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国庆之旅(二) - 一个诗人的爱情 - 涂鸦之笔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第六章国庆之旅(二)

第二天一早,当晓晓醒来时,天已经大亮了。她一摸身边,屠强不在,已经起床了。她赶紧也穿上衣服,悄悄地打开房门。她看到屠强妈正在厨房忙碌,屠强爸在一旁帮忙,屠强在客厅打扫卫生。看到她起床,屠强朝她笑笑,问她:“睡醒了,睡得好吗?”

她说:“睡得挺好的,你起来也不叫我,一起起来做家务多好。”

屠强说:“怕你累着了,让你多睡会儿。”

晓晓到厨房跟两位老人问了早安,就出来帮着屠强一起做起了家务活。两人在说说笑笑中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做完家务,两人一起漱洗,看到两人亲密无间的样子,两位老人乐得合不拢嘴。

吃完饭后,两人商量着出去玩,屠强问晓晓,是想在城里看看还是走远一点去山里看看。晓晓想了半天,说:“那还是去山里看看吧,晚上回来了再在城里转转。”

屠强笑着说:“你可真有精神,晚上回来还转呀。”

她说:“你不知道女人在逛街上是最有精神的吗,不管多累,只要说是逛街,立马就有了精神,嘻嘻!”

他笑骂她一句:“小贫嘴。”然后给外甥打电话,让他在家等着,他们一会去取车。大姐家住在离城边不远的地方,他们走过去正好。外甥听说他要用车,说给他送过来,他说不用,吃完饭正好散散步,自己去拿车,省得进城又堵车。

打完电话,俩人告别老人就出门了。马路上车来车往,马路两边是人头攒动。国庆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所以城里的人很多。屠强小心翼翼地牵着晓晓的手,慢慢地往前走。他对晓晓说:“这么多的人,感觉比北京的人还多。你可要跟紧我,小心丢了就找不着了。”

晓晓白了他一眼,说:“那是你得看紧了,小心把我给弄丢了,人家是不会还给你的。”

他紧紧地捏了捏她的手,说:“放心,不会把你给弄丢的,就是把我自己给弄丢了也不会把你给弄丢。想起小时候,最喜欢过节了,那时还住在农村,最羡慕城里人的生活了,但是只有过节放假了才可以跟着大人们进城。那时候的人其实没有这么多,城也没有现在这么大,但是在我们的心里感觉那就是一个盛大的场面,城里的人多,车多,东西也多。”

她说:“我也时常怀念小时候,感觉小时候的东西都是那么的美好,有时就是同样的东西,可是怎么也感觉不到小时候的那种感觉。这可能是一种心理作用在作怪吧,其实东西还是那种东西,只不过当时留给人的感觉太好了,所以到以后再怎么样的感觉也达不到那种境界。”

“其实人有时只是生活在自己的意识之中的,只认定自己意识之中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你看现在人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比起我们小时候,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那是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为什么还时常怀念小时候的生活呢,可能就是这种状况吧。唉呀,好了,我们今天怎么说起这么深奥的问题了,这个问题就此打住,我们只要感觉现在是幸福快乐的就行。”

她笑着说:“是你自己,像个大演说家一样,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

屠强拉下了脸,看着她,说:“小娘子,居然敢取笑本相公,看为夫如何修理你!”说完就把她搂入怀中,想要亲她一口,却被晓晓灵活地给躲开了,还朝他做起了鬼脸。

在这打闹之中,很快就到了大姐家的楼下,李蒙正等在那儿,看到他们就把车钥匙递给了舅舅,然后自己就转身回去了。

上车后,屠强在琢磨去哪里玩,他们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最近几年被炒作出来的问津书院,传说是当年孔子讲学,路过此地,遇到一座小庙,感觉口渴,于是让学生去找人家寻口水喝,喝完水后,孔子在此歇息了几天,并在此传道授业,自此,这座庙就被后人称之为孔庙,这种传说一直只在民间流传,官方未见有认同之声,直到二十一世纪,新的区委区政府领导看到此地具有文化和旅游的潜力,于是开始探寻和挖掘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和遗迹,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将这一方水土做成了一篇大文章。现在此地算是成为了鄂东文化的一张名片。另一个可以去的选择是报恩禅寺,寺院现座落在青龙山的南麓,道观河水库的北岸。寺院原址本在城西的仓子埠集,后来被毁于战火,新寺由当代高僧本焕大师捐资兴建,1989年破士动工,1994年完工。本焕大师,祖籍本地,出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俗姓张,学名志山,22岁在报恩寺出家,1930年到武昌宝通寺受戒,同年6月去江苏扬州高旻寺拜来果法师为师,在此修行7年。1937年2月,他不辞辛劳,发大愿朝拜五台山,后住碧山寺,1939年9月荣任该寺第三代方丈,在此苦修10年期间,用指血抄写了一部《普贤行愿品》,共19卷,计20万字。德高望重的本焕法师,是现代禅宗泰斗虚云的嫡传大弟子。

