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登基
“好了,我已经决定了,你们就不必争了!”贾玠看他们乱作一团,也不想与他们争辩了。对着林如海与王子腾说道:“王卿家、林卿家,你们认为如何啊?”
王子腾听到贾玠询问,赶紧站出来说道:“陛下,立后之事当由陛下做主,臣听从陛下决断!”
林如海也紧随其后,表示听从贾玠的决定。
如今两人各自都想让自己的女儿、外甥女成为皇后,他们也担心因为自己反对,会让对方的打算成功。
虽然都相信贾玠不是无情之人,但万一一个成了皇后,一个成了贵妃,那可就晚了。
众臣见他们二人都同意了,也都不再反对。
见众人都已经同意,贾玠又问了红薯土豆的推广事宜。如今的红薯土豆也算是名扬神京了。
很多神京城的百姓都知道了红薯土豆,都在都等着产量上来之后,朝廷可以给他们一些种子,让他们栽种。
在三王之乱期间,,三王连皇帝都敢杀,却不敢毁了红薯土豆的田地。
“陛下,如今红薯土豆已经在京师大半的皇庄上栽种了,而且有人发现了红薯可以扦插,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秧苗,自从使用扦插法之后,红薯的数量已经远超土豆了。”
如今林如海是户部尚书,虽然刚刚就任不久,但已经对户部的重要事情了如指掌了。
“哦,居然有人发现了这个事情,要赏,要重赏!”
贾玠也是听说过扦插法的,但他也只是在后世听过这个词语,没怎么了解过。如今听说了此事,心里是十分的高兴。
“那人如今是何身份啊?”
林如海回道:“回陛下,是户部里面的农人,比较擅长农事。”
贾玠想了一下,户部好像没有专门掌管农事的部门,便开口说道:
“如今户部没有专门掌管农事的,我想再设一部门,以后户部除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外,增设一农部,专司农事改进与专研。那个发现扦插的农人,就任农部郎中吧!”
“臣遵旨!”
“还有工部,除工、田、虞、水以外,再增设一匠部,将匠人按照手艺高低进行分级,评级之后,每年朝廷出银供养。如果有改良现有技术的,要重赏,然后报知与我。”
贾玠说完之后,又想到了什么,接着说道:
“我准备增设一科研院,号召天下手艺最好的匠人进入其中,专门研究怎么改良技术!这件事与之前我所说的,着内阁拟旨,在我登基后昭告天下!”
“陛下,匠人身份低贱,是否要再斟酌一下?”
贾玠说完就知道众人肯定会有人反对,开口说道:“如今之火炮比之之前如何?”
“威力更强。”
“那就是了,这就是匠人的功劳。此事不再讨论,你们领命即可!”
群臣无奈,只得点头遵旨。
见众臣不再反对。贾玠还是很满意的。如今自己是开国之君,只要不损害武将们的利益,就百无禁忌。
很多事情不用与文官们商议,他们顶多也就是反对几声而已。
过了半月,已经临近登基的日子。
各地总兵在贾玠的糖衣炮弹之下,已经有很多人上书称臣,只有几个崇明勋贵的总兵迟迟没有消息。
贾玠如今也没精力搭理他们,只得先记下他们的名字跟地点,让贾芸的人盯着他们。
各地的文官倒是有不少不愿意投效贾玠的,贾玠也没为难他们,让他们辞官走人,由副手接任官职。
有几个想要鼓动百姓反抗的,贾玠也让就近的总兵去处理了。
如今的贾玠,就相当于在三国时,灵帝刚死就已经发展到巅峰时期的曹操,就算诸葛亮在世,怕是也难以阻止贾玠了。
翌日,鸡鸣刚过,平旦之初,已经有御林军开始严守皇城内外,御道两旁,銮仪卫开始陈设皇帝的法驾卤薄。
旌旗蔽日、富丽堂皇,一直延伸至朱雀门外。
内阁会同礼部的官员在太和殿预备放置皇帝的宝玺、皇诏。
殿外东西两侧下设中和韶乐,太和门内东西檐下设丹陛大乐。
一时之间,皇城内鼓乐喧天,热闹又不失庄严肃穆。
贾玠在钦天监“吉时已到”的呼喊声中,从内廷正殿乾清宫走出。
来到御道之上,乘坐御辇来到天坛。准备举行祭天之礼。
“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攻略神州,幸得大楚高皇帝上李下讳杰。
驱除鞑虏、复我山河。传承四世,皇族血脉失于反王之手,自此神州无主,天子之位空悬,黎民惶惶不可终日。
惟臣,帝赐英贤为臣之辅.
诸臣下皆曰:生民无主,必欲推尊帝号。臣不敢辞,是用于今年九月初九日设坛备仪昭告上帝皇袛,定有天下曰大汉,建元靖武。”
念完祭天诏书,贾玠依礼下拜。
礼毕后,已经有人在坛前设一金椅,面向南,并在金椅前摆下冕服案。
礼部尚书张和泽走上前高声喊道:“告祭礼已经结束,请即皇帝位。”
百官簇拥着贾玠来到金椅坐下,然后退下,按照官阶大小高低排好次序。
执事官捧着冕服案上前,张和泽走上前,帮着贾玠穿戴冕服,又替他戴上冠冕,便回到百官序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