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三十七章、 好家伙!他们忍不住都要…… - 全家穿越到古代 - 荼蘼夫人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第37章 第三十七章、 好家伙!他们忍不住都要……

租地这么大的事情,也不是想办立马就能办好的,所以辛勇现在只是先把自己的打算说了让林老爹安安心,要是能借着他的口把事情传出去,那就更好了。

辛勇计划着等下到了县里后,要好好和李和豫商量一下租地的事情,在现代租田租地都是要土地流转合同的,也不知道古代有没有类似的契书,要是没有的话,也不知道靠着他们卖了这么多瓶酒给李和豫的份上,能不能够单独草拟一份。

在古代县衙对于寻常百姓的约束能力还是很强的,只要县衙能给他们出具契书,以后就能替辛家人省下很多的工夫。

辛勇打心里觉得这件事情应该不难办,他租村民们的地也是一件优惠于大家的事情,李和豫身为常县的父母官,肯定也不愿看到自己辖下的民众活活饿死。

大规模种植辣椒,也不是辛勇突然心血来潮,天华国的填料种类少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普通百姓做饭又舍不得下重油,就比如悦来客栈,那还是专做饮食生意的地方了,厨师做菜还不是一勺盐,一勺自己制作的酱料调味。

这么做突出食物原本的味道没错,但是吃着总是不够下饭。

上次辛勇做的麻辣小龙虾就很受李和豫欢迎。

试问一下,麻辣鲜香的菜肴谁不喜欢?这个世界上真不能接受辣味的到底还是少数。

辛勇笃定自己的辣椒酱一定能够畅销,也愿意为此投入一些成本,反正现在家里不缺银子,先试试水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陈曼想赶紧把租地的事情定下来,所以也没在林家多待,放下水果后就拉着辛勇和林家人告别了。

当然了,走的时候陈曼没忘记留下给林远志家准备的水果和野猪肉,他们赶时间,就不去林老伯家里了,只能让林老爹帮忙转交,反正等会儿他也要去林老伯家里商量租地的事情,算是捎带手的事情。

林小花很喜欢辛勇,一直送着他们到了村口。

到村口后辛勇他们就不敢再让林小花跟了,虽说古代的小孩子都早熟得不像话,但是到底只是个几岁的小姑娘,他们两个大人,哪里用得着这么一个小姑娘送。

离开之前,陈曼把之前被林老爹拒收的肉塞到了林小花的手里,让她带回去。

看着手里的肉,林小花十分的纠结,刚才大人们说的话她都听到了,阿公不愿意收这个肉。

理智告诉林小花应该把这块肉还给陈大娘,可是这可是肉啊,这么大一块肉,够他们吃好久了,以前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家里才舍得买这么大一块肉吃。

今年年景不好,林家也鲜少吃肉,小小的林小花都快忘记肉是什么味道了。

见小姑娘望着肉忍不住咽口水,又不敢点头答应的样子,陈曼没忍住伸手摸了一把她的头:“小花乖,把肉带回去,让你阿奶炖肉给你们吃啊。”

这肉陈曼本来就没想过要拿回去,要是林小花没送他们的话,离开林家的时候她就把肉挂到林家院子外的篱笆上了。

去县城的路上,辛勇和陈曼大概规划了一下租种土地的事情。

主要讨论的是一亩地该给大家多少钱。

这地和地之间还是有些差距的,有的地肥,不管种什么都比一般的地长得好一些,这种地肯定要多给点银子。

有的地肥力不够,就不能以相同的价格租下来了。

虽然租地的价格最后也要看村民们的意见,不过按照辛勇和陈曼的预想,肥沃一些的土地他们可以出二两银子租,中等的田地一两半,实在贫瘠的地就一两银子。

贫瘠的地种不了辣椒和玉米,用来种点南瓜和萝卜青菜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价格是辛勇他们想要接济灾民们才给出的高价。