屠强觉得这两地都值得去一看,让这小丫头感受一下传统文化之美。想到这儿,他轻抬离合,稍踩油门,汽车就奔城外而去,出城之后,一路向东,五分钟后,汽车就上了106国道,顺国道向东南方行动。鄂东的田野里,农作物还是一片绿油油的,晚稻在葱郁地成长,棉花地里绿的叶,紫的杆,白的花;还有田边地头间或搭配种植的芝麻,绿豆,花生,高梁等等农作物,自是一派丰收的气象。汽车从大广高速下面穿过之后,就来到一个叉路口,他们要左转往东北方向而去,等了一个红灯后,他们的车启动而去,顺着东北方向奔去,十来分钟后,问津书院就到了,迎面而来的是宽阔的问津广场,广场后面就是青砖碧瓦的一座门楼,上书四个大字“问津书院”。他停好车,带着晓晓一起下车,走过宽阔的问津广场,首先他们在门楼前合影留念。转身望去,问津书院傍山依水,座北面南。前有清溪盘纡,后有碧嶂环抱;左方是山脉纵横的高山,右边是村田相间的原野。远观鳞次栉比,气势恢宠;近视门庭壮阔,富丽堂皇。建筑布局为轴对称式,中轴线上为主体建筑,分列上、中、下三幢,自前而后,依次为仪门、讲堂、正殿;左右两旁为东西二庑;二庑之外,另建亭、斋、楼、阁数栋,整个建筑墙院护围,占地面积数十亩。如此宏伟的建筑出现在这山野之中,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屠强对晓晓说:“我们小时候,只是听说有个孔庙,有夫子河等地名,确从来也没有来过此地,如果那时我能多来此处,托孔圣人的福气,说不定我读书就能读出功名来。”这一番话说得晓晓开心大笑,说:“那你就不用上学了,天天来磕头就行,诚心到了,功名也就到了。”俩人在说笑之间就进入到院中,顺着两侧的甬道往里参观。书院里还是有不少的文物,有“孔子使子路问津处”的石碑,唐武宗会昌年间,时任黄州刺史、著名诗人杜牧曾扩建孔子庙。取唐玄宗封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之意,更届名为“文宣庙“,并在此开坛讲学。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也曾在此讲学,传道授业,答疑解惑。看着这些饱含着历史文化气息的物品和讲解,不由让人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屠强悄悄问晓晓:“晓晓,怎么样,有没有受到震撼?”

晓晓说:“震撼倒是没有感到,主要是这些历史太过久远,离我们的生活太远,所以没有什么感觉。再说我本来对历史不是太感兴趣,所有的这些人名,地名什么的都让人头大。”

他说:“嗯,你的注意点不在这儿,所以就会没有兴趣,再说男人和女人也有所不同,男人身上更多的是责任感和英雄主义,而女人更多的是风花雪月,当然,这种情况不是绝对的,只是一种大概,所以你的这种表现也算是正常。”

他们粗略地浏览一遍书院的情形,出得院来,在广场边的椅子上坐下来休息,这时一阵秋风吹过来,广场上的落叶在飞舞,天空中的白云在纷飞,山间的秋虫在鸣叫,还有田野里忙作的农人们的应答之声,好一幅鄂东秋色图呀!屠强在心里感叹道。休息了一会,时间已是正午了,他们商量着该吃中午饭了。他问晓晓想吃什么,晓晓说:“没什么特别想吃的,但是好像什么也能吃得下。”他说:“那我们就一路走一路看吧,看到什么好吃的就去吃。”于是他们重新启程,顺着刚才的盘山公路,继续往东北方向出发,去往他们的第二站目的地,报恩禅寺。车子顺着盘山公路一会上一会下,初时晓晓还颇感惊奇的,眼晴瞪得大大的看着窗外连绵的大山,过了一会儿就也觉无趣了。

汽车转过一个小山坡,一阵炒菜的香味扑面而来,屠强看到前面有一个农家院,打的口号是纯农家铁锅土灶,他看到旁边的土灶上两口大铁锅正在炒菜,灶膛里大柴火正熊熊燃烧,铁锅里热气腾腾,一阵阵的香气老远就能闻到。他的食欲一下子就起来了,他看向晓晓,晓晓也被这香味所吸引,俩人不约而同地笑了,他把转向灯一打,方向盘一转,车子就奔农家院而去。

看到俩人下车,老板赶紧上来张罗。“俩位老板,想要吃点什么?鸡、鸭、鱼、肉都是今天现宰现杀的,你们现点现炒。新鲜蔬菜后面菜园里就有,你们可以自己采摘,自己配菜,每道菜只收二十元,肉菜是明码标价的。”听到这里,俩人觉得非常有意思,他们点了一个红烧鱼、一个排骨炖藕汤后就提出菜篮子奔后边菜园去了。

