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三十三章、 “将军真是慧眼如炬,什……
李和豫第一次买下的三瓶酒送到昌都去后,真正产生了收益的就只有一瓶酒,一瓶酒卖了一万五千两银子不说,还得到了宫中娘娘的赏赐,这些都是他从未想过的。
李和豫不得不再感叹一句,自己这位泰山大人真是一位会盘算的人,和他一比,自己的亲爹就显得不够看了。
李家和刘家都有显赫的亲戚,其实要细究起来的话,自家和李氏主枝那边的关系还要亲近一些,自己的岳父拿到酒就能想到拿去卖给大将军,亲爹却没想到借着这瓶酒和主枝那边拉近点关系,而是自己把酒留下来了。
这真是……让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不过这次去昌都卖酒,虽然得到的收益低于了李和豫原本的预想,但是刘氏带回来的钱也够用了。
李和豫还记着辛家人送了自己一套琉璃杯,他心里也想回点礼,但是现在他手里除了十几瓶酒外,现银少的可怜,也拿不出太多银子来购置谢礼。
李和豫想来想去,最后把主意打到了皇后娘娘赏赐下来的首饰上。
他记得辛家人的穿着打扮都很朴素,几位女眷头上更是一点钗环配饰都没有。
听郎君说要送辛家小娘子首饰,刘氏一下子就绷紧了心里的那根弦。
不说这些首饰是她的,就说男子送女子首饰这件事情,本身就不合规矩。
刘氏满心酸涩的想――难道郎君真的看上了辛家的小娘子?
辛家小娘子长得好看,虽然家世差了一些,但是刘氏深知,男人都是好颜色的,等那辛家娘子进了门,郎君的心里还能有自己的位置吗?
刘氏越想脸色越难看,手里的帕子都快被她扯烂了,她都没能点头答应李和豫的请求。
见妻子面色不对,李和豫还以为她是舍不得那些首饰,也是,这宫里赏下来的首饰可不是人人都能有的,妻子舍不得也实属正常。
李和豫走到刘氏旁边,伸手把人揽进了怀里:“丽娘,我知道你舍不得,我们也不多给,就送一对金步摇,你要实在舍不得宫里的赏赐,等回头把剩下的酒卖掉了,我再多给你买几套头面补偿你可好?”
那酒这么值钱,家里还有十几瓶酒,全部卖掉的话就是十几,二十万两银子,到时候什么好看的首饰头面买不到。
担心郎君觉得自己是个特别小家子气的人,刘氏连忙解释到:“我也不是舍不得,只是好好地,为什么要送辛家人礼物呢,送的还是宫里赏下来的首饰,这可是有钱都买不到的东西,我们和他们是正儿八经的做生意,买他们的酒也是给了真金白银的,我们又不欠他们什么。”
是,刘氏承认,自家买了辛家人的酒,确实从中受益不少,可是一码归一码,他们两家的交易那可是双方都点头同意了的,他们没必要再上赶着送礼物给他们吧?
刘氏说完,李和豫懊恼的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是了,妻子回来到现在,他只顾着数她带回来的银子了,还没跟她说辛家人送了礼物这件事。
李和豫松开妻子,起身去柜子里取出辛家人送的那一套琉璃杯。
李和豫把盒子打开后摆到妻子面前:“这琉璃杯是这次买酒的时候辛家人送的礼物,这琉璃杯的价值……”
看清楚盒子里的东西后,刘氏‘腾’的一下就从凳子上站了起来:“这么珍贵的东西,他们竟然说送就送了?”
李和豫忙不迭点头道:“可不就是嘛,要不是这琉璃杯实在是昂贵,我也不会想着回他们礼了。”
“我已经想好了,一共六只琉璃杯,我们自己留四只,回头再送两只给咱阿爹。”
看着眼前的琉璃杯,刘氏还没缓过神,又听丈夫说要送两只杯子给阿爹,遂反射性的问道:“给阿爹?哪个阿爹?”
看着妻子傻傻愣愣的样子,李和豫无奈的回:“给你阿爹,我岳父!这次卖酒多亏了他,要不是岳父,咱们哪能得到宫里的赏赐。”
原本李和豫想的是六只琉璃杯,自己留两个,另外给自己阿爹和岳丈一人送两个,现在他又改了主意,决定四个都留着,阿爹那边等等再说吧,这么些年――阿爹可能还是更看重阿兄一些吧?
