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以后还有人会联系你们吗?
“对,也有可能是现在在职的人员。”
“咦?查不到?”
“那你帮我在各大学里查查,在职或者退休的导师里是不是也有?”
“什么?哪儿都没有?不应该啊。”
电话那头停了一会才回复。
“找到了?南科大的老师?已经退了好几年了?”
“这就奇怪了,既然都已经退了,怎么可能还有人在他的指导下写论文,并发表在周刊上呢?好吧,我自己问问看。”
挂掉电话,周围所有人都盯着他。
刘老爷子眉头紧皱,“找到了,苏谦原先是南科大负责材料专业的,只不过早就退休了。要想联系那位发表文章的学生可能有点麻烦。”
“我们试着通过报纸编辑部打听一下,也许会有所发现。”
这么一翻找不要紧,等到翻开以前刊载过的文章,再次被震撼到了。
“哇塞!好多年没见过如此优秀的文章啦!”
“上回还是有关于纳米级碳基芯片的研究成果报道呢!”
“看这里,关于粒子碰撞数据分析的文章,还有这个讨论加速器脉冲效应的内容。”
“不对呀,这些文章好像都是围绕核聚变研究写的吧?”
很快,几位老学者便察觉出了异样。几篇文章全都在探讨核聚变领域。
而当他们翻到第一篇论文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凝聚起来。
关于可控核聚变实验前序工作的重要性探讨?
这篇文章表面看似乎无足轻重,实际上内行人看得懂其中蕴含的信息量相当庞大。
“咝—”
“国内到底哪家院校现在正进行核聚变实验准备工作啊?”
“没人提过这事啊,就算是科院也没动静,除开东海和西北两所试验基地以外别的地儿就没见开展类似课题啊!”
“苏老师您不是西北那边的主要研究人员之一么?如果有相关活动按理您应该知晓吧?”
面对询问,苏老摇摇头表示否认。
“我不知道呀,而且从内容上来说,他们准备的程度比我们做实验时要更加细致深入呢!就好似手头掌握着完备仪器和大量实践经验一样。”
“别说废话,直接说到底是哪所学校的人干的?”
几个人认真起来。身为九州物理界的权威代表。
如今竟发现自己居然不知道有一批更加专业的团队在默默前行。这种情况让他们感到焦虑,并非因为对方实力强,而是意识到自己落后且信息封闭。
与此同时,报社这边,工作人员苏云梦正在机械式整理最近物理界的各类消息:哪所大学开展了新研究项目、哪些科研小组发明了新的设备。
这类信息每天都需要她收集整理。
这时一个电话打了进来。
“喂?这里是《物理周报》,请问有何事……”
懒散的声音透出一种乏味感,这份差事实在提不起任何兴趣。直到对方开口说明情况,她的表情发生了微妙变化。
“哦?科院的刘老师!”
“对对,就是我们发的!”
“您想找他们对吧?”
“好的,但这件事涉及到隐私,我需要先问一下才行。”
“请您稍等一下!”
挂掉电话后,苏云梦深吸了一口气。
出于她的职业敏感,她感觉到有些不同寻常。
国内的学术界和物理学界,要有大事发生了!
叮~
办公室里的电话响起,值班人员接起了电话。
“这里是北宁科技学院,找谁?”
听到电话里的声音,苏云梦愣住了。
“不好意思,我是物理周刊的。”
“请问苏谦教授在吗?”
“你好,你找苏老师是吗?”
“请稍等一下!”
说完,值班人员查了一下今天的值班表,然后拨通了一个号码。