菜园菜还真不少,还有其他的人也在摘菜。紫紫的茄子,青色的、红色的、橙色的各种辣椒,还有黄瓜,豇豆,冬瓜,青菜,白萝卜,红萝卜,还有南瓜,丝瓜,鹅眉豆等等。屠强问晓晓想吃什么菜,晓晓看得眼花缭乱,也不知道该选什么好,有些菜她还不认识,要问屠强才明白,最后屠强掐了一大把丝瓜尖,一大把南瓜嫩叶,吩咐老板凉伴丝瓜尖,辣椒炒南瓜叶。晓晓选了个素炒茄子,辣椒炒鹅眉豆。冼完手俩人坐着等菜上桌,心里都有点小兴奋,因为是自己摘的菜,就等着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

菜很快就做好上桌了,香喷喷的菜肴让俩人食欲大开,开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了。屠强一边吃一边给晓晓夹自己选的菜,还问她好吃吗?晓晓尝了尝,点点头连连点赞。吃了一会菜俩人才想起要吃饭了,老板说,饭在屋角的桌子上,自已去盛,饭免费,能吃多少吃多少,只要不浪费就行。屠强起身去盛饭,他走屋角一看,原来饭不是电饭煲煮的,而是用木甑甑的,上面盖着盖子,打开盖子,一股饭香扑面而来,他赶紧盛了两碗,回到桌前,晓晓说:“这饭好香呀!”

他说:“你吃起来更香呢,我可好多年没吃过这种饭了!”他就着诱人的菜肴,一碗饭一下就吃完了,很快,晓晓也吃完了。屠强问她:“还想吃吗?”

她说:“还想吃,就怕吃不多!”

他说:“没事,我去盛。”

他给自已盛了一碗,给晓晓盛了半碗。对她说:“你先吃,能吃多少吃多少,吃不了的我吃。”很快他的一碗吃完了,晓晓的半碗也吃完了,菜也差不多消灭干净了。俩人坐着不想动,看老板不忙了,屠强跟老板聊起天来:“老板,我们吃撑着了可怎么办?”

老板哈哈大笑:“俩位老板能喜欢我们的饭菜就好,俩位一看就是走南闯北的人,有机会帮我打打广告。”

屠强说:“好说好说,不过好多年没吃过如此可口的饭菜了,老板,以后我们常来!”

结算完费用后俩人又重新上路了,吃完饭后的人容易犯困,在汽车的摇晃中,晓晓有点犯困了,坐着坐着就睡着了。这时屠强已经把车子开上了道观河水库的大坝上,他把车停在一边,给晓晓盖上一件衣服,然后下车向大坝看去。库面上水面平静,偶尔有游船开过,惊起一道道的波浪。这座水库原本是一条河,名字就叫道观河,发源于大山深处的黄冈境内,后来因为下游汛期常闹水灾,旱期无水可用,于是决定在现在的地方拦山筑坝,把这条河给控制起来。并在旁边修起了水电站,还解决了方圆几公里内的用电问题。同时在旁边广种果树,兴办了园林场,果园场,罐头厂等,把这一片变成了一个小集镇。而现在的区委区政府则是依托报恩禅寺的重建,把这儿作为重要旅游景点进行开发。

想到这儿,屠强觉得本届党委政府的着眼点还是不错,这个地方的景色还是不错,很有潜力可挖的。

这时,晓晓从车内醒来,她披着衣服来到他的身边。他对她说:“晓晓,你看这景色美吗?”

“这地方跟大的风景区肯定是没法比的,但它贵在自然真切朴实!”晓晓看了一会,认真地说。

他说:“我们还没往里面去,越往里走,越显古雅清幽,看来今天我们是没时间了,现在三点多了,再去拜菩萨就是不诚心了!”

晓晓点点头,说:“那我们就先回去吧,今天出来玩得也很开心的。”

屠强说:“不着急,再坐一会,看看这湖边的美景!你看那对面的青山倒影在这水面之上,多么美的意境!你再看看这大坝之下的层层梯田,这千亩良田该要养活多少人!”

晓晓说:“怎么了屠哥,怎么突然感慨起来了!”

他说:“人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看大自然被人工改造后能养活更多人了,人类被大自然滋养,同时也改造大自然为自己服务,人类还是伟大的!”

晓晓笑了:“是的,人类是伟大的,你也是伟大的!”

他也笑了,说:“走,回家,不发感慨了。”

他们上车调转车头,往回城的方向开去。晓晓问:“是原路返回吗?”

他说:“不是的,有一条回城的路,比来时的路近多了。”

半个小时后他们就顺利返城了,回到家里,妈妈问晚上吃什么,俩人都说不吃了,中午吃得太晚,也吃得太饱。俩人都感觉累了,洗漱过后,俩人就早早地睡觉了。

屠强很快就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了小时候,常常凝望着东边的群山,想着那山里头有些什么样的好东西?直到现在,他也没弄明白,那山里头究竟有些什么样的好东西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