪头便已坠入云雾之中。
四周白茫茫的一片,我俩像是飞翔在云端,又像是在云海里畅游。
往下看,虹桥熠熠生辉;往上看,上面的人和物朦朦胧胧,几乎快要看不清了。
山谷下面正好是一个对风口,风很大。
站在山上的时候,以为下方一片祥和,其实贴着山壁滑下来以后,我们才知道山崖下面劲风呼啸,吹得我们左摇右晃,每下滑一步都很艰难。
我和猪头就像是挂在空中的钟摆,最难受的是,云雾里面冷气很足,劲风一吹,就变成凛冽的寒风,就像刀子般在我们脸上身上割来割去。
一股寒风吹过,把我吹的在空中如同陀螺般旋转了两圈,结果害的我伸脚踩了个空,没有稳住身形,身体贴着山壁横扫而过,撞得我头晕眼花,留下不少血口子。
最后我急中生智,拔出鲨鱼刀,用力插进山壁上的石缝中,这才让自己勉强稳住身形,在半空中停了下来。
我感觉自己的脸颊火辣辣的,摸了一把,发现渗出了血迹。
心中不由得暗骂一声,我英俊的小脸这算是破相了吗?
猪头晃荡到我面前,问我有没有事。
我指着脸颊,没好气的说:“你眼瞎啊,看我这副模样,你说有没有事?”
猪头这个瓜娃子,不仅没有安慰我,反而还指着我的脸,嘲笑道:“你这一脸的血,就算伤口愈合了,肯定也会留下疤痕的!”
我拔出鲨鱼刀就往猪头当胸刺过去,怒骂道:“扎不死你丫的王八蛋!”
猪头笑嘻嘻的闪身躲开,当然我也不可能真的刺死他。
猪头问我:“还行不行?不行你就上去,我继续往下摸索!”
我吸了吸鼻子:“妈的,男人怎么可能说不行?走你!”
趁着猪头不注意,我一脚踹在猪头的屁股上,猪头腾空飞了出去,抓着登山绳呼呼往下滑,声音从下面遥遥传来:“汤昭,我干你大爷……”
我哈哈大笑,感觉十分解气。
我抓着登山绳,继续小心翼翼往下滑落。
滑着滑着,我却突然失去了猪头的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