知道这琉璃杯自家阿爹也有份后,刘氏心里也不心疼自己的首饰了,她点头道:“行,咱们就送一对步摇作为回礼,不过这步摇不能你送,我再准备几匹布料,下次辛家人来了,由我这个县令夫人送给他们。”
李和豫奇怪的看了妻子一眼,一脸莫名的说道:“当然得你送了,你是女主人,这种事情自然由你出面了,要我送那不就成私相授受了吗?”
其实刘氏真是多想了,李和豫对辛芷真是一点多余的心思都没有,在他心里,辛芷还是一个没长大的小姑娘呢。
是的,真实年龄二十四的辛芷,现在顶着一张十四岁的脸,和前世被熊孩子当街叫阿姨不同,她在东山村的时候,林家的小孩都叫她辛姐姐呢。
见丈夫好像确实对辛家小娘子没有什么想法后,刘氏总算是能够松口气了。
不知道辛家人下次什么时候来,刘氏决定先提前把礼物准备好,四匹花色鲜艳的锦缎,一对步摇,这份礼物虽然比不上辛家送的琉璃杯,但也算是拿得出手了。
也是县里的首饰铺子还没有开门,不然刘氏还想去买一、两套适合小姑娘戴的头面呢,倒不是她钱多了没地方花,而是想着谢礼准备得厚一点,自家郎君面对辛家人的时候,能够自在一点,不反正不能觉得自己欠辛家什么
就在李和豫和刘氏琢磨着给辛家人准备回礼的时候,周冀也带着自己晚上从常县县衙誊写的账册回到了府城。
丰昌府府衙,周冀跪在地上,把自己誊写的账册交给了刘子真。
这几天刘子真派出去的随从大多都回来了,现在屋里除了他和周冀外,还有两个心腹在外面守着。
刘子真行事十分小心,到底是在别人的地盘,不让人在外面守着,他也怕隔墙有耳。
看着自家少将军就着不怎么明亮的烛光低头看着账册的样子,周冀不由得再次感叹道,和常县那个文文弱弱,瘦瘦瘦小小的小县令相比,还是自己家少将军这种英俊伟岸汉子看着更赏心悦目一些。
要知道少将军回昌都还没有一年,上门提琴的媒婆把将军府的门槛都踏低了两寸,足见大家的审美还是十分一致的。
刘子真花了半个小时看完了常县的赈灾账册后,放下手中的竹简说道:“不对,这常县的账册和府城的账册不一样。”
听刘子真说完,周冀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道:“我就知道,这常县的县令肯定贪墨了,他是不是虚报了人口?不然他怎么会这么有钱。”
刘子真疑惑的皱起了眉,有钱?常县的县令很有钱吗?
不知道周冀为什么会这么说,不过眼下刘子真也顾不上这些小事了,他伸手点了点账册最后面的总数,摇头道:“不是多报了,而是少报了。”
周冀一听这话就懵了:“少报了?怎么可能?”
刘子真见自己说了常县县令没有多报人数后,周冀那满脸失望的严重,心里也有些稀奇,真不知道这常县的县令怎么得罪他了,才让自己这个属下这么毫不掩饰的嫌弃了。
刘子真点了点桌面,沉思道:“真的,这常县的账册上写的是一共有两万零三百二十七个人领了赈灾银子和粮食,府衙的账册上却是写三万七千八一百六十八人领了赈灾银子和粮食中间足足差了一万多人。”
其实还有其他两个县的账册也和府衙给出的账册对不上数,不过那两个县的出入只有一千多人和几百个人,虽然刘子真心里早有猜测,这次的贪墨案应该就是丰昌府上下的官员串通好了在赈灾人数上做了手脚,但是像常县这样一下子少出一万多口人的情况,还是让人看了就觉得心惊。
听自家少将军说完后,周冀有些失望的问道:“那这常县的县令没有贪墨?”
刘子真摇头道:“还不知道,反正这府尹贪墨是既定的事实了,通知他们拿人吧,让他们注意对方反扑,至于其他人清不清白,回头审了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