按照林老爹说的,普通的土地种一茬能产两百多斤粮食,上好的田,由最好的庄稼人侍弄,一茬的产量也不会超过四百斤。

年景正常的情况下,一斤精米能卖到十五文钱左右,把产量算到最高,四百斤,那一亩地的出产也就是六两银子。

辛勇只打算种一茬辣椒和玉米,也就是只租今年下半年的地,明年开春村民们还是可以种粮食的。

一亩上田半年租金就二两银子,这就相当于往年三分之一的收益,更别说一般情况下,一亩地亩产只能达到两、三百斤,四百斤几乎是不可能存在。

只用把地租出去半年,就能得到二两银子,自家还不用出力,这样的事情,只要村民们稍微会思考,就不可能会拒绝这样的好事情。

辛勇和陈曼都觉得这价格没问题,暂时就这样定下了。

再一个他们平常住在山里,地里种的玉米和辣椒肯定不能自己受着,所以只能让村民们帮着浇水、施肥和除草,当然了,他们也不会让大家白干,到时候他们可以酌情多给一点银钱,

简单来说,辛勇和陈曼不是田冬秀和郑清芬,不喜欢种地,他们只想花钱把地租下来,然后就不想管其他的事情了,就想等着三个月之后收辣椒和玉米,为此他们愿意多给点银子,就是不想自己出力侍弄庄稼,再说了,几百亩地,他们想管也管不过来。

辣椒和玉米在这个世界都是稀罕东西,辛勇相信收获的时候自己一定会从中得到比租地更高的利润,玉米和辣椒收上来了以后,不管是作为种子卖出去,还是制作成副产品再销售,都是能够赚钱的。

在现代种地是富不起来的,就拿玉米来说把,在现代种一亩地的玉米,最后除掉肥料成本,最后能挣个七八百块就算是不错的了,在古代却不一样,古代人的有钱人,除了投资店铺外,就是疯狂的囤地,囤地,再囤地,古代不安生,随便一场天灾人祸都能把人折腾死,所以大家都坚信,只有手里有地有粮才是硬道理。

辛勇种的又是这个世界没有的粮食,想不赚钱都不可能。

辛勇和陈曼赶到县衙的时候,李和豫正好在县衙,最近灾民们的情绪逐渐崩溃,他作为县令,要考虑的事情也很多。

李和豫是个好官,大家没有钱粮,他这段时间也在想办法解决,作为县令,他深知要是灾民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暴动起来有多可怕,前年晋西大旱,官员不作为,难民们可是聚起来冲进了府衙,上到府尹,下到府衙养的两只看门狗,都被那群被逼急了眼的灾民剁掉了脑袋的。

李和豫还年轻,可不想落到那个地步。

可是朝廷不给银子,李和豫也没有办法,他手里虽然有一万多两银子,但那不是他自己的银子,而是欠辛家人的买酒钱。

李和豫已经叫随从乌长带了衙役和两瓶酒走水路去隔壁的宁安府买粮了,上次万寿节太子送上的一瓶酒可谓是引起了轰动,眼下整个天华国都传遍了,大家都在打听这酒到底是从何处出来的,有些不差钱的世家甚至放出话来,愿意以万两黄金的价格求购一瓶酒。

这就是天华国巨大的阶级差异,有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灾民和普通人,也有为了享乐豪掷千金、万金的世家贵族。

这些消息都是李和豫在岳丈写给妻子的家书中知道的。

李和豫手里还有十几瓶酒,难得这酒在昌都这么的受欢迎,当然要趁着这阵东风赶紧变现,所以他准备让刘氏这几天再带十瓶酒回一趟昌都。

一共十九酒瓶酒,两瓶酒卖给了周冀,两瓶酒拿去换了粮食,十瓶酒拿回昌都还银钱,李和豫自己就只留了五瓶酒,不过他给自己留的都是好的,四瓶xx蓝,一瓶xx液,这几瓶酒,他是准备作为传家宝供起来的。

对于拿出两瓶酒去给灾民们换粮食这件事情,李和豫心里其实是不怎么心疼的,他是一个好官,真心想要替灾民们做些事情。

再说他卖这些酒一共就只花了一万多两银子,之前在昌都卖了一瓶酒后,他就已经回本了,剩下的这十几瓶酒他相当于是白赚点,所以拿两瓶酒出来接济自己辖下的灾民这种事情,他还是承担得起的。

算算日子,乌长他们出发也快十天了,应该也快回来了。

等粮食一到,常县的灾民也就有活路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