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30章我所做的工作,不过是将它们放大和集中在几个以日韩明星为原型的主要人物身上。
在动笔之前,我花了四个月研究这些明星,收集的资料塞满了两个移动硬盘,而真正写作的时间只有短短四周。我希望这个虚拟世界的人物也能够有血有肉有灵有性,给人真实感,而不是“掩饰真情、违反常情”。
这是我自开始写作以来最认真的作品,也是唯一在写作过程中使自己哭起来的作品。
我是个不太容易被感动的人。行将结尾时,我突然发现“爱”这个定义多么宽泛,感动我的并不是爱情。
我把最重要的线索留到了最后,把最伟大的爱留到了最后。
——
为了你,打造一个世界都可以。
就像余光中先生的那首《今生今世》,感动了我许多许多年:
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
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
是的,我一直记得。应铭记。
追溯到最初,是什么让我以写作为乐趣呢?
我在小学二年级的一篇作文。虽然现在看起来并不出彩,但在当时身为小学生的我一边哭一边写,那种真情感动了老师以及很多同学。这篇作文几乎在年级的每个班都被念过,突然我成了名人。
我记得非常清楚,是一篇命题作文,叫做《给爸爸的一封信》。
小时候成绩极好,曾经因为拿了99分被老师用教鞭抽。习惯了拿双百分、三百分的我,在一次高难度的考试中意外落败,只得了80多分,但是向在外地工作的爸爸汇报成绩的时候,我谎称自己又得了一百分。
即使爸爸也许并没有那么在意我某一次的考试成绩(他曾经一度搞不清我到底是在读小学还是已经升初中了),但我近乎悲怆地将这罪过的沉重十字架背了一个多学期,直至在那篇作文中坦白。
我是如此重视父母对我的认同,以及对欺骗他们如此愧疚。
我的父母有着很典型的职业——军人和医生(妈妈早年是军医)。这让我从小介绍父母时比别的小朋友省事不少,用不着绞尽脑汁总结“我妈妈就是在xx公司既不是老板也不是秘书且并非会计的那个人”。
我在文章里经常写到爸爸,因为爸爸不仅职业很典型(并且常年在外地工作),性格也极有特色。说起来他大概不知道,他简直就是个中年人外形的道明寺同学。
很强势、很善良、很霸道、很有爱、很威严、很幼稚。
这种个性在偶像剧里通常很受欢迎,但也让我和妈妈经常像杉菜一样很辛苦很无奈。
我很著名的一个短篇,叫做《世上只有》。
是这样的:
自私与体谅,愤怒与懊恼,像一头头焦躁不安的小兽,在你看不见的,我的心里,大声地叫嚣。
为什么每次离别,都隔着玻璃?
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可我是冷血的人。唯独对你。
爸爸,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像强迫症患者那样逼自己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不管自己快不快乐能不能做到。
因为这样。
只有这样。
才能成为你的骄傲。
成为你的骄傲。是我一辈子,最大的唯一的奢望。
最激烈的那次争执,起因是你脱口而出的一句:“如果是男孩肯定更有出息咯。”迄今为止,你说的唯一一句伤害我的话,即使是无意的。
已经换了睡衣准备道晚安的我满怀愤恨地从床上跳起来,偷偷摸走妈妈的车钥匙。
我哪儿也没去,哪儿也不敢去,舍不得。如果我丢了,死了,就再也见不到爸爸——脑海里只有这样近似白痴的简单念头。
我躲在车壁冰凉的狭小空间里,没发动车,冷得把自己抱成一团,怀着忐忑的心情盯着单元门,看见你慌慌张张地从里面跑出来,在小区里大喊我的名字。
眼泪怎么也止不住。才知道,我是你最爱的女儿,谁也替代不了。可我就是不走出去,想看爸爸为我着急的样子。
深蓝色的夜空下的无边黑暗里,父亲在近在咫尺的车窗外往复找寻,眼里被月光打出一点点明亮的高光,随着匆匆的步伐闪烁着,像在流泪一样。
我蜷缩在车厢后座,轻轻地对你在我眼前渐渐朦胧起来的身影说着:“爸爸,对不起。父亲节快乐。”用你无法听见的声音。
别人的称赞再多都无意义,只想成为你的骄傲,你却从没说过以我为傲。所有温暖而美好的初衷因为无处投递而被扭曲成尖锐而恶毒的怨气,积堵胸口无处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